附錄

關燈
十年。

    足迹遍乎區内,詢咨暇日,尤注意于醫藥方書之事。

    博采廣搜,詳讨細論,得省易經驗者,總三千九百六十三方,分為十二卷。

    服藥忌例二十二條,六畜四十七方為。

    書成表進,上嘉納焉,用其副锓梓,名曰《衛生易簡方》。

    間出示,泰受而讀之,見其立言不泛,辨證無失,施劑克當,未逾宛陵、走南徐,抵建邺,尋師無所遇,複還杭,拜太無羅知悌其懇,遂得傳劉、張、李三家之旨以歸。

    而其學驚動一世,着論多前人所未發。

    況公于名山大川,雄藩巨鎮,以及殊方絕域,偏州下邑,曆覽靡遺。

    其得于異人高士心傳手授,率他書所未載者,誠足以裨輔聖明,安養黎元之化也。

    傳曰:仁者,人之所親。

    有慈慧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殆公之謂矣。

    此編宜與古書并行于世必也。

    泰敢忘其,竅題辭于後雲。

     國子祭酒金華貝泰書 書《衛生易簡方》後 自神農軒後氏作,而醫之學始傳。

    由是生民之劄瘥夭阏賴以全活者,不可悉數。

    後賢疊興,專門世業,各自名家,奇方妙用,并着厥效,蓋不能以一、二計也。

    今禮部尚書毗陵胡公源潔,以端謹之操,宏博之學,自為進士,曆戶科都給事中,拜禮部侍郎。

    受知太宗文皇帝眷顧之隆,倚任之重,巡行四方、積有歲年。

    凡遇名醫異人所授方藥,彙次成編,分門别類,計十二卷,名之曰《衛生易簡方》。

    繕寫以進,聖情歡悅,将壽諸梓,以廣其傳。

    未幾龍駕賓天,宸志未畢,迨于今茲,奄忽數載,而公繼以本職,兼攝南京國子祭酒,尋有宗伯之命。

    追惟先帝恩遇之濃,濟衆之功未獲報稱,夙夜靡忘,乃以所進方書副本,镂闆以傳。

     且囑餘言,以識其後。

    嗚呼!昔先帝臨禦宵旰弗遑,惟恐一民之不得其所,遂于萬幾餘暇,博采群方,制為妙藥,臣民有疾,辄以賜之,皆有奇驗,恩澤所加,銘刻心骨,何其至哉?公之此編,實所以體先帝博施濟衆之心,而其惠濟于人者,亦可謂遠矣。

    然則觀此編者,不惟有以脫沉于既殆,全痿斃于再生,而于我朝君臣同心同德之盛,亦因以見焉。

     宣德二年秋八月朔奉政大夫左春坊大學士翰林侍讀學士 兼修國史廬陵曾拜于謹跋 右《衛生易簡方》十二卷,禮部尚書毗陵胡公之所輯也。

    公為侍郎時,奉使命于四方,觀風問俗之餘,又博采古今醫方,其可征驗者,分類而編輯之,曰《衛生易簡方》。

    表進于廷,太宗文皇帝嘉之,已而公又锓梓傳之,以廣其惠利,嗚呼,公之心何其濃哉!士之用于世,志于緻君澤民也,故凡事有可利于人者必為之,豈非仁人君子哉?若公之輯此方,以示人者,是已觀此,則知公之為臣,其謀谟密,勿有裨于治而惠及于人者,必尤多也。

    昔,宋侍中陳堯叟錄集驗方數卷,為廣南西路轉運時,聞廣俗疾病不服藥多夭橫者,堯叟以方刻石于桂州驿舍,令按方求藥人遵其教,病者多愈。

    夫堯叟,宋名臣也。

    有學行政事,而又能濟人,如此非所謂仁人君子耶?公之名位與其存心,夫豈減于堯叟乎?可為公道其美也。

    間以此示英,故為題其後雲。

     奉政大夫右春坊大學士兼翰林侍講學士太原王英拜書 題《衛生易簡方》後 醫,仁道也。

    蓋始于神農黃帝,其後扁鵲、華佗之流皆神于其術。

    然世之君子,欲博施濟衆者,未嘗不用心焉。

    故以伊芳尹之聖而論湯液,陸宣公、許學士皆着方書以傳。

    若此者非一也,其仁之及于人可以數計哉!天地之生人,仁也,然不能使之全其生,故聖賢為醫藥,以濟其夭死,所以成天地之仁,而為人司命也。

    此其心蓋與天地流通矣,而可以藝小之耶。

     禮部尚書毗陵胡公,初使于四方,公事之暇,輯諸醫方之有驗者,凡十二卷,名之曰《衛生易簡方》。

    既表獻于太宗皇帝,将複锓梓,以惠天下。

    公之心蓋尹、陸宣公、許學士之心也。

    昔之君子有自明其志者,曰:達則為良相,不達則為良醫。

    蓋二者皆得,以施其博濟之仁。

    今公有是書傳于人,人之受惠者多矣。

    而又佐天子,任禮樂之事,推以節民心,和民聲,充而至于贊天地,育萬物,然後為功之成。

    此仁者之所能,而達者之所為也。

    豈特醫乎哉!故因觀是書而識于後雲。

     奉議大夫右春坊右庶子兼翰林侍讀學士泰和王直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