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七章

關燈
天下皆謂我大,不肖。

     嚴可均曰:「我大」,王弼作「我道大」。

    「不肖」,各本上有「似」字,下「故不肖」亦然。

     羅振玉曰:敦煌辛本「謂」作「以」。

    景龍、禦注、景福、敦煌庚、辛、壬諸本均無「道」字。

    「不肖」,敦煌辛本「肖」作「笑」,下二「肖」字同。

    義疏河上本作「肖」字。

     武内義雄曰:敦、景、遂三本均無「似」字。

    敦、遂二本「肖」作「笑」。

     謙之案:傅、範本「我」作「吾」,「大」下有「似」字。

    範曰:「『吾大』,傅奕與西晉本同古本。

    」柰卷「大」下有「似傾」二字,「傾」字衍。

    成玄英曰:「河上本作『肖』,諸家雲『笑』。

    笑者,言老君體道自然,妙果圓極,故天下蒼生莫不尊之為大聖也。

    何意得如此耶?隻為接物謙和,不矜誇嗤笑于物,故緻然也。

    」案成說纡曲難通。

    「笑」與「肖」本聲韻相同。

    于省吾荀子新證引非相篇:「今夫狌狌形笑,亦二足而毛也。

    」謂「形笑」即「形肖」,則知此「不笑」亦即「不肖」耳。

    然碑本作「肖」乃本字,作「笑」者通假,若羅卷「笑」作「○」,則俗字耳。

    作「肖」,乃老子書中用楚方言。

    揚雄方言七:「肖、類,法也。

    齊曰類,西楚、梁、益之間曰肖。

    ……西南、梁、益之間凡言相類者,亦謂之肖。

    」郭璞注:「肖者似也。

    」小爾雅廣訓:「不肖,不似也。

    」譣誼,「不肖」上不應再有「似」字。

     夫唯大,故不肖。

    若肖,久矣其細! 嚴可均曰:「其細」,禦注、王弼作「其細也夫」,高翿作「其○也夫」,河上「其細」絕,以「夫」字屬下句。

     羅振玉曰:「夫唯大,故似」,景龍本、敦煌本均無「似」字。

    「不肖」,敦煌辛本作「故不笑」。

    「其細也夫」,景龍本無「也夫」二字,景福本無「也」字,敦煌壬本無「夫」字,辛本作「若笑救其小」,殆有誤字。

     武内義雄曰:敦、遂二本「細」作「小」。

     謙之案:遂州作「夫唯大,故不笑,若笑,久其小」。

    嚴遵本作「若肖,久其小矣」。

    柰卷作「若肖,久矣,久其細也」。

    案作「小」義通。

    說文:「小,物之微也。

    」與肖為韻。

    說文聲類:小、肖皆宵部小聲。

     我有三寶,持而寶之: 嚴可均曰:「持而寶之」,禦注作「保而持之」,高翿同。

    河上、王弼作「持而保之」。

     羅振玉曰:「持而保之」,景龍本、敦煌庚、壬本「保」作「寶」,辛本作「寶而持之」。

     謙之案:遂州、王羲之、顧、彭與敦煌辛本同,傅、範與碑本同。

    範曰:「韓非、王弼、傅奕同古本。

    」是範所見王本亦與碑本同。

    又「我有三寶」,傅「我」作「吾」,柰卷上有「夫」字。

    案作「持而寶之」是也。

     蔣錫昌曰:「持而寶之」與九章「持而盈之」文法一律。

    廣雅釋诂:「寶,道也。

    」檀弓「喪人無寶,仁親以為寶」,鄭注:「寶謂善道可守者。

    」六十二章「道者……善人之寶」,是老子以寶為道。

    六十九章「輕敵幾喪吾寶」,謂幾喪吾道也。

    此言我有三道,持而寶之也。

    勞健曰:按「寶」、「保」二字,古文近同,互通。

    二「寶」字為韻,「寶」字宜在下。

     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羅振玉曰:敦煌辛本無「敢」字。

     謙之案:文中子中說魏相篇仇璋說「三有」曰:「有慈,有儉,有不為天下先。

    」實即本此,亦無「敢」字。

     夫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

     嚴可均曰:河上、王弼無「夫」字。

     羅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