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六種

關燈
”耳,即“身心兩忘,大定真空”者,亦“人能常清淨,天地悉皆歸”之旨也。

    若能“形忘”而緻“身外有身”之境界,則“堪事諸”,孤非徒孤,雙非徒雙,“同類自相須”耳。

    《參同契》所謂“磁石吸鐵,隔礙潛通”。

    是故,清修之中不無有雙修之旨,雙修之中亦有清淨之功。

    真修之士,大可持此清淨功訣融于雙修,彼我共修,“同遊于無極之野”,必雙雙受益,不無夫妻俱仙之舉!雖雙修派中另有“鑄劍”、“調鼎”之功,訣法固妙,恐不如斯安穩而無流弊,人人可以實證,亦無須另拟種種戒律約束。

    所謂“其義至密而迹至顯者”,非此義乎? 胡美成先生又批評以“酥麻跳動”為陽生藥産的錯誤。

    “酥麻跳動”之秘義,詳參《天樂集》可也。

    聰明學者,必悉所示為何,予不另辨矣。

    海印同門魏堯在《大道真傳》中雲:“古來着書立說,皆對時弊而言”。

    海印、美成之論斷,亦均糾正時弊之言。

    以《伍柳仙宗》而言,強調外腎舉動為陽生之候。

    不明自然妙用者,執象着形,尚未及“緻虛”之境,先妄想陽生,甚至流于色相,又何言“人能常清淨”者?因此,海印着書立說以糾時弊,僅标“酥軟麻木”為陽生,概未使初學着相也。

    若“緻虛極,守靜笃”之中“酥軟麻木”,直至“酥軟快樂”,亦發生此象,則陽生藥産之為候自然生成,方為藥源水清。

    美成先生所批評者,實批誤将“八觸”錯認陽生及不識陽生之弊。

    八觸現象,實為入靜初階之表象,僅是氣血初通,心識初靜之效驗,尚未望及“陽生藥産”之項背。

    以美成前輩之博知,自深知海印之用心。

    是以,胡美成先生之批評固是,而海印子所示亦有奧旨。

    ——盛克琦識) 附錄五田誠陽道長輯《仙學解秘》“學道利益”按語 海印子,西派之傑也。

    專做身外功夫,與伍柳派守下丹田之法,迥然不同。

    其身外功夫如何?張義尚在所着之《仙道漫談》按語中,言之頗詳,茲介紹如下: “西派别傳超等天元丹法,于鼻外徑寸色法兩身交界點中安神調息。

    有息則在鼻外虛空中相依,無息則在鼻外虛空中入定。

    以此功始,即以此功圓”。

     (按:此“按語”是湖北天門張濤先生提供。

    張義尚先生,四川忠縣人,于佛道兩家學術均有精湛的研究。

    從《仙道漫談》按語中可以看出,張先生對西派丹法也頗知之,一語言中要害,實為畫龍點晴之作。

    并且張先生将此丹法稱做“超等天元丹法”,推崇之情盡于言表矣。

    然将此列為“西派别傳”,恐非妥當。

    西派丹學,多歸類于人元丹法之陰陽法派,故老先生以此出發,将西派清修做“西派别傳”。

    西派丹學體系到底是陰陽法派,還是清修法派,哪一派可稱做正傳?予于《胡美成先生〈南宗丹訣釋跋〉文摘錄》按中略有言及,此不贅述矣。

    ——盛克琦識) 附錄六、《天樂集》刻印緣起 玄學之書,汗牛充棟,閱之多矣。

    大都秘母言子,象言辟喻,能讀難懂,未免盲人摸象,誤猜誤拟,終不免有望洋興歎之感。

     去歲癸醜之秋,問道于潛谷老人,蒙示玄功妙談,得心息相依要妙,并以《天樂集》借餘。

    粗閱數章,即得眼界大開,心地開朗,方知聖聖相傳之丹訣,而後繼之确有人也。

     《天樂集》為玄靜子(海印)所着,篇幅繁多。

    據雲全書達一百餘卷,共八厚本,所得一冊,僅十之一耳。

    但縱觀此書,已赅曆聖之丹訣大成,剖前人丹學所未剖,處處剝皮見肉,字字引人入聖,《參同》、《悟真》、《陰符》、《道德》之秘旨,無不徹底洩露,各種丹訣經驗,無不詳盡贅述,真道學之大成,丹經之指南,玄學之鑰匙矣。

     同志學陽子,雖餘師兄弟妹,亦吾引渡師也。

    心息相依,非彼明示以開其端,又安能悟之深而信之笃哉!隻因誼屬仙交,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凡所得無不互相切磋,互相發明,共同前進。

     深恨好書難得而易失,末學戀假而迷真。

    《天樂集》者,真如天樂鳴空,足以陶情養性。

    愛道君子,能閱之者,有幾人哉?為念雲中子、七巧星等仙契誼深,愛無獨專,故決意刻印數份,分贈個中之人,以公同好,共登雲程。

    然自慚俗務繁忙,萬事阻滞,既有《仙道月刊》複理之諾,又懷《天樂》刻印之願,分身乏術,徒喚奈何。

    商于學陽,介以體陽,興然諾之,并不厭其繁,允以從新起首,商定刻印二十份。

    如此好道良士,助道精神,真使我企慕殊深,感激不盡。

    茲于該書之首,加以目錄,便于翻閱,而略述其緣起如此。

     天樂子題詩: 其一 虛空一着有誰知,玄靜經探虎穴兒。

    天地真中曠廊哉,陰陽有極微塵耳。

     相依心息生玄竅,混濁乾坤采玉芝。

    要妙全彰天樂集,赤條條地露真如。

     其二 有如仙樂播長空,恍入天花爛漫中。

    篇篇明标玄脊髓,章章可證佛音容。

     故鄉本在無何有,面目原為罔象公。

    細入微塵粗三界,除侬誰敢笑春風。

     其三 身外生身孫外公,通天巨棍耳來容。

    親眨海印君知否,巧奪天工我敢窮。

     故托金童重剞劂,有勞玉女促成功。

    絲綸不失堪垂釣,釣罷金蟆谒玉宮。

     其四 潛谷将書天樂借,天真轉托體陽書。

    十成之八功未竟,一隅反三已盡之。

     從此披星戴月讀,常尊一息以心追。

    留年續命全真藥,惟願世人共嘗爾。

     其五 書在人亡遺憾深,安能親受海潮音。

    東亭而後先師續,西月以還後我承。

     憶昔難忘潛谷子,至今恒記小天真。

    世情多變人心險,須謹臨深履薄心。

     海印山人徐頌堯天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