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升玄說消災護命妙經注

關燈
太者,無也。

    上者,極也。

    升,高也。

    玄,妙也。

    說,開化也。

    消,滅也。

    災,害也。

    護,保也。

    命,身也。

    妙,玄之又玄也。

    經,心也,徑也,人人共行之徑路也。

    天尊言:無極大道,化生天地。

    萬物之多,無物不有其妙,唯人得其秀而最靈。

    然雖靈也,人生風土不同,禀受則有殊異,是有賢愚不等。

    故天尊以慈憫力,開方便門,普化世人,明本來之真性,全見有之身命。

    以心煉念,以情歸性,然默運天機,流精化氣,會於乾宮,充周四體,乃謂之升玄。

    運符火以煉神,咽金液以煉形,形強神清,諸邪不入,百病不生,長生久視,超塵出劫,乃謂之消災護命。

    若有能受持此道,運行一身,與聖仙并駕,與天地同軀,是為妙經也。

    《道德經》謂:善人,不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故無棄人。

    所以衆生雖是有食愛之心,其中皆有善智之性。

    天尊說此經,開化妙理,以喻後之來者。

    流通讀誦,究竟大道之由,悟之者,愚可以智,濁可以清,超凡入聖,自然消災、滅罪、保命,乃得延年,豈不是妙經也哉。

    頌曰:無極玄元始,巍巍靈寶尊,升玄弘教化,顯道說經文。

     爾時元始天尊在七寶林中五明宮内, 爾時者,昔混沌之時也。

    元始者,祖氣也。

    天尊者,一靈至貴,天上地下,唯此獨尊也。

    七寶林者,心也,神也。

    五明官者,黃庭也。

    以世法釋,當龍漢之初,八角垂芒,一點祖劫之氣,化正氣萬道,浮滿空中,結成聖體,一神含妙萬有,乃強名曰元始天尊也。

    當說之時,在始青天七寶林中五明宮内也。

    以道用言,人人之生,皆有元始天尊。

    此言一點真陽之氣,居於生門密戶,中間空懸一竅,乃曰天心,性亦寓焉,為萬神朝會之祖,是謂元始天尊者也。

    凡遇一陽初動,當轉經之時,則神下墜玄關,鼓巽風吹發離宮三昧之火,追二氣於黃道,會三性於元宮,混融成丹。

    所以煉性,如金之堅,全藉火力以鍛煉。

    火以七言,土以五言,是以在七寶林中五明宮内者也。

    此即《度人經》所謂:元始懸一寶珠,大如黍米,在空玄之中,去地五丈,登引天真之道也。

    頌曰:元始先天地,無為浩劫宗,一心抱衆體,真下玩真空。

     與無極聖衆俱,放無極光明,照無極世界。

     此承上言,一神正位,萬神朝宗。

    以世法言,當天尊說經之時,則諸天諸地、三界十方、無極聖衆,一時同會於七寶林中五明宮内,鹹聽說經之妙,是時放無極光明,照無極世界也。

    以道用言,凡作丹之時,以天罡之斡運,逆回鬥柄之機,則通身萬神萬氣同會於心,熏蒸片饷,即得神清氣爽,心廣體胖,靈含空妙,萬竅光明,是照無極世界也。

    此即與《度人經》所言:上聖高尊、妙行真人、無鞅數衆,浮空而來,俱入寶珠之内。

    既入珠口,不知所在。

    法事粗悉,諸天複位。

    倏欻之間,寂無遺響是也。

    頌曰:一黍藏天地,諸真集聖軀,慧光生恍惚,遍界照虛無。

     觀無極衆生,受無極苦惱,宛轉世間,輪回生死,漂浪愛河,流吹欲海,沉滞聲色,迷惑有無。

     觀者,洞觀也。

    無極者,言天下人物之多,生生不盡之意也。

    衆生者,下愚貪愛之人也,及其一切含靈之物,皆是衆生。

    此一節以下,天尊居靜極之中,以智慧目,洞觀大#1之内,劫濁之間,有等貪夫俗子下愚之人,不畏天命,不惜生身,紛紛貪愛,形雖人身,心如禽獸也。

    奈何此等衆生,不識人倫,不懼國法,心為形役,逐利迷情,舍死貪求,了無厭足,造成種種之愆,作下無遮罪業。

    一旦自招殃咎,天災罪己,小則自陷一身,大則禍連骨肉,是以受無極苦惱,宛轉世間,輪回生死於六道之中,永無出期。

    漂浪於愛河,流浪於欲海之地,汨沒沉淪,無有休息。

    天尊憐憫衆生之苦,深可痛哉,故以此等由,開化世人,早悟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