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隐子

關燈
序 神仙之道,以長生為本;長生之要,以養氣為根。

    夫氣受之于天地,和之于陰陽。

    陰陽神靈,謂之心主;晝夜寤寐,謂之魂魄。

    是故人之身,大率不遠乎神仙之道矣。

    天隐子,吾不知其何許人,着書八篇,包括秘妙,殆非人間所能力學者也。

    觀夫修煉形氣,養和心靈,歸根契于伯陽,遺照齊于莊叟,長生久視,無出是書。

    承祯服習道風,惜乎世人,夭促真壽,思欲傳之同志,使簡易而行信哉。

    自伯陽以來,惟天隐子而已。

    唐司馬承祯謹序 神仙章 人生時禀得靈氣,精明通悟,學無滞塞,則謂之神。

    宅神于内,遺照于外,自然異于俗人,則謂之神仙。

    故神仙亦人也,在于修我靈氣,勿為世俗所淪污;遂我自然,勿為邪見所凝滞,則成功矣。

    喜、怒、哀、樂、愛、惡、欲七者,情之邪也;風、寒、暑、濕、饑、飽、勞、佚八者,氣之邪也,去此邪,仙道近矣。

     易簡章 《易》曰“天地之道易簡”者,何也?天隐子曰:天地在我首之上、足之下,開目盡見,無假繁巧而言,故曰易簡。

    易簡者,神仙之謂也(經曰:至道不繁,至人無為)。

    然則以何道求之?曰:無求不能知,無道不能成。

    凡學神仙,先知易簡。

    苟言涉奇詭,适足使人執迷無所歸本,此非吾學也(世人學仙反為仙所迷者,有矣;學氣反為氣所病者,有矣)。

     漸門章 《易》有漸卦,道〖一本作:老氏〗有漸門,人之修真達性,不能頓悟,必須漸而進之,安而行之,故設漸門。

    觀我所入,則道可見矣。

    漸有五門,一曰齋戒,二曰安處,三曰存想,四曰坐忘,五曰神解。

    何謂齋戒?曰:澡身虛心。

    何謂安處?曰:深居靜室。

    何謂存想?曰:收心複性。

    何謂坐忘?曰:遺形忘我。

    何謂神解?曰:萬法通神。

    故習此五漸之門者〖一本作:故習此五者,曰五漸之門〗。

    〖一本此處有“先”〗了一,則漸次至二;了二,則漸次至三;了三,則漸次至四;了四,則漸次至五,神仙成矣。

     齋戒章 齋戒者,非蔬茹飲食而已;澡身者,非湯浴去垢而已。

    蓋其法在節食調中,磨擦暢外者也。

    夫人禀五行之氣,而食五行之物,實自胞胎有形已〖一本作“也”〗。

    呼吸精血,豈可去食而求〖一本此處有“其”〗長生!但世人不知休糧服氣,是〖一本無“是”〗道家之〖一本無“之”〗權宜,非永絕粒食之謂也。

    故〖一本無“故”〗食之有齋戒者,齋乃潔淨之務,戒乃節約〖一本作“身”〗之稱。

    有饑即食,食勿令飽,此所謂調中也。

    百味未成熟勿食,五味太多勿食,腐敗閉氣之物勿食,此皆宜戒也。

    手常磨擦皮膚溫熱,去冷氣,此所謂暢外也。

    久坐、久立、久勞役,皆宜戒也。

    手常摩擦皮膚溫熱,熨去冷氣,此所謂暢外也。

    久坐、久立、久勞、久役皆宜戒,此是調理形骸之法,形堅則氣全,是以齋戒為漸門之首矣。

     安處章 何謂安處?曰:非華堂邃宇、重裀廣榻之謂也。

    在乎南向而坐,東首而寝,陰陽适中,明暗相半。

    屋無高,高則陽盛而明多;屋無卑,卑則陰盛而暗多。

    故明多則傷魄,暗多則傷魂。

    人之魂陽而魄陰,苟傷明暗〖一本作:傷于明暗〗,則病疾生焉。

    此所謂居處之室,尚使之然,況天地之氣〖一本作:此所以居處之室,必使之能向天地之氣〗,有〖一本作:若〗亢陽之攻肌,淫陰之侵體,豈可不防慎哉〖一本作:豈不傷哉〗!修養之漸,倘不法此,非安處之道。

    術〖一本作:故〗曰吾所居室,四邊皆窗戶,遇風即阖,風息即開;吾所居座,前簾後屏,太明則下簾以和其内映,太暗則卷簾以通其外曜。

    内以安其心,外以安其目,心目皆安,則身安矣。

    明暗尚然,況太多事慮,太多情欲,豈能安其内外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