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九章
關燈
小
中
大
字之訛。
「歙歙為」者,與二十章「沌沌兮」一律,乃形容「任天下」之詞也。
文選東京賦李注引老子曰:「聖人在天下,惵惵焉。
」「惵惵」即「歙歙」異文,「焉」與「為」同。
足證古本「歙歙為」句,「為」與「焉」同。
謙之案:劉說非也。
各本均作「在」,不作「任」,此全句當為:「聖人在天下,怵怵;為天下,渾渾。
」「在天下」與「為天下」對,「怵怵」與「渾渾」對,「渾其心」三字乃「渾渾」注文竄入。
傅本「聖人之在天下,歙歙焉;為天下,渾渾焉」,「之」字、「焉」字皆增字,但「渾渾」二字與「怵怵」相對則無疑也。
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
羅振玉曰:「百姓皆注其耳目」,王本今本脫此句,景龍、禦注、敦煌本均有之。
紀昀曰:案「孩」,釋文雲:「王弼作咳。
」據注文仍宜作「孩。
」 武内義雄曰:敦、遂二本「孩」作「○」。
釋文:「咳,本或作孩」。
謙之案:今傅、範本作「咳」,嚴遵本作「駭」。
範曰:「咳,何來切,小兒笑貌。
舊本、釋文并作咳。
」 俞樾曰:按「為天下,渾其心」下,河上本有「百姓皆注其耳目」七字,王弼本當亦有之,故注雲:「如此則言者言其所知,行者行其所能,百姓各皆注其耳目焉,吾皆孩之而已。
」是可證其有此句也。
注有「各用聰明」四字,在「為天下,渾其心」句下,正解「百姓皆注其耳目」之誼,而經文奪此句,當據河上公本補之。
謙之案:據補之是也。
諸王本誤脫此句,道藏王本有之。
又「注」猶聚也,周禮獸人及○田疏:「注猶聚也。
」注其耳目,即聚其耳目。
顧本成疏「河上作『注』,諸本作『浮』,浮者染滞也,颠倒之徒,迷沒世境,縱恣耳目,滞着聲色,既而漂浪長流,愆非自積」雲雲,案「浮」乃妄人以意改字,以求合于佛說,老子無此。
高亨曰:按「孩」借為「閡」。
說文:「閡,外閉也。
」漢書律曆志「閡藏萬物」,顔注引晉灼曰:「外閉曰閡。
」聖人皆孩之者,言聖人皆閉百姓之耳目也。
上文雲「歙歙為天下渾其心」,即謂使天下人心胥渾渾噩噩而無識無知也。
此文雲「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閡之」,即謂閉塞百姓耳目之聰明,使無聞無見也。
此老子之愚民政策耳。
「孩」、「咳」一字,因其為借字,故亦作「駭」作「咳」。
晏子外篇第八:「頸尾咳于天地乎!」孫星衍曰:「咳與閡同。
」亦以「咳」為「閡」。
【音韻】此章江氏韻讀無韻。
陳柱:二「心」字韻,三「善」字韻,三「信」字韻。
右景龍碑本六十三字,敦煌本六十二字,河上、王本六十四字,傅本六十八字,範本六十九字。
河上本題「任德第四十九」,王本題「四十九章」,範本題「聖人無常心章第四十九」。
「歙歙為」者,與二十章「沌沌兮」一律,乃形容「任天下」之詞也。
文選東京賦李注引老子曰:「聖人在天下,惵惵焉。
」「惵惵」即「歙歙」異文,「焉」與「為」同。
足證古本「歙歙為」句,「為」與「焉」同。
謙之案:劉說非也。
各本均作「在」,不作「任」,此全句當為:「聖人在天下,怵怵;為天下,渾渾。
」「在天下」與「為天下」對,「怵怵」與「渾渾」對,「渾其心」三字乃「渾渾」注文竄入。
傅本「聖人之在天下,歙歙焉;為天下,渾渾焉」,「之」字、「焉」字皆增字,但「渾渾」二字與「怵怵」相對則無疑也。
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
羅振玉曰:「百姓皆注其耳目」,王本今本脫此句,景龍、禦注、敦煌本均有之。
紀昀曰:案「孩」,釋文雲:「王弼作咳。
」據注文仍宜作「孩。
」 武内義雄曰:敦、遂二本「孩」作「○」。
釋文:「咳,本或作孩」。
謙之案:今傅、範本作「咳」,嚴遵本作「駭」。
範曰:「咳,何來切,小兒笑貌。
舊本、釋文并作咳。
」 俞樾曰:按「為天下,渾其心」下,河上本有「百姓皆注其耳目」七字,王弼本當亦有之,故注雲:「如此則言者言其所知,行者行其所能,百姓各皆注其耳目焉,吾皆孩之而已。
」是可證其有此句也。
注有「各用聰明」四字,在「為天下,渾其心」句下,正解「百姓皆注其耳目」之誼,而經文奪此句,當據河上公本補之。
謙之案:據補之是也。
諸王本誤脫此句,道藏王本有之。
又「注」猶聚也,周禮獸人及○田疏:「注猶聚也。
」注其耳目,即聚其耳目。
顧本成疏「河上作『注』,諸本作『浮』,浮者染滞也,颠倒之徒,迷沒世境,縱恣耳目,滞着聲色,既而漂浪長流,愆非自積」雲雲,案「浮」乃妄人以意改字,以求合于佛說,老子無此。
高亨曰:按「孩」借為「閡」。
說文:「閡,外閉也。
」漢書律曆志「閡藏萬物」,顔注引晉灼曰:「外閉曰閡。
」聖人皆孩之者,言聖人皆閉百姓之耳目也。
上文雲「歙歙為天下渾其心」,即謂使天下人心胥渾渾噩噩而無識無知也。
此文雲「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閡之」,即謂閉塞百姓耳目之聰明,使無聞無見也。
此老子之愚民政策耳。
「孩」、「咳」一字,因其為借字,故亦作「駭」作「咳」。
晏子外篇第八:「頸尾咳于天地乎!」孫星衍曰:「咳與閡同。
」亦以「咳」為「閡」。
【音韻】此章江氏韻讀無韻。
陳柱:二「心」字韻,三「善」字韻,三「信」字韻。
右景龍碑本六十三字,敦煌本六十二字,河上、王本六十四字,傅本六十八字,範本六十九字。
河上本題「任德第四十九」,王本題「四十九章」,範本題「聖人無常心章第四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