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關燈
,方是真止,平洋龍之橫結多,而直結少者,亦形勢使然也,口議曰:二水夾出莫當前,宜向左邊或右邊,神仙倒仗宜橫作,下手雖空也進田。

    又曰:二水夾出莫當中,中心水去十分兇,翻身作向朝來脈,發福綿綿為坐空(二詩前一首申明上文莫開鉗局之義,穴宜橫作。

    後一首申明上文倒挂金鈎之意,穴宜逆挂)。

    故大水未合而小水合,得下關水來纏繞者,定有真止,大水合而内無小水纏繞者,不得為止也。

    若逆水之龍,其來處原是兩水夾送順行,或而翻身逆朝來水(界龍之水流東,界穴之水亦流東,為順局,若界龍水流東,而界穴水流西為逆局,如龍身順行有漕插入為後托與逆結同)。

    雕逆轉處最多,不過數節,而其内邊小界水,與逆轉之龍勢相迎,方有真止(如外邊龍勢左旋,内邊枝縫水右旋,方見内界之合,龍右旋者倒推),如内邊小界水,仍随龍順行,必是砂體。

    經雲:順水直沖而逆回結穴,方知體段之真,逆水真沖而合襟在後,斷是虛花之地,此之謂也(平洋坐空朝滿,須得低田低地,為明堂,前有明堂,後有束氣自有鉗口、下砂以證,内界小水環繞,若合襟穴後内無界穴之水,何以成穴,即如裹頭水為兇者,亦因内無小水環繞之故)。

    小界中者,即枝縫中水,故又名枝縫水。

     分合 平洋分合之大小真假,何以證之?曰:不拘江河溪流,與龍之枝腳纏護,俱夾收在内者,是大分合(此分指分龍處,合指大合水處是也),即界龍之水,枝腳纏護之内,或低田低地,或小溝小濱,兩邊夾來,先分後合,以界脈入穴者是小分合(此分指行龍處,合指纏護外水合處),即界脈之水,入首之處,分開枝水,使咽喉束細,而脈清氣健(此穴後分水),到穴之處,逆繞下關,使堂局緊收,而脈止氣聚(此穴前水合),是真分合,即成龍成穴之水(有真分合可證龍穴俱真,故曰:成龍成穴之水)。

    有大分合無小分合,是假龍,有小分合,無真分合,是假穴。

    故真分合,更不可少(以上言水之分合證龍穴也)。

    平田旁舒兩翼,層層湧來,俱有向前之勢者,亦是分,圓唇中間彈出,兩角收上,如月魄之倒覆轉者,亦是合,使無層層撲來之勢,何以見其龍之分而行,若無倒收之圓唇,何以證其氣之止而水之合,昔人謂桃花滾滾非真穴,又謂:真氣之止,不待臨流,而氣已先收,皆指此也(以上言砂之分合證龍穴也),蓋平田有行龍之象,即有分而無合,圓唇有倒收之形,即有合而氣止,況圓唇而為穴之餘氣,可驗生氣之有無,有生氣吉,則氣有餘而唇吐,無氣則無唇,然有圓唇之合,又不可無本身兩砂兜抱其唇,否則内界有合,内堂何能聚,必有大界水扣肋割腳之害,故乘脊者,要鉗口兜其唇(有鉗口即是兩砂兜抱,可證貼穴小水分合),看水繞者,須内界繞其唇(有内界分合,即是微砂環抱),以砂内必有水(承鉗口兜其唇言),水外必有砂也(承内界繞其唇言)。

    故砂水之合,圓唇之合,缺一不可。

     三分三合水 附圖 上圖(三分三合水圖)界龍水,兩邊如八字分開,是第一分,外明堂是第三合,即大分合也,界脈水八字分開,是第二分,中明堂是第二合,即小分合也,貼穴小水,亦如八字,是第三分,内明堂,是第一合,即真分合之水。

    賴公曰:大地有三分三水,中地二分二合,小地惟貼穴一重分合水而已(指界穴小水言)。

     按:平洋順龍結,而有脊脈者,官坐高乘氣,而插當以前圖為式,若順龍橫結逆結,穴後與左右宜低,所以見本身之高且低,則有水以證水,外有砂環抱,其取短漕沖昭者,亦是此意,至穴前雖宜向高,但須明堂低聚,堂外砂高為吉,若前無明堂,不成穴矣。

     向背 脊脈之龍,看砂之向背為主,而水之向背,自在其中,平薄之龍,看水之向背為主,而砂之向背,自在其中,然砂之向背,又在開口之有無真假,見水之向背,又在大水内小水外有無繞抱之砂見之(平洋正宗雲:平洋點穴全在配砂,配得砂來便用得水)。

    蓋平洋有以低田低地作堂作界者,堂界之外,必有高起之砂,可辨其向背,如四面之砂,皆外背内面而相向者,是真口而氣聚(真口兩砂或長短不齊,須下砂長而外背内面抱唇逆上,方得明堂氣聚,如下砂逆轉作案,上砂隻要面來向穴,略短無妨,上砂順轉作案,得下砂逆上攔住,上砂不使順竄為吉,兩砂均勻者穴居幹中,邊長邊短收先到之砂與山龍铙滅挨棄法同,然逆局不以順砂為嫌,故平洋猶貴認龍,認龍之法,以水作地看,以地作山看,更以大界水定來龍,小界水看入首,故寬眼界,細心理會則順逆自無遁形。

    蓋水所以界龍脈龍身順逆,惟水可憑,若便以水為龍,不明認龍之法,畢竟似是而葬,古人以眼倒星辰豎起看者,即此意也),設有一面反背者,是假口而氣散(砂背水亦反也),無口則更無砂可辨,其向背而氣亦散(此承看砂之向背言),大水内有小水界開,方有小水交合,可辨其水之向背,如下手邊之小水,左轉來向,上手邊之來水,右轉來向,是水繞而氣聚(水繞即是砂抱),若下手邊之小水,當逆向右邊者而反順行(向左而去),上手邊之來水,當趨向左邊,與下手左轉砂水相逆者,而反趨右,是水不向不繞而氣散,大水之内,無小水界開而相合,則更無水可别其向背,而氣亦散矣(此承看水之向背言),故内無開口之砂小水環繞相向者,此外雖有砂水相向,總無益也(此申明外有大水内無小水環繞之病,蓋小水兩邊環抱方為開口之證,據其一邊小水灣環,一邊得低田低地為界,亦是開口,若此有一邊小水而直硬者,外有砂水相向亦假)。

     圖說明: 曲縷鈎轉結構易曉,若頂來氣而對圓唇,則水城頭,左右無砂,不成穴矣,此則開斧撞乘,後水灣環,前水曲出,兩砂交鎖有情吉。

     斂割 或曰:山龍忌斂割,平洋亦忌否?曰:大界水之内,無小水界開,與無鉗口之分,即是斂也,到頭之處,無砂水真分,圓唇之前,無砂水真合,即是割也,蓋無分即斂,斂即必割,斂于入穴之處,水即沖身,斂于兩背之間,水即割臂,斂于穴前,水即割腳,故大口之内,有小口分合,大水之内,有小水分合者,方無沖割之患,大水分合,是大口,小水分合,鉗局分合,故大水之内,須尋小水,大口之内須尋小口(此數語包括平洋諸書認穴之法)。

     仰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