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升玄說消災護命妙經注

關燈
頭。

    殊不知造惡者必有惡報,如影随形,竟不尋思,至此唯務縱念所為,況滞於聲色,耳中聽,眼中見,紛纭馳逐於外,自身精神耗散,化為異類而不複,猶自不醒,迷惑有無而終不改也。

    頌曰:衆生心自昧,造業受輪沉,愛滞於聲色,何如獸與禽。

     無空有空,無色有色,無無有無,有有無有,終始暗昧,不能自明,畢竟迷惑。

     此一節承上言,衆生迷惑有無,不自醒悟,於此故言大道之始,本無形、無情、無名,因氣化生物,一分為二,遂有形、有情、有名。

    衆生所以不得真道者,執着幻形為有,昧了本來之性。

    道本不空,執着為空。

    道本無色,執着有色。

    道本無形,執着有形。

    道虛真有,執着無有,以此為有。

    妄心不信真道,不知其來,不知其去,是以終始暗昧,不能自明,畢竟迷惑,故造惡作非,遭於濁辱,受報無休,永失真道也。

    頌曰:大道本無色,真空非是空。

    若人明得透,顯出舊家風。

     天尊告曰:爾等衆生,從不有中有,不無中無,不色中色,不空中空。

    非有為有,非無為無,非色為色,非空為空。

    空即是空,空無定空;色即是色,色無定色。

    即色是空,即空是色。

     空者,道虛無體也。

    色者,一切有形之物也。

    此一節以下,天尊慈憫世人不悟真道,於此丁甯反覆告戒,形容道之體用,教人如此悟見大道至虛無體,因不虛立,故生形以立道。

    形為道之室,道為形之用,是以有其形必有其神,必有其道。

    人之元神本是虛靈,因形所梏,障礙不靈。

    譬如空中有日,千江同色,水清月明,水濁月昏。

    月不離水,水不離月,形不離神,神不離形。

    形有敗壞,神無生滅。

    人生不過假此幻形以成於道。

    何故衆生如此之愚,執此幻形,被他所使,棄其本,逐其末,終不悟性命之理。

    天尊故言:爾等衆生,可以谛聽吾說,從不有中有者,此言形非長有,不可認形為有。

    不無中無,此言人性虛靈,亘古亘今,不生不滅,不可以性為無也。

    不色中色者,此言大道清虛,本無其色,不貪迷其色也。

    不空中空者,此言人神含妙,主宰萬機,本無其空,不可固執為空也。

    非有為有者,此言人初生為赤子之時,本來素儉非有,今日不可貪生厚利,為我之有也。

    非無為無者,此言人物之生,一身一竅,一物一太極,造化妙理,無不在人一身,不可棄我之有而為無者也。

    非色為色者,此言大道沖虛,無物不貫,天地神明,無處不存,本無形色之可睹,不可執其非色而為色者也。

    非空為空者,此言成道之人,變化自在,劫劫長存,本來非空而實有,不可執着為虛無而笑之為空也。

    空即是空,空無定空者,此言大道無形,變化莫測,生天生地生人物,豈有定空之理。

    至如青天白日,一時風雲雷雨變化,頃刻遍滿大千世界是也。

    如人性靜之時,乃太空也,一時發其喜怒,神機不測,亦複如是。

    豈不是空無定空者也?色即是色,色無定色者,人以眼觀色,眼即色也,若能覺之,得色觀色,回光返照,了徹心空,色皆無也。

    且夫天地之間,陰陽化生萬物,随氣成質,随質變色。

    有情而變無情,貞女化為石山,蚯化百合之類;無情而變有情,丹楓化羽人,腐草化為螢之類。

    萬物皆化,輪回無期,豈不是色無定色者也?是以即色是空,即空是色。

    豈不聞《金剛經》雲:無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

    凡有所相,即是虛妄。

    若是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斯言至矣。

    學人於此玩味,其庶幾乎!頌曰:道妙非空法,人迷幻色心,有無都放下,陸地盡平沉。

    喝!會得麼?行到水窮山盡處,鳥啼花笑一般春。

     若能知空不空,知色不色,名為照了,始達妙音。

    識無空法,洞觀無礙。

    入衆妙門,自然解悟。

    離諸疑網,不着空見。

     此一節承上文而言,為化衆生。

    其有能悟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