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仙傳卷下

關燈
夏服烏裘,冬則綠布衫。

    或外於風霜雪中經日,人謂其已斃,視之氣出休休然。

    父常念之,每遣家童尋訪,春冬必寄之以衣及錢帛。

    捧之且喜,複書,遽厚遣家童回。

    才去,便以父所寄衣出街路,見貧寒者與之,及寄於酒家,一無所留。

    人或問之:何為知此?曰:何能看得?盜之所竊,必累於人。

    不衣不食,固無憂矣。

    常欣欣如也。

    或謂風狂。

    行吟曰:線作長江扇作天,報鞋抛向海東邊。

    蓬萊信道無多地,柢在譚生拄杖前。

    爾後居南嶽,煉丹成,服之,入水不濡,入火不灼、亦能隐形變化。

    複入青城山而不出矣。

     杜升 杜升,字可雲,自言京兆杜陵人也。

    莫測其年壽。

    不食,常飲酒三鬥不醉。

    顔甚悅澤,若三十許人。

    裹方巾破樸頭,冬則常着綠布衫。

    而言談甚高,有文學。

    人或有換新布衫,必受之,舊者堅不脫,新者出門逢人便與之,常遊城市問,醉行。

    能沙書,好於水碗及盆中以沙書龍字,浮而左右轉。

    或叱之飛起,高丈餘,隐隐若雲霧,作小龍形。

    呼之,複下水中。

    頃刻之問,得錢甚多,便散與貧人及酒家。

    如此,到處日日為之,人皆不厭,無錢與之。

    人疑以衛惑於衆也。

    冬則外於雪中三兩日,人以為僵斃矣。

    或撥看之,徐起抖擻雪而行,猶醉酣而醒爾,氣出如夏,醉睡醒也。

    杜孺休,鄧國公綜之子,為蘇州牧,忽聞可雲在城市,極喜,乃延入州拜之,呼為道訪。

    賓客寮屬皆訝之。

    孺休曰:先君出鎮西川日,與此道翁深相善,常來去書齋中。

    時孺休才十餘歲,今五十餘,别道群四十年,而裝飾顔貌,一如常時。

    遂留之郡齋,咨以道術。

    可雲曰:但以政化及人,慈愛為意。

    況今多事,由在保身,未能脫屦塵世,委家林野,宜遠於兵傷。

    道衛巨可問也?時入郡中,則孺休必以錢帛與之,阻讓不可,出城便散與人。

    孺休敬之愈甚。

    可雲或與孺休賓寮聚飲,有唱和者,而可雲出口成章,意思深遠,多神仙旨趣,人無以繼之。

    後軍亂,孺休果為兵傷而斃。

    可雲人見亦被傷,但有舊布衫一領,作三四段破痕在地。

    後數日,人多見過松江、浙江,經杭,越衢,信,入江西市中,醉昤沙書如舊。

    又一年,人於湖南見之,問蘇州事,曆曆話如目擊。

    複笑而言曰:吾曾居南嶽,今在人世已久,即當歸矣。

    其後更不複見。

    詳其由,是得隐形解化之道,世人莫可知也。

     羊愔 羊愔者,泰山人也。

    以世緣官,家於缙雲。

    明經擢第,解褐嘉州夾江尉,罷歸缙雲。

    兄忱,為台州樂安令。

    而惜幽栖括蒼山,性唯沉靜,薄於世榮,雅尚逍遙,常慕道術。

    一日一妻暴亡,曰:莊生鼓盆,深為達者。

    今樂矣,葬之不亦宜乎。

    男且有業,女以有歸,永無累也。

    後遊阮郎亭崖上,去地十餘丈,有篆書刻石,字極大,世傳雲漢阮肇題詩。

    入石模塌驗之,乃是李陽冰嘗為缙雲令,遊此亭,題詩曰:阮客身何在?仙雲洞口橫。

    人間不到處,今日此中行。

    惜於亭側與缙雲觀道士數人花時飲酒,日午忽仆地若斃,氣息猶暖,乃異還家,七日方醒。

    鄉裡之人與道士俱往問之,惜曰:初為一人青幀绛服,自稱靈英,邀入洞府中,見樓觀宏麗,鸾鶴回翔,天清景暖,異於人問。

    須臾,一石穴中有物飛出,狀如養青色,柄長。

    靈英曰指之曰:此青雲芝也,可食之得仙。

    惜覺饑方甚,取坐於石上食之,味甘美,俄而都盡。

    靈英曰:爾宿有仙分,今日遽得見仙官。

    乃引見遠遊冠、雲霞被三人,文武侍從極多。

    靈英曰:一人小有天王君,一人華陽大茅君,一人隐玄天佐命君。

    惜曆諧遍拜之,鹹曰:有仙骨,未得飛升,猶宜地上修煉。

    俄頃靈英送出,乃括蒼洞西門也。

    惜方悟此身。

    後不喜谷氣,但飲水三升,日食百合一盞。

    身輕,骨節皆動,抖擻如竹片拍闆聲。

    又多言語吟詠,若與人談話相诂,畫夜不停。

    或以紙三二百張書之,頃刻皆褊文字,人莫之識。

    惜讀之,悉是文章。

    道俗好事者依口錄之,實亦清詞麗句,多神仙瀛洲闆苑之意。

    如此經一年,清庾輕健。

    有不信者,謂之妖物所魅。

    又二年,不喜百合,唯飲水與酒。

    三年後,鬓發如漆,面有童顔。

    行輕似飛,飲酒三鬥不醉。

    始衣布褐。

    人或問之:三年無師,何似學?惜曰:凡所為者,非自能,皆神人教之。

    後乃往樂安省兄,一日而别。

    又往天台,亦一日而到,日行三四百裡。

    複歸仙都,餌藥養氣二十餘年。

    後南入委羽山而去。

     續仙傳卷下竟 #1『攻』字原作『政』,據《四庫》本改。

     #2『房』字原缺,據《道藏》中《太上黃庭内景玉經》原文補。

     #3『作』字據《四庫》本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