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易筆談序
關燈
小
中
大
海甯先生之于《易》,得異人傳授,又博極諸家傳注,故能竟委窮源,而獨見其大。先生于書,無所不讀,故能探赜索隐,鈎貫于新舊之學,而獨得其通。昔嘗聞之先生曰:《易》始于包犧氏,備于神農、黃帝,大明于文王、周公、孔子。漢人去古未遠,其卦氣、飛伏、陰陽、消息,皆有所授受,非能自創。孔子贊《易》,專重人道,以明立教之旨。故三陳九德,以人合天,而筮法僅略言及之。朱子乃謂“《易》為聖人教人蔔筮之書”,豈知方耶?然河、洛為《易》象所取則,漢學隻诋為僞造,朱子獨取以冠經首,是其卓識,亦有不可及者。又曰:“道家祖黃老,淵源悉出于《易》。”其七返九還,六歸八居,度數與卦象悉合無論矣。所異者佛産印度,耶稣生于猶太,而《華嚴》之乘數,《金剛》之相數,一八、三六、百零八之數,及“七日來複”、“十三見兇之數”,亦無不得。僅以素所聞于先生者,弁諸簡端,并志其緣起如此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