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升玄說消災護命妙經注

關燈
,不堕頑空,不着邪見,唯存一心,湛然常寂,了了真空,無所不知,無所不透,道在我而不在於彼。

    若領悟至此地位,方信知空不空,知色不色,是以名為照了,始達妙音。

    識無空法,洞觀自在,此心通於他心,無物不盡其性。

    穿山透石,無有隔礙,於我慧性生明,廣照無際。

    所以入衆妙門,自然解悟,頭頭是道,物物同真。

    一切疑網,盡行掀翻,獨露本來,不着空見也。

    頌曰:空空本不空,色色即非色。

    直下悟玄機,知白守其黑。

     清靜六根,斷除邪障。

     清靜者,虛心實腹也。

    六根者,眼耳鼻舌身意也。

    斷,絕也。

    除,去也。

    邪障,一切塵勞色欲也。

    此承上言不着空見之意,於此教人清靜其六根,絕去其邪障,内不出,外不入,自然神清氣靜,六根安甯,邪障斷除矣。

    頌曰:了徹一心,通天徹地。

    陽盛陰消,邪魔退位。

     我即為爾說是妙經,名曰《護命》,濟度衆生,傳教世間,流通讀誦。

     我者,天尊自稱也。

    爾者,言悟道之人也。

    說,開化也。

    妙,玄也。

    經,心也,猶路也,人人共行之路也。

    濟者,接引之意也。

    度者,超彼岸也。

    此一節,天尊故言世人若能悟道明徹,不被形縛,不着邪障所縛,透得向上機關,至此田地,方才可與爾言說大道之宗,轉經之妙。

    這誦經之者,可以通神。

    悟之者,可以養命。

    得之者,可以長年。

    是名曰《護命》。

    濟度衆生,傳教世間,使人人流通讀誦,願得個個早悟圓成,豈不稱天尊之心哉。

    頌曰:個個身同道,人人心是經,精凝神氣固,護命保長生。

     即有飛天神王、破邪金剛、護法靈童,救苦真人、金精猛獸,各百億萬衆,俱侍衛是經。

     此章以世法言,凡好道持謂是經之人,當依經說,有如是神童猛獸侍衛誦經者身。

    以道用言,飛天神王者,意轉靈寶升玄之道也。

    破邪金剛者,武煉也。

    護法靈童者,文烹也救苦真人者,退魔也,複其天心也。

    金精猛獸者,五色獅子也。

    總而言之,凡行靈寶之時,則當轉護命之經。

    命吾黃意入東海,鞭起潛龍駕火輿,上升玄谷之宮,乃曰飛天神王。

    倒流黃河之水,作他昆侖蕩氛之霖,乃曰破邪金剛。

    從西山跨白虎以歸家,乃曰護法靈童。

    戰退強魔,元神複位,乃曰救苦真人。

    身坐空玄五色獅子之上,凜然肅正其威儀,乃曰金精猛獸。

    通身萬神萬氣悉歸一心,乃曰各百億萬衆俱侍衛是經也。

    學人能悟此妙,内有默運綿綿如是之功,外則自有十天善神長擁護其人。

    斯經玄妙,不可思議功德也哉。

    頌曰:一點無多子,超凡入聖基,道高魔自伏,神妙顯威儀。

     随所供養,捍厄扶衰,度一切衆生,離諸染着。

     此言有道誦經之人,随身所至,自有一神明擁護供養,外則攝伏群魔,内則通真顯聖。

    一切含靈,皆沾道蔭,有情無情,鹹登彼岸。

    所以捍其厄而扶其衰,度一切衆生,離諸染着也。

    頌曰:道妙無窮,神化莫測,救度衆生,扶衰捍厄。

     爾時天尊即說偈曰:視不見我,聽不得聞,離種種邊,名為妙道。

     此天尊說經已畢,不敢自贊,故尊稱爾時天尊,即說偈言,形容大道之妙,總結此經一篇之玄。

    此四句偈,為學人吃緊處。

    老子所謂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所以道在天地,天地不知,道在萬物,萬物不知。

    澄之不清,撓之不濁。

    動中不動,靜中不靜。

    妙體至虛,靈應萬有,不可得而形容也。

    可以離形棄智,即此用。

    不見中親見,見中不見,不聞中親聞,聞中不聞。

    默識心通,神領意會,到此之間,自離種種諸相,方名為妙道也。

    豈不為學人希有之功者乎?頌曰:大象無形,大音希聲,虛空粉碎,神升太清。

     太上升玄說消災護命妙經注竟 #1『大』字下疑脫一『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