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外景玉經注卷之三

關燈
黃庭外景玉經注 梁丘子注解 璇玑懸珠環無端, 璇玑運轉,氣豚流通,無複休竟也。

    閉口養神,漱煉醴泉如流珠。

     迅牝金鑰常完堅。

     陰為牝,陽為鑰,兩不相傷得中和之氣,還精煉形,故得完堅。

     載地懸天周乾坤, 地載人,人懸天,道不在上、不在下,微妙在乾坤中央,故周流天下也。

     象以四時赤如丹。

     明堂四達,應為四時,真人子丹之所居矣。

    子能思之,咀嚼其氣,則壽無窮也。

     前仰後卑各異門, 頭與足、腎與心,心赤腎黑,本同根水火相克,故異同。

     送以還丹與玄泉。

     丹者,血也,化入下源,變為白精。

    當此之時,縮鼻還之,上至泥丸,下至口中,變為玉泉也。

     象龜引氣至靈根, 以鼻引氣至於舌根,咽送腹中,則雷嗚應之,真氣使之然也。

     中有真人巾金巾。

     赤子着绛衣,冠金巾也。

     負甲持符開七門, 服符六甲,辟卻邪兇,布氣七竅,耳目聰明。

    又雲背子向午,腰帶卯酉。

    符者,氣也。

     此非枝葉實是根, 自然要道,非虛文也。

     晝夜思之可長存。

     晝夜思道,勿懈也。

    開目視真,閉目思神,可得長生。

     仙人道士非有神., 道無二家,充備使然。

    同共一根,無複他神,和心定志,故道日生。

     積精所緻為專年。

     陰陽不妄施,精神不漏洩,積精受氣,壽可萬歲矣。

     人皆食谷與五味, 俗人食土地之精,以身死報地。

    聖人食元和之氣,以身仙報天。

     獨食太和陰陽氣, 學仙之士,朝食陽氣,暮食陰氣,并食元氣。

     故能不死天相既。

     得道者不死也,年命無極,與天相既也。

    既者,通也。

     試說五藏各有方, 五藏象五行,四肢象四時,土為之主,居中央。

     心為國主五藏王。

     心如雞子,危而難安。

    國有賢,緻太平。

    心處清,身安甯。

     意中動靜氣得行, 謂存守内神,身心安靜,不妄驚動,氣易行之故也。

     道自持我神明光。

     守一念道,持護我精,神明光也。

     晝日昭昭夜自守, 謂思心中赤氣,明照萬神。

    守日月光,思兩腎根,晝即守光,夜即守神故也。

     渴自飲漿饑得飽。

     饑食自然之氣,渴飲華池之漿,不饑不渴,可得長生。

     經曆六府藏卯酉, 耳也根生六府,藏出卯酉,要妙達矣,不可得也。

     轉陽之陰藏於九, 陽反屬陰,轉體相克,還藏於九。

    九為頭也,故經雲:左二右七,藏九居一也。

     常能行之不知老。

     常以雞嗚時仰外被發,啄齒三十六通,吞津咽氣,遠死之道。

     肝之為氣修而長, 謂修氣上行,達於頂以補泥丸。

     羅列五藏生三光。

     五官六府各得所主,腎上下各有日月三光。

    三光者,日月星侯之謂也。

     上合三焦道飲漿, 三焦,三關元也。

    饑食自然氣,渴飲華池漿,不複饑渴也。

     精候天地長生道。

     精是吾神,氣是吾道,佩精思氣上下,食方理也。

     我神魂魄在中央, 中央魂魄,兩腎也。

    左魂右魄,晝當以魂守魄,暮當以魄守魂。

    拘魂制魄,不得動作也。

     津液流泉去鼻香。

     陰陽交接,漏液失精,飲食無味,鼻失芬香。

     立於懸膺含明堂, 舌下為懸膺,肺為明堂。

    含氣咽之,灌於明堂,流行身中也。

     通我華精調陰陽。

     謂畜精養神也。

    負陰抱陽,調精神也。

     伏於玄門候天道, 門為鼻也,候上部之一神。

     近在我身還自守。

     令守神精,自念已也。

     清淨無為神留止, 内當修道作無為,外當修道作無欲心不煩亂,精神留止。

     精氣上下關分理。

     氣當精思上下部,守一神也。

     七孔已通不知老, 頭面七孔,精神門戶,通利身識,不知老也。

     還坐天門候陰陽。

     朝食陽氣,暮食陰氣,都會於口中也。

     下於喉嚨通神明, 喉嚨有十二時亭長,皆持玉戟,使守喉嚨。

    真人住其中,主通氣上下。

     過華蓋下清且涼。

     眉為華蓋,神住其中。

     入清虛困見吾形, 入腦戶見泥丸君也。

     期成還丹可長生。

     卻自住年,身不衰老,故得長生。

     還過華池動腎精, 從腦戶曆脊,下至腎中也。

     望於明堂臨丹田。

     眉問卻入一寸為明堂,卻行三寸為丹田也。

     将使諸神開命門, 鼻引真氣,晝夜綿綿。

    鼻為天根。

     通利天道藏靈根。

     頭圓象天。

    靈根,舌也。

     陰陽列布如流星, 面有七孔,象七星。

    極陰反陽,觀日而望見列星也。

    精施氣布,入玄庭矣。

     肝氣似環終無端。

     肝氣周流身中,似環無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