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丹直指
關燈
小
中
大
達本歸元之說。
苟能一念未萌,包含造化,豈非真爐鼎耶,外應諸綠,内心無惴,豈非真藥材也。
或問:鼎爐藥物已知其詳,火候法度、斤兩抽添不知何義?答曰:火候法度等說,皆為偏於動靜,不得其中,故有此喻。
若能動靜相忘,不靜中靜,不動中動,所謂陰陽處中,真土會合,神仙之道畢矣。
紫陽張真人雲:火之燥、水之濫,不可不調和,故有斤兩法度。
先輩雲:不增不減,不抽不添是也。
又問:火候法度已無可疑,工夫口訣其義何也?答曰:工夫之說,譬如琴瑟螢篌,雖有妙音,不得妙指,終莫能發,況金丹者乎?若得正傳,片言之下便可用功,随有應驗。
不用年中取月,月中取日,日中取時,時中取刻。
亦不用子午卯酉、支幹屯蒙卦氣等說,但於行住坐卧清争钤鍵,陽氣自生。
紫陽張真人雲:修煉至此,泥丸風生,绛宮月明,丹田火熾。
泥丸陳真人雲:初時夾脊關脈開,其次膀胱如火然,内中兩腎如湯煎,時乎跳動沖心源。
又有一簇百脈之語,所謂工夫效驗。
然清淨钤鍵之要,即杏林石真人雲:豈知丹妙訣,終日骯真空。
泥丸陳真人雲:當初聖祖留丹訣,無中生有作丹基。
《心印經》雲:存無守有。
老子雲:守靜笃。
所謂口訣真趣,先聖後聖同一舌頭,共一鼻孔,然則然矣,猶涉異路,更須不堕語言。
千聖不同途,太上老君未着經、群仙未形口訣以前,昆蟲草木,果熟脫體,尚能示變化之妙,抑亦口授,況人為物靈者乎?學者當具是眼。
又問:工夫口訣固已曉矣,未知沐浴溫養何義?答曰:沐浴乃清今之義,溫養謂中之義。
舍之益檻,操之益燥,出操舍之外者,日溫養。
心清淨則塵不染,緻諸中則道無為,無為而無不為矣。
杏林石真人雲:溫養無他術,無中養就兒。
或問:《十六頌》已得其要,所謂結胎脫體之說,不知果有否?答曰:結胎脫體,譬超凡入聖之意,但能心不附物,神歸氣複,所謂換結聖胎也。
抱養月深,神全氣化,所謂脫體也。
古雲順之則凡,逆之則聖。
虛靖天師雲:神若出,便收來,神返身中氣自回,如此朝朝與暮暮,自然赤子産真胎。
本來子雲:神在身則生,神去身則死。
紫清白真人雲:身外有身為脫體。
《楞嚴經》雲:形神出胎,親為佛子,其心離身,去住自由是也。
紫陽張真人雲:丹是色身妙寶,法身即是真心,從來無色亦無音,一體不須兩認。
或問:結胎脫體之說固已曉矣,不知幾日可成沅?諸書所說或一日或三日或百日,或一年九載,或片饷,或不在三年九載,此心尚疑。
答曰:年月之說,先輩與後學分量有利鈍,工夫有淺深,故有久近之分,實不過發明鑽簇之機,天之一寒一暑,人之一晝一夜,息之一出一入也。
一刻之工夫,自有一年之節候,一年三萬六千之刻,可奪三萬六千之數,是謂握陰陽之樞機,盜天地之造化,隻在當人一念中耳。
心志堅确,工夫純一,時節若至,其理自彰。
靈源曹真人雲:堅心一志向前修,成與不成無必取。
又豈專於限量耶?但能清靜無為,湛然若存,何慮不形神俱妙,與道合真哉?與道合真,則金丹假名耳。
玄關玄牝,真土陽晶,龍虎鉛汞,爐鼎藥物,斤兩火候,抽添法度,工夫口訣,沐浴溫養,衆妙之說,不可有心求,不可無心得,不着有不着無。
孔子借世尊口說,共老子耳聞,聞非聞,說非說,一顆金丹色非色,當場拈出與君看,通身是口吞不得。
或問:金丹之說深而不可求,求而不可得,如群仙歌詩契論,皆隐秘幽微,不可直指其義,今先生所指過直,無乃大淺乎?予曰:不然,昔神仙欲人自求其道、故寓淺於深,而人不知。
今予欲人皆知其道,故寓深於淺,而人易求。
如孔子性與天道,雖高弟不可得聞,至於孟子語告子則明白洞達。
老子謂之微妙玄通,似難求也,然又曰吾道甚易知,甚易行,亦未嘗大探也。
世尊謂幽固深遠,無人能到,亦似乎深也,然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又何深哉?子所謂指過直,無乃大淺,豈其然乎? 金丹直指竟
苟能一念未萌,包含造化,豈非真爐鼎耶,外應諸綠,内心無惴,豈非真藥材也。
或問:鼎爐藥物已知其詳,火候法度、斤兩抽添不知何義?答曰:火候法度等說,皆為偏於動靜,不得其中,故有此喻。
若能動靜相忘,不靜中靜,不動中動,所謂陰陽處中,真土會合,神仙之道畢矣。
紫陽張真人雲:火之燥、水之濫,不可不調和,故有斤兩法度。
先輩雲:不增不減,不抽不添是也。
又問:火候法度已無可疑,工夫口訣其義何也?答曰:工夫之說,譬如琴瑟螢篌,雖有妙音,不得妙指,終莫能發,況金丹者乎?若得正傳,片言之下便可用功,随有應驗。
不用年中取月,月中取日,日中取時,時中取刻。
亦不用子午卯酉、支幹屯蒙卦氣等說,但於行住坐卧清争钤鍵,陽氣自生。
紫陽張真人雲:修煉至此,泥丸風生,绛宮月明,丹田火熾。
泥丸陳真人雲:初時夾脊關脈開,其次膀胱如火然,内中兩腎如湯煎,時乎跳動沖心源。
又有一簇百脈之語,所謂工夫效驗。
然清淨钤鍵之要,即杏林石真人雲:豈知丹妙訣,終日骯真空。
泥丸陳真人雲:當初聖祖留丹訣,無中生有作丹基。
《心印經》雲:存無守有。
老子雲:守靜笃。
所謂口訣真趣,先聖後聖同一舌頭,共一鼻孔,然則然矣,猶涉異路,更須不堕語言。
千聖不同途,太上老君未着經、群仙未形口訣以前,昆蟲草木,果熟脫體,尚能示變化之妙,抑亦口授,況人為物靈者乎?學者當具是眼。
又問:工夫口訣固已曉矣,未知沐浴溫養何義?答曰:沐浴乃清今之義,溫養謂中之義。
舍之益檻,操之益燥,出操舍之外者,日溫養。
心清淨則塵不染,緻諸中則道無為,無為而無不為矣。
杏林石真人雲:溫養無他術,無中養就兒。
或問:《十六頌》已得其要,所謂結胎脫體之說,不知果有否?答曰:結胎脫體,譬超凡入聖之意,但能心不附物,神歸氣複,所謂換結聖胎也。
抱養月深,神全氣化,所謂脫體也。
古雲順之則凡,逆之則聖。
虛靖天師雲:神若出,便收來,神返身中氣自回,如此朝朝與暮暮,自然赤子産真胎。
本來子雲:神在身則生,神去身則死。
紫清白真人雲:身外有身為脫體。
《楞嚴經》雲:形神出胎,親為佛子,其心離身,去住自由是也。
紫陽張真人雲:丹是色身妙寶,法身即是真心,從來無色亦無音,一體不須兩認。
或問:結胎脫體之說固已曉矣,不知幾日可成沅?諸書所說或一日或三日或百日,或一年九載,或片饷,或不在三年九載,此心尚疑。
答曰:年月之說,先輩與後學分量有利鈍,工夫有淺深,故有久近之分,實不過發明鑽簇之機,天之一寒一暑,人之一晝一夜,息之一出一入也。
一刻之工夫,自有一年之節候,一年三萬六千之刻,可奪三萬六千之數,是謂握陰陽之樞機,盜天地之造化,隻在當人一念中耳。
心志堅确,工夫純一,時節若至,其理自彰。
靈源曹真人雲:堅心一志向前修,成與不成無必取。
又豈專於限量耶?但能清靜無為,湛然若存,何慮不形神俱妙,與道合真哉?與道合真,則金丹假名耳。
玄關玄牝,真土陽晶,龍虎鉛汞,爐鼎藥物,斤兩火候,抽添法度,工夫口訣,沐浴溫養,衆妙之說,不可有心求,不可無心得,不着有不着無。
孔子借世尊口說,共老子耳聞,聞非聞,說非說,一顆金丹色非色,當場拈出與君看,通身是口吞不得。
或問:金丹之說深而不可求,求而不可得,如群仙歌詩契論,皆隐秘幽微,不可直指其義,今先生所指過直,無乃大淺乎?予曰:不然,昔神仙欲人自求其道、故寓淺於深,而人不知。
今予欲人皆知其道,故寓深於淺,而人易求。
如孔子性與天道,雖高弟不可得聞,至於孟子語告子則明白洞達。
老子謂之微妙玄通,似難求也,然又曰吾道甚易知,甚易行,亦未嘗大探也。
世尊謂幽固深遠,無人能到,亦似乎深也,然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又何深哉?子所謂指過直,無乃大淺,豈其然乎? 金丹直指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