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大義卷第五

關燈


    漢滅桓靈。

    此則處尊興惡者也。

    負鼎于殷廟。

    垂釣于磻溪。

    商賈南陽。

    飼牛車下。

    當此之時。

    其善未見。

    及登師輔。

    仁聖并彰。

    此豈非卑下而能宏濟。

    其賢德已上。

    氣正無邪。

    故居最上。

    然氣之初也。

    齡齒終長。

    氣之末也。

    命相短促。

    此四氣又有四别。

    若上清秀。

    靈智愈高。

    上而濁污。

    乃須修饬。

    下而清秀。

    琢磨方以為器。

    加之昏濁。

    朽木不可複雕。

    兼貴賤。

    富貧。

    好醜。

    善惡。

    性情。

    年命。

    乃有萬途。

    并五行氣感所緻。

    今且就文子論其二十五等。

    以為階差。

    自外諸徒。

    難以具辨。

    知人則哲。

    惟帝其難。

    非明聖者。

    孰能辨識。

    祿命決雲。

    王氣中生者。

    其人王相。

    宜爵祿。

    相氣中生者。

    其人多官。

    死氣中生者。

    其人多疾病短命。

    此并論其生月。

    當五行氣盛衰時也。

    況其禀受氣者。

    其人形質。

    情性。

    骨肉。

    藏府。

    皆象五行。

    相書雲。

    木人。

    細長。

    直身。

    火人。

    小頭。

    豐下。

    短小。

    土人。

    員面。

    大腹。

    金人。

    方面。

    兌口。

    水人。

    面薄。

    身偏。

    蛇行。

    木人青色真。

    有白是害氣。

    火人赤色真。

    有黑是害氣。

    土人黃色真。

    有青是害氣。

    金人白色真。

    有赤是害氣。

    水人黑色真。

    有黃是害氣。

    配日。

    則甲乙為皮毛。

    丙丁為爪筋。

    戊己為肉。

    庚辛為骨。

    壬癸為血脈。

    配卦。

    則幹為頭。

    離為目。

    坎為耳。

    兌為口。

    坤為腹。

    巽為手。

    艮為股膝。

    震為足。

    其藏府性情。

    各有别解。

    然人居天地之内。

    在山川之中。

    各随方位。

    形性不等。

    所以東夷之人。

    其形細長。

    修眉長目。

    衣冠亦尚狹長。

    東海句麗之人。

    其冠高狹。

    加以鳥羽。

    象于木枝。

    長目者。

    目主肝。

    肝。

    木也。

    故細而長。

    皆象木也。

    南蠻之人。

    短小輕壑。

    高口少髪。

    衣冠亦尚短輕。

    高口者。

    口人中主心。

    心。

    火也。

    火炎上。

    故高。

    炎上。

    故少發也。

    西戎之人。

    深目高鼻。

    衣而無冠者。

    鼻主肺。

    肺。

    金也。

    故高。

    目。

    肝也。

    肝為木金之所制。

    故深。

    金主裁斷。

    故發斷無冠。

    北狄之人。

    高權被髪衣長者。

    權主腎。

    腎。

    水也。

    故高權。

    被髪者。

    象水流漫也。

    衣長。

    亦象水行也。

    中夏之人。

    容貌平整者。

    象土地和平也。

    其衣冠車服備五色者。

    象土包含四行也。

    孔子曰。

    東僻之人曰夷。

    精以僥。

    南僻之人曰蠻。

    信以樸。

    西僻之人曰戎。

    頑以剛。

    北僻之人曰狄。

    肥以戾。

    中國之人。

    安居和味。

    帝王世紀雲。

    堯流共工于幽州。

    以竄北狄。

    遷三苗于三危。

    以竄西戎。

    放驩兜于崇山。

    以竄南蠻。

    殛鲧于羽山。

    以竄東夷。

    春秋文耀鈎雲。

    氣随人形。

    故南方至溫。

    其人大口。

    象氣舒緩也。

    北方至寒。

    其人短頸。

    象氣急縮也。

    東方川谷所經。

    其人小頭兌形。

    象木小上也。

    西方高土。

    日月所入。

    其人面多毛。

    象山多草木也。

    中央四通。

    雨露所施。

    其人面大。

    象土平廣也。

    家語雲。

    孔子曰。

    堅土之人剛。

    弱土之人柔。

    墟土之人大。

    沙土之人細。

    息土之人美。

    耗土之人醜。

    南方有不死之草。

    北方有不釋之冰。

    東方有君子之國。

    西方有刑殘之屍。

    中土多聖人。

    皆象其氣也。

    故曰。

    山氣多男。

    澤氣多女。

    水氣多瘖。

    風氣多聾。

    休氣多癃。

    木氣多伛。

    岸下濕氣多腫。

    正氣多力。

    險阻之氣多瘿。

    寒氣多壽。

    熱氣多夭。

    谷氣多痹。

    氣多狂。

    衍氣多仁。

    陵氣多貪。

    輕土多利起。

    重土多遲鈍。

    急水人輕。

    遲水人重。

    此并随陰陽五行之氣。

    故善惡斯别。

     第二者論人遊年年立 遊年凡有三名。

    而為二别。

    三名者。

    一遊年。

    二行年。

    三年立。

    遊年之名。

    皆以運動不住為義。

    以其随歲行遊。

    不定一所也。

    年立卽是行年。

    立者。

    是住立為義。

    以其今年立于北辰也。

    就人而論。

    常行不息。

    故謂曰行。

    就歲而論。

    今之一歲。

    年住于此。

    故謂之立。

    二别者。

    遊年從八卦而數。

    年立從六甲而行。

    六甲者。

    男從丙寅左行。

    女從壬申右轉。

    并至其年數而止。

    卽是行年所至。

    立于其處也。

    若欲算知之者。

    男以實年加二算而左數。

    女以實年加一算而右數。

    并從甲子旬始。

    盡其算。

    卽是立處也。

    所以男從丙寅數。

    何者。

    日生于寅。

    日為陽精。

    男從陽。

    故取日。

    丙為太陽。

    故取丙以配寅。

    女從壬申數。

    何者。

    月生于申。

    月為陰精。

    女從陰。

    故取月。

    壬為太陰。

    故取壬以配申。

    陽故左行。

    陰故右轉。

    孔子元辰經雲。

    若甲子旬。

    男從丙寅。

    女從壬申。

    甲戌旬。

    男從丙子。

    女從壬午。

    甲申旬。

    男從丙戌。

    女從壬辰。

    甲午旬。

    男從丙申。

    女從壬寅。

    甲辰旬。

    男從丙午。

    女從壬子。

    甲寅旬。

    男從丙辰。

    女從壬戌。

    皆曰行年。

    此并候病之法。

    非通常用。

    遊年者。

    男一歲。

    數從離起。

    左行。

    八卦二則在坤。

    三則在兌。

    四則在幹。

    五則在坎。

    六則在艮。

    七則在震。

    八則在巽。

    巽不受八。

    進而就離。

    離則是八。

    坤卽九。

    兌卽十。

    以次而數。

    一若至坤。

    坤不受一。

    還退就離。

    故至十數。

    皆在政方也。

    女年一。

    從坎右行。

    亦如離法。

    艮不受八。

    幹不受一。

    皆歸于坎。

    所以巽不受八。

    坤不受一者。

    坤巽依位。

    并夾離宮。

    巽是陽位。

    有進義而無終義。

    八是卦之終數。

    故不受之。

    前以付離。

    坤是陰位。

    陰有退而無進。

    退則須滅。

    不敢當其陽始之數。

    故退讓就離。

    幹不受一。

    艮不受八者。

    幹是陽也。

    又為天也。

    自在其始。

    始是一義。

    重則數偶。

    數偶則成陰。

    故以付坎。

    艮是陰也。

    艮又為山。

    山則是終。

    遊年曆行八卦。

    卦數于八。

    終卽止也。

    自有其終。

    理不重受。

    故付坎。

    或問雲。

    天一之行。

    以坎為一宮。

    離為九宮。

    八卦遊年。

    乃以離為一宮者。

    何。

    荅曰。

    天一于天下。

    九州島之事。

    故從始一而行。

    遊年于人。

    年命之事。

    故以終九而起命。

    女遊年從坎。

    男以德苞終始。

    故九一并數。

    起太陽之位。

    女以陰生陽。

    故從其創始陰位而行。

    坎位本一。

    受數一起。

    共為二。

    陰數也。

    遊年所至之卦。

    因三變之。

    一變為禍害。

    再變為絶命。

    三變為生氣。

    生氣則吉。

    禍害。

    絶命則兇。

    吉則可就其方。

    兇則宜避其所。

    禍害者。

    以其相克害也。

    如幹初九。

    甲子水。

    變成巽。

    巽初六。

    辛醜土。

    是飛辰來克伏辰也。

    坎初六。

    戊寅木。

    變成兌。

    兌初九。

    丁巳火。

    是飛伏相害也。

    絕命者。

    以其卦體被克制也。

    如震變為兌。

    金克木也。

    艮變為巽。

    木克土也。

    生氣者。

    以其相生同體也。

    如幹變成兌。

    體同金也。

    震變成離。

    木生火也。

    禍害。

    絕命。

    亦有厭行。

    以其卦所至相制者禳之。

    如沖火以避兵火。

    懸一柏木而攘震死。

    此并五行相制之驗也。

    遊年。

    年立。

    卽是人之年命。

    皆配五行。

    故于此而釋之。

     第二十四論禽蟲就此分為二段一者論五靈二者論三十六禽 第一者論五靈 凡含生蠢動。

    有知之數。

    莫不藉五氣而成性。

    資陰陽以立形。

    故有陸處水居。

    潛見道别。

    遊翔飛走。

    驽駿不同。

    皆由氣之清濁。

    禀性深淺。

    考異郵雲。

    含牙戴角。

    着脰垂芒。

    皆為陰也。

    陰有殺氣。

    故備有爪牙之毒。

    螫虿之類也。

    飛翔羽翮。

    柔善之獸。

    皆為陽也。

    陽有仁氣。

    無殺性也。

    家語雲。

    龁吞者。

    八竅而卵生。

    龃者。

    九竅胎生。

    晝生似父。

    夜生類母。

    至陰者牝。

    至陽者牡。

    皆氣使然也。

    凡是蠢動之物。

    并為蟲類。

    今略分三種。

    一曰禽。

    二曰獸。

    三曰蟲。

    有羽飛者為禽。

    有四足走者為獸。

    無羽足者為蟲。

    至如蜉蝣之羽。

    蟭蟟之翼。

    飛百足。

    蚊蚋六手。

    此雖有羽足。

    猶是蟲例。

    其朝生暮死。

    腐穢蠱濕。

    此皆因變化。

    随類生者。

    亦并蟲也。

    考異郵雲。

    蟲入日而化微。

    故令促。

    又。

    鳥。

    魚。

    二名。

    于此二者。

    其号雖别。

    鳥則飛翔。

    卽是禽也。

    魚則潛遊。

    蟲之屬也。

    家語雲。

    鳥。

    魚生于陰。

    而屬于陽。

    故皆卵生。

    魚遊于水。

    鳥遊于雲。

    所以立冬則燕雀入海。

    化而為蛤。

    本其類也。

    禽名通于獸。

    獸名不通于禽。

    故知禽有趨地之能。

    獸無飛空之用。

    然此三等。

    名例甚多。

    不可具釋。

    今且先論五靈。

    次配卦及三十六禽。

    家語雲。

    羽蟲三百六十。

    鳳為之長。

    毛蟲三百六十。

    麟為之長。

    甲蟲三百六十。

    龜為之長。

    鱗蟲三百六十。

    龍為之長。

    倮蟲三百六十。

    人為之長。

    又曰。

    毛蟲之精曰麒麟。

    羽蟲之精曰鳳。

    介蟲之精曰龜。

    鱗蟲之精曰龍。

    倮蟲之精曰聖人。

    毛蟲西方。

    羽蟲南方。

    甲蟲北方。

    鱗蟲東方。

    倮蟲中央。

    此則皆稱蟲也。

    五靈總為諸蟲之首。

    今止言其四。

    以人處中央者。

    謂有性情之物。

    人最為主故也。

    靈者。

    神靈之義。

    五禽于蟲獸之中最靈。

    故曰五靈。

    禮記月令雲。

    春。

    其蟲鱗。

    鄭元注雲。

    龍蛇之屬。

    夏。

    其蟲羽。

    飛鳥之屬。

    中央。

    其蟲倮。

    虎豹淺毛之屬。

    秋。

    其蟲毛。

    狐狢之屬。

    冬。

    其蟲介。

    龜鼈之屬。

    又雲。

    國君行。

    前朱雀。

    後玄武。

    左蒼龍。

    右白虎。

    尚書。

    刑德放言。

    東方。

    春。

    蒼龍。

    其智仁。

    南方。

    夏。

    朱鳥。

    好禮。

    西方。

    秋。

    白虎。

    執義。

    北方。

    冬。

    元龜。

    主信。

    會中央土之精。

    禮運則不論五德。

    止辨四靈而已。

    鈎命訣雲。

    失仁則龍麟不舞。

    失禮則鸾鳳不翔。

    失智則黃龍不見。

    失義則白虎不出。

    失信則元龜不見。

    禮記曰。

    麟鳳龜龍。

    謂之四靈。

    左傳雲。

    麟鳳五靈。

    王者之嘉瑞。

    禮雲。

    麟鳳龜龍。

    不見有虎。

    于金行稱虎。

    義則不足。

    前朱雀。

    後玄武。

    是同。

    其餘三蟲。

    并有差異。

    元命苞雲。

    離為鳳。

    又言。

    鳳火精。

    靈龜生水。

    玄武。

    主北方。

    此同。

    禮說唯龍麟虎三者。

    不同。

    左青龍。

    右白虎。

    舊說不疑。

    衍孔圖以麟為木精。

    龍則非木。

    大戴禮以麟為毛蟲。

    麟複成金。

    麟若為金。

    虎則無用。

    公羊高以麟為木精。

    木生于火。

    夫子修春秋。

    至麟而止。

    豈知為漢之瑞。

    今所不埶。

    案蔡邕月令章句言。

    天官五獸。

    左蒼龍。

    大辰之貌。

    右白虎。

    大梁之文。

    前朱雀。

    鹑火之體。

    後玄武。

    龜蛇之質。

    中有大角軒轅。

    麒麟之信。

    亦龍生于水。

    遊于木。

    鳥生于木。

    遊于火。

    麟生于火。

    遊于土。

    虎生于土。

    遊于金。

    龜生于金。

    遊于水。

    修其母。

    緻其子。

    五行之情也。

    故貌恭體仁。

    則鳳凰來儀。

    言從和義。

    則神龜至。

    視明禮修。

    則麒麟臻。

    智聽故事。

    則黃龍見。

    思叡信立。

    則白虎擾。

    此言當矣。

    禮鬥威儀雲。

    乘金而王。

    麒麟在郊。

    保幹圖又言。

    歲星為麟。

    考異郵言。

    麟者。

    陰精。

    此并不同。

    今解以木者。

    觸也。

    有觸冒之義。

    麟有肉角。

    無所抵觸。

    龍角端無肉。

    有抵觸義。

    易象震為龍。

    故木之義扶龍。

    天官有軒轅黃龍。

    麒麟之信。

    信主于土。

    修母子應。

    此意亦同。

    為漢出者。

    漢是火德。

    故子應也。

    是土之義扶麟。

    易通卦驗言。

    立秋。

    虎始嘯。

    孔衍圖雲。

    虎。

    金精。

    大戴禮言。

    虎七月而生。

    應陽數。

    考異郵亦言。

    虎斑文者。

    陰陽之雜。

    虎為毛蟲。

    定是金獸。

    考異郵雲。

    參代虎之德。

    義主斬刈。

    所以學門。

    謂之虎門。

    乃畫虎于門者。

    以兌居西方。

    兌是說言。

    主講說故。

    又。

    金有殺伐之威。

    虎有毒害之猛。

    故金義扶虎。

    問。

    寅位在東。

    何忽白虎居西。

    荅曰。

    凡五行相雜。

    無有獨在一方之義。

    東方自是木行相次。

    白虎居西。

    是殺戮之威。

    如農在東方。

    正主于龍。

    幹之六爻。

    并是龍象。

    震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