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丹直指
關燈
小
中
大
明動靜之機,便指性命為二事,一言之,又是錯認。
紫陽張真人雲:性命之道未備,則運心不普。
紫清白真人雲:若曉《金剛》、《圓覺》二經,則金丹之義自明,何必分别老釋之異同也。
或問:老釋之教既同,而儒教同否?答曰:教雖分三,道财一也。
學者根器不等,聞見淺深,各宗其宗,互相是非,皆失其本。
殊不知一身本具三教。
儒指兩教為異端,則自昧本真,豈知無始以來,含一統而無遺哉。
故三教皆可入道,特患不得其門而入。
有能透徹釋老,豈謂孔聖異哉?且以儒教言之,自堯傳之舜,舜傳之禹,禹傳之湯文武周公,湯文武周公傳之孔孟,皆心傳之妙。
釋教自世尊傳之迦葉,迦葉傳之阿難,亦以心印心。
道教自東華帝君傳之金阙帝君,金阙帝君傳之西王母,西王母皆以口口相傳,若明眼者未舉先知已落第二義,更從事於頰舌,轉沒交涉矣。
心傳之學,不外乎中之一字。
《書》曰:允執症中,《合論》曰:令衆生住於中道,《道德經》雲:不如守中,可謂天下無二道。
《莊子》曰:通於一,萬事畢,紫陽張真人雲:得一萬事畢是也。
或問:三教而一矣,吾聞道教有形神俱妙,或身外有身,儒釋有否?答曰:釋教亦有之。
且如達磨隻履西歸,布袋和尚身外有身,普化振錫,飛空智者空榻赴供仰山,見異僧騰空而去,豈非同一脈耶?儒教則不然,蓋為人道之主,扶三綱正五常,乃有為之教,實無為之道,道同而教不同也。
或問:儒與釋老,道同而教不同。
釋參禅,道修養,又安得釋與道同?敢再請其說。
答曰:天下無二道,聖人無兩心。
子未明心地,故發此問。
參禅則制心一處,始掃至於無掃,禅是佛心,心為萬法之宗。
修養為抱元守一初修至於無修,道為養神,神為萬物之主。
神即心,心即道,道即禅也。
蓋無為大道者,離名相、無生死,常處虛空,無有纖得,事來則應,事去則寂。
如鑒照相,不留形迹,強名曰道。
學者至此,疑為談空寂,遂望風而退,殊不知談空者非空,非空即真空,真空故名曰一。
一乃大道之祖,金丹之母,生靈之本。
老子雲:抱一為天下式,然無為之法不可便執為實,故《金剛經》雲: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殊。
非具眼者,孰可語也! 或問:釋老儒道同之說已備得其旨矣,但玄關一竅,玄牝之門,或以心腎為竅,口鼻為門,或曰非心非腎,非口非鼻,不知何者為是?答曰:心腎口鼻之說,先輩誘人入道,又恐不明斯義,妄認肉塊孔竅,昧本來真空命脈,故曰非心腎口鼻以掃執泥,其實玄關一竅玄牝之門,皆謂人念頭起滅處。
老子雲: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
紫清白真人雲:念頭動處是玄牝,倘能親識得起滅處,即知虛無之谷、造化之母。
非惟金丹藥物火候等類,皆從此出,至於諸子百家一,大藏經教,工巧技藝,盡在其中矣。
紫陽張真人雲:此一竅亦無邊傍,更無内外。
紫清白真人雲:玄關一竅,其大無外,其小無内。
杏林石真人雲:一竅名玄牝,中藏氣與神是也。
或問:玄關玄牝已知端的,真土陽晶其義何也?答曰:土者,乃中之異名也。
得其中者,性命混一,湛然圓明,是謂陽晶。
紫陽張真人雲:中央正位産玄珠,古雲産個明珠是真土。
或問:真土陽晶已知其意,龍虎鉛汞可得聞欤?答曰:龍虎鉛汞者,謂人心念。
念不停,如龍虎之猖狂,若鉛汞之難制。
海蟾劉真人雲:能乘乾馬奔龍去,解使坤牛駕虎歸。
紫陽張真人雲:鉛見火即飛,汞見火即走,苟得制伏之道,自然心中無心,念中無念,所謂降龍伏虎擒鉛制汞也。
或問:龍虎鉛汞備知其義,爐鼎藥物其義雲何?答曰:爐鼎以身譬之,藥物以心中之寶喻之,身外無心,心外無寶,豈離此心而求藥物,舍此身而覓鼎爐。
所以道不遠人,而人自遠耳。
桓真人雲:心天本是六虛乾,身是坤兮兩厮牽。
紫清白真人雲:心中自有無限藥材,身中自有無限火符。
紫陽張真人雲:心屬乾,身屬坤,故曰乾坤鼎器。
然則然矣,此亦是誘學者反身克己,
紫陽張真人雲:性命之道未備,則運心不普。
紫清白真人雲:若曉《金剛》、《圓覺》二經,則金丹之義自明,何必分别老釋之異同也。
或問:老釋之教既同,而儒教同否?答曰:教雖分三,道财一也。
學者根器不等,聞見淺深,各宗其宗,互相是非,皆失其本。
殊不知一身本具三教。
儒指兩教為異端,則自昧本真,豈知無始以來,含一統而無遺哉。
故三教皆可入道,特患不得其門而入。
有能透徹釋老,豈謂孔聖異哉?且以儒教言之,自堯傳之舜,舜傳之禹,禹傳之湯文武周公,湯文武周公傳之孔孟,皆心傳之妙。
釋教自世尊傳之迦葉,迦葉傳之阿難,亦以心印心。
道教自東華帝君傳之金阙帝君,金阙帝君傳之西王母,西王母皆以口口相傳,若明眼者未舉先知已落第二義,更從事於頰舌,轉沒交涉矣。
心傳之學,不外乎中之一字。
《書》曰:允執症中,《合論》曰:令衆生住於中道,《道德經》雲:不如守中,可謂天下無二道。
《莊子》曰:通於一,萬事畢,紫陽張真人雲:得一萬事畢是也。
或問:三教而一矣,吾聞道教有形神俱妙,或身外有身,儒釋有否?答曰:釋教亦有之。
且如達磨隻履西歸,布袋和尚身外有身,普化振錫,飛空智者空榻赴供仰山,見異僧騰空而去,豈非同一脈耶?儒教則不然,蓋為人道之主,扶三綱正五常,乃有為之教,實無為之道,道同而教不同也。
或問:儒與釋老,道同而教不同。
釋參禅,道修養,又安得釋與道同?敢再請其說。
答曰:天下無二道,聖人無兩心。
子未明心地,故發此問。
參禅則制心一處,始掃至於無掃,禅是佛心,心為萬法之宗。
修養為抱元守一初修至於無修,道為養神,神為萬物之主。
神即心,心即道,道即禅也。
蓋無為大道者,離名相、無生死,常處虛空,無有纖得,事來則應,事去則寂。
如鑒照相,不留形迹,強名曰道。
學者至此,疑為談空寂,遂望風而退,殊不知談空者非空,非空即真空,真空故名曰一。
一乃大道之祖,金丹之母,生靈之本。
老子雲:抱一為天下式,然無為之法不可便執為實,故《金剛經》雲: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殊。
非具眼者,孰可語也! 或問:釋老儒道同之說已備得其旨矣,但玄關一竅,玄牝之門,或以心腎為竅,口鼻為門,或曰非心非腎,非口非鼻,不知何者為是?答曰:心腎口鼻之說,先輩誘人入道,又恐不明斯義,妄認肉塊孔竅,昧本來真空命脈,故曰非心腎口鼻以掃執泥,其實玄關一竅玄牝之門,皆謂人念頭起滅處。
老子雲: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
紫清白真人雲:念頭動處是玄牝,倘能親識得起滅處,即知虛無之谷、造化之母。
非惟金丹藥物火候等類,皆從此出,至於諸子百家一,大藏經教,工巧技藝,盡在其中矣。
紫陽張真人雲:此一竅亦無邊傍,更無内外。
紫清白真人雲:玄關一竅,其大無外,其小無内。
杏林石真人雲:一竅名玄牝,中藏氣與神是也。
或問:玄關玄牝已知端的,真土陽晶其義何也?答曰:土者,乃中之異名也。
得其中者,性命混一,湛然圓明,是謂陽晶。
紫陽張真人雲:中央正位産玄珠,古雲産個明珠是真土。
或問:真土陽晶已知其意,龍虎鉛汞可得聞欤?答曰:龍虎鉛汞者,謂人心念。
念不停,如龍虎之猖狂,若鉛汞之難制。
海蟾劉真人雲:能乘乾馬奔龍去,解使坤牛駕虎歸。
紫陽張真人雲:鉛見火即飛,汞見火即走,苟得制伏之道,自然心中無心,念中無念,所謂降龍伏虎擒鉛制汞也。
或問:龍虎鉛汞備知其義,爐鼎藥物其義雲何?答曰:爐鼎以身譬之,藥物以心中之寶喻之,身外無心,心外無寶,豈離此心而求藥物,舍此身而覓鼎爐。
所以道不遠人,而人自遠耳。
桓真人雲:心天本是六虛乾,身是坤兮兩厮牽。
紫清白真人雲:心中自有無限藥材,身中自有無限火符。
紫陽張真人雲:心屬乾,身屬坤,故曰乾坤鼎器。
然則然矣,此亦是誘學者反身克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