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人雜病脈證并治第二十二

關燈
滞。

    則生新之機自鈍。

    而氣血俱虛矣。

    血虛。

    則偏于幹熱而動生内風。

    血虛而氣虛。

    則疏于衛外、而易感外風。

    此六十二種風因之所自來也。

    又腹中血虛。

    則失于滋潤。

    而絡脈幹痛。

    氣虛。

    則失于流貫而絡脈拘痛。

    此腹中刺痛之所自來也。

    紅藍花活血行氣。

    得溫浮蒸被之酒性以充之。

    則氣行血暢。

    而解内外之風邪。

    除腹中之刺痛也宜矣。

     婦人腹中諸疾痛。

    當歸芍藥散主之。

    (方見妊娠) 婦人腹中諸疾痛。

    惟真陰虧損。

    而留連外水二者而已。

    蓋真陰虛。

    則内絡急痛。

    外水積。

    則内絡窒痛。

    當歸芍藥散。

    能補血行飲。

    故主之。

    方義。

    詳妊娠腹中痛下。

     婦人腹中痛。

    小建中湯主之。

    (方别見) 上條為中下二焦。

    陰血不足之痛。

    此條為上中二焦。

    陽氣不足之痛。

    蓋天氣寒。

    則不能照耀。

    故腹中作陰沁之痛。

    天氣虛。

    則不能傳送。

    而作積聚之痛。

    小建中湯。

    溫膈而并填其氣。

    膈氣上溫。

    則陽熱下噓。

    而陰沁之痛可除。

    膈氣上裕。

    則鼓弩下逼。

    而積聚之痛亦愈。

    故主之。

    湯義别詳。

     問曰。

    婦人病。

    飲食如故。

    煩熱不得卧。

    而反根據息者何也。

    師曰。

    此名轉胞。

    不得溺也。

    以胞系了戾。

    故緻此病。

     但利小便則愈。

    宜腎氣丸主之。

    (方見虛勞) 此條。

    明言不得溺為本病。

    因而轉胞。

    又因轉胞而緻煩熱不卧。

    以及倚息。

    此屬易解。

    但其所以不得溺。

    及所以不用他藥利小便。

    而獨主腎氣丸者。

    解得透徹。

    則略無障礙矣。

    蓋腎中先天之氣。

    從貼脊之後道。

    上熏膈中。

    與飲食所生之悍氣。

    從肺而上貯胸中者相會。

    則先天後天混合。

    而成在上之宗氣。

    此氣充滿。

    則呵噓蒸被。

    而水道流行。

    今腎中鮮上熏之妙。

    而膈氣空淺。

    則水行自緩。

    緩則氣愈滞而不得溺。

    不得溺。

    則膀胱滿而擁起胞胎。

    令胞系松寬而微轉。

    故曰轉胞。

    夫膀胱之氣。

    與胞胎之氣。

    兩皆上轉。

    則氣宇扁窄。

    其煩熱不得卧。

     及倚坐以息也宜矣。

    于何知之。

    于飲食如故。

    故知上中二焦。

    及前行之後天氣道中無病。

    而為先天之腎氣虛微。

    因緻胸中失傳送之候也。

    了戾者。

    釘鈎挂物。

    系松而搖拽旋紐之象。

    腎氣丸中。

    茯澤滲洩以利水。

    山藥培土以利水。

    則膀胱淺軟。

    而胞胎已有下弛之地。

    且得地黃、山萸。

    将桂附彈壓。

    下入肝腎。

    而令丹皮。

    直從貼脊而上引之。

    俾胸中氤氲之氣下逼。

    則胞胎複安其位。

    而其系因直而自正。

    又何煩熱不得卧。

    及倚息之患耶。

    此仲景不以他藥利水。

    而獨主腎氣丸之精意。

    安得有心人。

    而與之共剔長沙之燈火哉。

     婦人陰寒。

    溫中坐藥。

    蛇床子散主之。

     蛇床子散方蛇床子仁。

     上一味。

    末之。

    以白粉少許。

    和令相得。

    丸如棗大。

    綿裹内之。

    自然溫。

     陰寒。

    亦指陰庭之寒冷而言。

    俗解作子宮寒。

    非。

    以坐藥外治。

    不能溫子宮故也。

    坐藥者。

    納之而坐。

    非一時取效之謂。

    故方後曰綿裹者。

    恐其坐久緻化之義也。

    凡婦人一切納藥、坐藥、洗藥。

    俱與深遠之髒腑無幹。

    而為外症。

    外症而治以内藥。

    既失之迂。

    而且虞髒腑之喜惡不齊。

    先為藥病也。

    故外症皆從外治之例。

    本草稱蛇虺喜卧其下。

    故有蛇床虺床之名。

    則其性之溫暖可知。

    又味辛而甘。

    夫辛甘主散。

    則其溫暖之性。

    為能橫施旁達又可知。

    用為坐藥。

    而陰寒自溫可必也。

    客有素讀仲景之書。

    而難予者曰。

    陰非獨寒。

    必子宮上冷而後下陰戶者。

    本衣冠文物主坐藥。

    而子謂但溫陰庭。

    而非子宮之藥。

    毋乃所見之偏且執耶。

    餘曰。

    是非客所知也。

     夫金匮一書。

    分門立論。

    其就症列方者。

    大似玉碎珠零。

    金星寶片。

    殊無可貴。

    是在靈機無礙者。

    會其全神。

    譬之重漆圍屏。

    鉗鑲鬥縫。

    則異彩奇光。

    照耀堂奧。

    而成玻璃世界。

    客之所見者。

    屑末而已矣。

    烏足以知此哉。

    誠如客言。

    彼子宮之寒在先天者。

    腎氣丸不具在乎。

    在後天者。

    理中丸不具在乎。

    何妨以内藥先溫其本。

    而後以外藥兼治其标耶。

    且雲坐藥可上溫子宮。

    則亦将以漱口不下咽者。

    能愈中焦疾苦乎。

    客失笑而語塞。

     少陰脈滑而數者。

    陰中即生瘡。

    陰中蝕瘡爛者。

    野狼牙湯洗之。

     野狼牙湯方野狼牙(三兩) 上一味。

    以水四升。

    煮取半升。

    以綿纏筋如繭。

    浸湯瀝陰中。

    日四遍。

     滑為濕。

    數為熱。

    少陰之下竟下。

    為陰庭之應。

    其脈濕熱交見。

    故知其為陰中生瘡矣。

    陰中蝕瘡句。

    勿作上文之複語。

    蓋上兩句是言診法。

    亦是言其初症。

    下二句言瘡久而濕熱浸淫。

    以緻蟲生之治法也。

    野狼牙味苦性寒。

    以寒能勝熱。

    苦能燥濕。

    而尤能殺蟲。

    故主此以洗之耳。

     胃氣下洩。

    陰吹而正失。

    此谷氣之實也。

    膏發煎導之。

    (方見黃膽) 從前陰失氣。

    故曰陰吹。

    從後陰失氣。

    為大腸之正路。

    故曰正喧。

    蓋謂胃中之氣下洩。

    以緻由前陰之間道吹出。

    又由後陰之正道喧響者。

    此因胃能受谷。

    脾能消谷。

    但因大腸液燥而便結。

    以緻谷氣實。

    大腸正路喧傳之而不足。

    又從小腸之岔路。

    而氣與水化俱迸也。

    夫實則失氣。

    是非令其大便流通。

    俾谷氣下平不可。

    然若投以攻下之劑。

    是責脾胃之無辜。

    必至反不能食而脹矣。

    故以滑腸胃之豬膏。

    滋血液之亂發。

    熬以為煎。

     則幹結得之而潤下。

    将谷氣平。

    而正喧者亦自止。

    複何陰吹之有哉。

    錢塘李氏。

    謂正喧即陰吹之喧響。

     李徐氏。

    改本文正喧為正結。

    皆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