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章
關燈
小
中
大
大道汜,其可左右。
嚴可均曰:「道汜」,禦注作「道泛」,河上作「道汜兮」。
羅振玉曰:釋文:「本又作泛,周、張并同。
」景龍、禦注、敦煌三本均無「兮」字。
謙之案:「汜」字碑文不明,本作「泛」,或作「汜」。
道藏王本作「泛」,注亦作「泛」;道藏張太守彙刻四家注引王注作「泛」。
傅本作「泛泛兮」,範本作「汜汜兮」。
作「汜」與右、辭、有、主合韻;作「泛」義亦可通。
馬叙倫曰:「泛」、「泛」二字古通假。
禮記王制「泛與衆共之」,釋文「泛,本亦作泛」,其例證也。
說文:「泛,濫也。
」「泛,浮貌。
」二義不同,作「泛」是。
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 嚴可均曰:「以生」,河上作「而生」。
羅振玉曰:景龍、禦注、敦煌、英倫諸本「而」均作「以」。
謙之案:劉孝标辨命注引亦作「以生」,大典本、傅、範本同。
易順鼎曰:文選辨命注引作「萬物得之以生而不辭」,又引王注雲:「萬物皆得道而生。
」則今本「恃」乃「得」之誤。
成功不名有。
嚴可均曰:「成功」,各本作「功成」。
「不名有」,傅奕、大典作「而不居」。
謙之案:廣明本「成」下有「而」字,景福同。
室町本作「功成而不名有」,趙孟俯、王羲之本作「功成不居」。
易順鼎曰:辨命論注引「功成而不有,愛養萬物而不為主」,按下又連引王注,則所引為王本無疑矣。
今王本「功成不名有」當為「功成而不有」,「名」字衍。
愛養萬物不為主, 嚴可均曰:「愛養」,王弼作「衣養」,大典作「衣被」。
「不為主」,各本「不」上有「而」字,下句亦然。
吳雲曰:「愛養」,傅本作「衣被」,王弼作「衣養」,畢雲「衣,愛聲近」,是也。
羅振玉曰:河上、景龍、禦注、英倫、廣明、景福諸本作「愛養」,敦煌本作「衣被」。
又景龍、敦煌、廣明三本均無「而」字。
謙之案:「愛養」,王羲之、範本作「衣被」,遂州本作「依養」,義均可通。
朱駿聲曰:「『愛』假借為『○』。
說文:『○,蔽不見也,從竹,愛聲。
』楚辭九歌:『餘處幽篁兮終不見天。
』竹善蔽,故從竹。
詩靜女『愛而不見』,以『愛』為之。
詩烝民『愛莫助之』,傳:『隐也。
』又『衣』,說文:『所以蔽體者也。
』假借為『愛』。
老子:『衣養萬物而不為主。
』」範應元曰:「『衣被』,王弼、馬誕同古本。
衣被猶覆蓋也。
」案韓康伯易注:「衣被萬物,故顯諸仁。
」成玄英老子疏:「衣被萬物,陶鑄生靈。
」說文:「衣,依也。
」釋名:「人所依以芘寒者也。
」衣被,衣養,依養,與愛養同義,而愛養義尤勝。
李道純曰:「或以愛養為衣被者,非。
」 俞樾曰:按河上公本作「愛養」,此作「衣養」者,古字通也。
蓋「衣」字古音與「隐」同,故白虎通衣裳篇曰:「衣者隐也。
」以聲為例
嚴可均曰:「道汜」,禦注作「道泛」,河上作「道汜兮」。
羅振玉曰:釋文:「本又作泛,周、張并同。
」景龍、禦注、敦煌三本均無「兮」字。
謙之案:「汜」字碑文不明,本作「泛」,或作「汜」。
道藏王本作「泛」,注亦作「泛」;道藏張太守彙刻四家注引王注作「泛」。
傅本作「泛泛兮」,範本作「汜汜兮」。
作「汜」與右、辭、有、主合韻;作「泛」義亦可通。
馬叙倫曰:「泛」、「泛」二字古通假。
禮記王制「泛與衆共之」,釋文「泛,本亦作泛」,其例證也。
說文:「泛,濫也。
」「泛,浮貌。
」二義不同,作「泛」是。
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 嚴可均曰:「以生」,河上作「而生」。
羅振玉曰:景龍、禦注、敦煌、英倫諸本「而」均作「以」。
謙之案:劉孝标辨命注引亦作「以生」,大典本、傅、範本同。
易順鼎曰:文選辨命注引作「萬物得之以生而不辭」,又引王注雲:「萬物皆得道而生。
」則今本「恃」乃「得」之誤。
成功不名有。
嚴可均曰:「成功」,各本作「功成」。
「不名有」,傅奕、大典作「而不居」。
謙之案:廣明本「成」下有「而」字,景福同。
室町本作「功成而不名有」,趙孟俯、王羲之本作「功成不居」。
易順鼎曰:辨命論注引「功成而不有,愛養萬物而不為主」,按下又連引王注,則所引為王本無疑矣。
今王本「功成不名有」當為「功成而不有」,「名」字衍。
愛養萬物不為主, 嚴可均曰:「愛養」,王弼作「衣養」,大典作「衣被」。
「不為主」,各本「不」上有「而」字,下句亦然。
吳雲曰:「愛養」,傅本作「衣被」,王弼作「衣養」,畢雲「衣,愛聲近」,是也。
羅振玉曰:河上、景龍、禦注、英倫、廣明、景福諸本作「愛養」,敦煌本作「衣被」。
又景龍、敦煌、廣明三本均無「而」字。
謙之案:「愛養」,王羲之、範本作「衣被」,遂州本作「依養」,義均可通。
朱駿聲曰:「『愛』假借為『○』。
說文:『○,蔽不見也,從竹,愛聲。
』楚辭九歌:『餘處幽篁兮終不見天。
』竹善蔽,故從竹。
詩靜女『愛而不見』,以『愛』為之。
詩烝民『愛莫助之』,傳:『隐也。
』又『衣』,說文:『所以蔽體者也。
』假借為『愛』。
老子:『衣養萬物而不為主。
』」範應元曰:「『衣被』,王弼、馬誕同古本。
衣被猶覆蓋也。
」案韓康伯易注:「衣被萬物,故顯諸仁。
」成玄英老子疏:「衣被萬物,陶鑄生靈。
」說文:「衣,依也。
」釋名:「人所依以芘寒者也。
」衣被,衣養,依養,與愛養同義,而愛養義尤勝。
李道純曰:「或以愛養為衣被者,非。
」 俞樾曰:按河上公本作「愛養」,此作「衣養」者,古字通也。
蓋「衣」字古音與「隐」同,故白虎通衣裳篇曰:「衣者隐也。
」以聲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