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讀十則
關燈
小
中
大
湯小柴胡湯,無論傷寒雜病,陽經陰經,凡營衛不和者,得桂枝而如神。
邪氣不能從樞而外轉者,得柴胡而如神。
今人惑于活人,春夏忌桂之說,又惑于前醫,邪在太陽,誤用柴胡,方緻引入少陽之說。
及李時珍虛人不可多用。
張景嶽制五柴飲,列于散陣,遂緻應用不用,誤人無算。
而不知二藥神農列之上平,久服可以卻病延年。
今之信各家,而不信神農,誠可怪也。
閩醫習見餘用桂枝湯,萬一無失,此數年來,自三錢亦至用八九錢而效者。
鹹知頌予創始之德。
至于柴胡,不過四錢而已。
而浙江江蘇,每用必以鼈血拌蒸,最多不過二錢,皆先入之說誤之也。
不知長沙方,柴胡用至八兩,取其性醇,不妨多服,功緩必須重用也。
本經崇原雲,柴胡出于銀州者佳,今市中另有一種柴胡,不知何草之根,害人不淺。
推之細辛五味,用不過一錢,大棗不過二枚,生姜不過二片,種種陋習,皆違經旨。
吾願同事者,先迸去市中狗人惡習,而以愈達愈上,為第六勸。
起死回生,醫之道也。
如醫家束手,病家待斃,察其為雜法所誤。
先于病家說明,壁其方資,愈不受謝。
照仲師法四逆白通以回陽,承氣白虎以存陰,助其樞轉,運其針機,藏腑調和,統歸胃氣,危機拯救,不靠人參。
有其任,亦可救十之二三。
餘自臨證三十餘年,知經方之權奪造化,為第七勸。
經方愈讀愈有味,愈用愈神奇,凡日見臨證立方,至晚間一一于經方查對,必别有神悟,則以溫故知新,為第八勸。
醫門之仲師,即儒家之宣聖,凡有闡揚聖訓者,則尊之,其悖者則砭之。
障川東流,功在吾輩。
如四家中劉河間雜書偏苦寒,尚有見道之處。
朱丹溪,雖未究源頭,卻無支雜之處。
張子和瑕瑜參半。
最下是李東垣,樹論以脾胃為主,立中以補中為先,徇其名而亡其實。
燥烈劫陰,毫無法度。
嘗考醫論中,其人富而好名,巧行其術,邪說流傳,至今不息。
正與仲師養津液,及調以甘藥之法相反,不可不知。
至于李時珍王宇泰之雜,李士材之淺,薛立齋之庸,趙養葵之妄,張景嶽之陳遠公馮夢瞻之浮誇影響,不使一字寓目方可入于精微之奧。
坊刻汪讱菴等本,雖雲耳雜,卻有一二道得著處。
但于仲師方末,雜引陶節菴諸輩臆說,不無朱紫之亂。
入門時姑參其說,終為鄉願矣。
則以專一不雜,為第九勸。
亞聖有雲,予豈好辯哉,不得已也。
今醫學各成門戶,所藉乎明先聖之功,溯委窮源,不絕于口,則陷溺未及久,穎慧過人者,自必悔而就學,道不孤矣。
若言之過激,則怨而生謗。
位置太高,則畏而思避,踽踽獨行,濟人有幾。
凡我同人務宜推誠相與,誠能動物俾此道日益昌明。
則以有言無隐,和氣可親,為第十勸。
邪氣不能從樞而外轉者,得柴胡而如神。
今人惑于活人,春夏忌桂之說,又惑于前醫,邪在太陽,誤用柴胡,方緻引入少陽之說。
及李時珍虛人不可多用。
張景嶽制五柴飲,列于散陣,遂緻應用不用,誤人無算。
而不知二藥神農列之上平,久服可以卻病延年。
今之信各家,而不信神農,誠可怪也。
閩醫習見餘用桂枝湯,萬一無失,此數年來,自三錢亦至用八九錢而效者。
鹹知頌予創始之德。
至于柴胡,不過四錢而已。
而浙江江蘇,每用必以鼈血拌蒸,最多不過二錢,皆先入之說誤之也。
不知長沙方,柴胡用至八兩,取其性醇,不妨多服,功緩必須重用也。
本經崇原雲,柴胡出于銀州者佳,今市中另有一種柴胡,不知何草之根,害人不淺。
推之細辛五味,用不過一錢,大棗不過二枚,生姜不過二片,種種陋習,皆違經旨。
吾願同事者,先迸去市中狗人惡習,而以愈達愈上,為第六勸。
起死回生,醫之道也。
如醫家束手,病家待斃,察其為雜法所誤。
先于病家說明,壁其方資,愈不受謝。
照仲師法四逆白通以回陽,承氣白虎以存陰,助其樞轉,運其針機,藏腑調和,統歸胃氣,危機拯救,不靠人參。
有其任,亦可救十之二三。
餘自臨證三十餘年,知經方之權奪造化,為第七勸。
經方愈讀愈有味,愈用愈神奇,凡日見臨證立方,至晚間一一于經方查對,必别有神悟,則以溫故知新,為第八勸。
醫門之仲師,即儒家之宣聖,凡有闡揚聖訓者,則尊之,其悖者則砭之。
障川東流,功在吾輩。
如四家中劉河間雜書偏苦寒,尚有見道之處。
朱丹溪,雖未究源頭,卻無支雜之處。
張子和瑕瑜參半。
最下是李東垣,樹論以脾胃為主,立中以補中為先,徇其名而亡其實。
燥烈劫陰,毫無法度。
嘗考醫論中,其人富而好名,巧行其術,邪說流傳,至今不息。
正與仲師養津液,及調以甘藥之法相反,不可不知。
至于李時珍王宇泰之雜,李士材之淺,薛立齋之庸,趙養葵之妄,張景嶽之陳遠公馮夢瞻之浮誇影響,不使一字寓目方可入于精微之奧。
坊刻汪讱菴等本,雖雲耳雜,卻有一二道得著處。
但于仲師方末,雜引陶節菴諸輩臆說,不無朱紫之亂。
入門時姑參其說,終為鄉願矣。
則以專一不雜,為第九勸。
亞聖有雲,予豈好辯哉,不得已也。
今醫學各成門戶,所藉乎明先聖之功,溯委窮源,不絕于口,則陷溺未及久,穎慧過人者,自必悔而就學,道不孤矣。
若言之過激,則怨而生謗。
位置太高,則畏而思避,踽踽獨行,濟人有幾。
凡我同人務宜推誠相與,誠能動物俾此道日益昌明。
則以有言無隐,和氣可親,為第十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