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章

關燈
馮友蘭先秦道家所謂道之物質性一文。

    又莊子德充符篇「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情」亦當為「精」,「有情有信」即此雲「其中有精,其中有信」也。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 吳雲曰:傅本作「自今及古」,王弼同此石。

     範應元曰:「自今及古」,嚴遵、王弼同古本。

     馬叙倫曰:各本作「自古及今」,非是。

    古、去、甫韻。

    範謂「王弼同古本」,則今弼注中兩作「自古及今」,蓋後人依别本改經文,并及弼注矣。

     蔣錫昌曰:按道德真經集注(唐明皇、河上公、王弼、王雱注)引王弼曰:「故曰『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也。

    」正與範見王本合,足證今本已為後人所改,馬說是也。

     以閱衆甫。

    吾何以知衆甫之然?以此。

     武内義雄曰:敦、景、遂三本「衆」作「終」,衆、終古音通。

     謙之案:景龍本作「衆」不作「終」,此誤校。

    館本亦作「終」。

    案作「終」非。

    「閱」字古文訓「總」,大田晴軒引列子仲尼篇:「閱弟子四十人同行。

    」淮南原道訓:「萬物之總,皆閱一孔;百事之根,皆出一門。

    」俶真訓:「夫天之所覆,地之所載,六合所包,陰陽所呴,雨露所濡,道德所扶,此皆生一父母而閱一和也。

    」高誘注:「閱,總也。

    」惟大田謂「衆甫」即「衆父」,引莊子天地篇論齧缺曰:「有族有祖,可以為衆父,而不可以為衆父父。

    」謂古文「甫」與「父」通。

    其說與俞樾同,而實甚牽強。

    案經典「甫」皆訓「大」,甫之孳乳字,經典均有「大」義。

    若荀子榮辱篇「薄」注「廣大貌」;韓詩外傳常武「『敷』,大也」;說文「『博』,大通也」;詩北山「溥」,毛傳「大也」;詩車攻「圃」,毛傳「博也」;說文「『酺』,王德布大飲酒也」;又「『誧』,大言也」(見戴宗祥釋甫)。

    由此可見衆甫即衆大,域中有四大,「以閱衆甫」者,即以總四大也。

     嚴可均曰:「之然」,禦注、今河上作「之然哉」,王弼作「之狀哉」。

    釋文:「河上一本直雲『吾何狀也』。

    」 吳雲曰:「吾何以知」,傅本作「奚以知」。

     範應元曰:「奚」字古本。

     【音韻】此章江氏韻讀:容,從韻(東部)。

    物,惚韻(脂部,惚,呼橘反)。

    恍,象韻(陽部)。

    忽,物韻(脂部)。

    冥,精韻(耕部)。

    真,信韻(真部,信,平聲)。

    去,甫韻(魚部)。

    姚文田、鄧廷桢、奚侗同。

     高本漢「自古及今」作「自今及古」,以古、去、甫為韻。

     又冥、精、真、信兩句相協。

    魏建功謂此四句當注意其相協之可能性,正如「名」之與「門」協,「盈」之與「塵」協(古音系研究)。

     右景龍碑本六十一字,敦煌本同,河、王、傅、範本七十一字。

    河上題「虛心第二十一」,王本題「二十一章」,範本題「孔德之容章第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