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七章

關燈
以正治國, 嚴可均曰:「以正」,禦注作「以政」。

     武内義雄曰:敦、遂二本作「政」。

     謙之案:傅奕、邢玄、磻溪與文子上禮篇引均作「政」。

    柰卷作「以正之國」,顧歡作「以正理國」,河上公、王弼同此石。

    尹文子大道下引老子曰:「以政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

    政者,名法是也。

    」顧本成疏「政謂名教法律也」,與尹文子義同,蓋名法家言。

    案「正」「政」古二字通用,唯此與「奇」對,當作「正」。

    四十五章「清靜為天下正」,與此章「我好靜而民自正」,皆當用本字。

     以奇用兵, 嚴可均曰:「以奇」,禦注誤作「以其」。

     劉師培曰:案「奇」與「正」對文,則奇義同邪。

    管子白心篇「奇身名廢」注雲:「奇,邪不正也。

    」是奇即不正,以奇用兵,即不依正術用兵也。

     以無事取天下。

    吾何以知其然?以此。

     謙之案:取天下者,謂得民心也。

    四十八章:「所謂取天下者當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也。

    」證之以荀子王制篇曰:「成侯、嗣公,聚斂計數之君也,未及取民也。

    子産,取民者也,未及為政者也。

    」 楊倞注:「未及,謂其才未及也;取民,謂得民心。

    」蓋觀有事不足以得民心,即知無事者之能得民心而取天下也。

     嚴可均曰:「知其然」,河上、王弼、高翿「然」下有「哉」字。

     武内義雄曰:敦、遂二本「其然」作「天下之然」。

     羅振玉曰:景龍、禦注、景福三本均無「哉」字。

     謙之案:傅、範本「何」作「奚」,又「知」下有「天下」二字。

    磻溪、樓正、顧歡同。

    嚴、彭、高翿,吳勉學本無「以此」二字。

     俞樾曰:自「以正治國」至此數句,當屬上章。

    如二十一章曰:「吾何以知衆甫之然哉?以此。

    」五十四章曰:「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并用「以此」二字為章末結句,是其例矣。

    下文「天下多忌諱,而人彌貧」,乃别為一章,今誤合之。

     天下多忌諱,而人彌貧;人多利器,國家滋昏; 嚴可均曰:各本「人」作「民」。

     吳雲曰:傅本作「夫天下多忌諱」,諸本無「夫」字。

     謙之案:彭、範、高同傅本,有「夫」字。

    「彌」,傅本作「○」。

    說文:「○,久長也,從長,爾聲;今字作彌。

    」小爾雅廣诂:「彌,久也。

    」又儀禮士冠禮「三加彌尊」,注:「猶益也。

    」晉語「贊言彌興」,東京賦「曆世彌光」,皆以「彌」假借為「益」。

    「天下多忌諱」,王注:「所畏為忌,所隐為諱。

    」言天下忌諱愈多,而人乃益貧也。

    「多利器」句,河上公、王弼上并有「民」字,傅本無。

    此「民」字,遂州、磻溪、樓正、彭均作「人」。

    範「器」下有「而」字。

    範曰:「古本有『而』字。

    」 人多伎巧,奇物滋起; 謙之案:傅、範本「人」作「民」,河上公、王弼作「人」。

    傅、範「民多知慧而邪事滋起」,範曰:「王弼同古本,邪與邪同。

    」案弼注:「民多知慧則巧僞生,巧僞生則邪事起。

    」是王所見本正作「邪事」,與傅、範、陸希聲本同也。

    「伎巧」,司馬「伎」作「利」,禦注、樓正作「技」。

    案「邪」「奇」二字通假。

    賈子道術:「方直不曲謂之正,反正為邪。

    」禮記祭義「雖有奇邪而不治者」,「奇邪」或作「奇邪」。

    周禮比長「有罪奇邪則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