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 小還與大還
關燈
小
中
大
《參同契》曰:“金來歸性初,乃得稱還丹。”然近代丹家,複有小還丹與大還丹之稱。《海山奇遇記》載,華陽隐士李奇,得小還丹,年數百歲,容貌不衰。呂祖遊句容遇之,教其煉金液大還丹。翁大喜受教。呂祖雲:“重安爐,再立鼎,跨虎乘龍離凡境。”此正指大還言也。
究竟大還小還之分别點何在,自來着家立說,亦紛紛不一,茲依師傳,而剖示其義,曰:人自破體以來,後天坎離用事,學者由心息相依,直到凡息斷絕,身心大定,内外虛寂,感彼先天一炁,自虛無中來,而行采取之功。是以我之純陰,感彼之純陽,由後天返到先天。工夫做一次,先天真陽來一次,由外面而還到我身。故《契》雲:“金來歸性初,乃得稱還丹。”工夫愈進,真陽愈集,直至炁足止火,結成還丹,是謂小還。小還者,初還也,以陰而感陽也,《易經·泰卦》所謂“小往與大來”是也。此部工夫,丹書謂之取坎填離。
及乎真炁充足,離宮填滿,複成乾體,丹書謂之還童。還童之後,内系純乾,學者再入三昧正定,以我乾陽,感彼先天乾陽真炁,合内外二重先天而産生大藥,謂之大丹,是雲大還。即七日過大周天一部工夫也。大還者,重乾之象。呂祖得大還丹詩曰:“修修修得到乾乾,方是人間一醉仙。”可以證焉。《易》曰:“終日乾乾,反複道也。”乾乾之象,大還之秘旨也。反複者,由後天反出先天,再由先天反出先天之先天。必到重乾之地,而後六龍之變化全,斯可以統天而禦天矣。
是故丹法,初以後天感應先天,所得之藥,謂之小藥,所結之丹,謂之小丹,所行之周天,謂之小周天也。複以我先天純陽,感彼先天純陽,合内外兩重先天,所得之藥,謂之大藥,所結之丹,謂之大丹,所行之周天,謂之大周天也。《易》之小畜與大畜,道之小還與大還,其義一也。雖有大小之分,工夫進行,原不外心息相依。一到真空大定,内外和融,小周天在定中進行,大周天亦在定中進行。小還丹在定中結,大還丹亦在定中結。特定力有深淺,故所得亦不同耳。
複次,小還丹結成後,須用養丹火候,使之丹足而行大周天,得大藥而了大還。大丹結成以後,須用養胎火候,曆時十月,使之胎足而脫胎,謂之出神。向上更有溫養功夫,謂之乳哺。至是,神仙之大功已告成矣。
究竟大還小還之分别點何在,自來着家立說,亦紛紛不一,茲依師傳,而剖示其義,曰:人自破體以來,後天坎離用事,學者由心息相依,直到凡息斷絕,身心大定,内外虛寂,感彼先天一炁,自虛無中來,而行采取之功。是以我之純陰,感彼之純陽,由後天返到先天。工夫做一次,先天真陽來一次,由外面而還到我身。故《契》雲:“金來歸性初,乃得稱還丹。”工夫愈進,真陽愈集,直至炁足止火,結成還丹,是謂小還。小還者,初還也,以陰而感陽也,《易經·泰卦》所謂“小往與大來”是也。此部工夫,丹書謂之取坎填離。
及乎真炁充足,離宮填滿,複成乾體,丹書謂之還童。還童之後,内系純乾,學者再入三昧正定,以我乾陽,感彼先天乾陽真炁,合内外二重先天而産生大藥,謂之大丹,是雲大還。即七日過大周天一部工夫也。大還者,重乾之象。呂祖得大還丹詩曰:“修修修得到乾乾,方是人間一醉仙。”可以證焉。《易》曰:“終日乾乾,反複道也。”乾乾之象,大還之秘旨也。反複者,由後天反出先天,再由先天反出先天之先天。必到重乾之地,而後六龍之變化全,斯可以統天而禦天矣。
是故丹法,初以後天感應先天,所得之藥,謂之小藥,所結之丹,謂之小丹,所行之周天,謂之小周天也。複以我先天純陽,感彼先天純陽,合内外兩重先天,所得之藥,謂之大藥,所結之丹,謂之大丹,所行之周天,謂之大周天也。《易》之小畜與大畜,道之小還與大還,其義一也。雖有大小之分,工夫進行,原不外心息相依。一到真空大定,内外和融,小周天在定中進行,大周天亦在定中進行。小還丹在定中結,大還丹亦在定中結。特定力有深淺,故所得亦不同耳。
複次,小還丹結成後,須用養丹火候,使之丹足而行大周天,得大藥而了大還。大丹結成以後,須用養胎火候,曆時十月,使之胎足而脫胎,謂之出神。向上更有溫養功夫,謂之乳哺。至是,神仙之大功已告成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