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授經戒儀注訣
關燈
小
中
大
可言功,複爐。
三時則其朝應朝,六時則其朝行道。
初齋出官,後則未可言功,不出官者則未可複爐也。
師仍向北,更三撚香,撚香竟,還束伏,仍小坐,齋官五保,猶向西,同小坐,受經之身,就師之南,向北而伏,女伏亦同師嗚鼓三十六通,讀表如左:此是堂中之法,若出壇憚,師應向北,男弟子伏左向東,女弟子伏右向西,不得與師同例。
壇去堂遠百步以來。
出官齋者,皆於堂中言功複爐,至於登壇重複出官,師無治篷亦不出官,不出官者入祝發爐,直撚香,仍向北小坐,嗚鼓讀表。
壇在百步内者,朝及行道皆可登壇。
如在齋堂之儀,唯讀表向北。
若解壇之日,朝行道竟,即出。
更有他事,或缺少未解公私回換,可待日中朝竟,依如具法入堂或壇,悉依朝行事。
或朝遇風雨,先於堂中朝及行道如法,出後時晴或晚,須靜登壇入祝發爐,仍出官奏表。
自非正者,皆不須朝,隻發爐出官,操如章法。
付受都竟,然後複官,不出官者則無操複。
既對齋啟告,自不假出官,須事都竟,複爐而出。
若平旦登壇,未得朝禮,行道未竟而風雨驚災害,告退之後,守靜行事如此,則朝亦脯行道,朝畢,讀表文也。
表本法第十三 三洞法師某嶽先生,奉行《道德五千文》事,臣姓名。
三皇号洞神,靈寶号洞玄,玉清号洞真。
受此者稱三洞,未受者直雲太上道德法師。
受道之後為師,度弟子數滿,則師表奏申言功德,乃得為師,如此則稱法師,未如此者不得為人師。
若為齋主,則隻雲三寶弟子,不得雲法師。
三洞偏也有受,則雲弟子奉行五千文事,未受,不得辄稱。
若受老君及一洞二洞至於三洞之時,雲太上道德法師,奉行三洞某事,男稱臣,女稱妾。
女子在家,有計算之期,及其出嫁,有婦妾之異,至於自稱,皆同雲妾。
妾者何也?接也,捷也,勤事尊人,供奉使命,扶接捷速,不得淹留,優遊息惰,則乖正道。
若在家學法未經嫁聘,皆稱女生,不受錄者,皆雲弟子。
并稱本父姓,嫁為妻者,皆稱夫姓。
夫舍之者,還取本姓,妾不得禮君,是以不取主姓,夫亡之後婦方受道,不得自絕於夫猶稱夫姓,或有重嫁以後為正,若未參受,及已有所參後脫改姓,及君上賜族,皆啟奏大道,然後稱之,前諸文書不須追改,正後所受三官,自知已經啟奏,且谘事源,頒下三官,不患妄誤,後治文書,不須重陳年息夾注之煩,以申專一之志。
女子受法,堪為人師,所稱法師先生略與男同。
至於元君,夫人,諸号各異,但先生之号,以标高勝德在人先,長在不滅,故曰先生,不可自目,依如五嶽,參染積年,德潤於時,幽顯所貴,師友共奏加号先生,生年所屬治嶽相遠,若神通妙達,教化諸方,不必附嶽殊号,特隆遊玄、玄暢、遠遊、遊嶽、弘道、道德、通真、真隐、高上、無為、無上、正一。
此十二号,号中之高,諸邊功行,随時立名億萬稱号,不可具陳,自非師友所薦,不得妄自稱也。
稽首再拜上言拜畢起,又長跪,讀上啟太上,至讀辭可小坐,訖後起拜也。
上言太上無極至真,無上無為大道,高聖玄靈九天明王,玉皇上帝三十九真上靈,三十二天玄神,八十一君,三十六天帝,三十六土皇,萬仙道君,監靈使者,侍仙玉郎,領真監聖,侍經真官,大羅妙主,應感真精,十方已得道無量大聖衆,三界内外一切神明:臣以有幸生值是真,禀受經戒,夙夜遵行,贊揚妙化,濟度天人,才輕任重,暫懼但深,仰估大道,慈獎必周,竭心盡力,誓弘匪懈,因綠所見,敢不申謄,今有取辭,詞言懇款,志願翹勤,臣不勝見其元元之至。
謹以表啟聞,臣昔之從師某先生姓名,以某年月日時,於某處,禀受道德尊經戒律科儀,某遇賢則付,某今回向,庶允玄期,奉受之後,約如盟文,誓身九天,必能遵修。
檢慎閉口,存神念真,少私寡欲,以今神仙,按法年限,六四之問,五八大數,逢有賢人,依科上啟,通遠九天,誠信備法,然後而傳,不得輕洩,妄示俗人。
上告萬靈,下告五嶽,三河九源,啟使知聞,普為明證,成就功業,違盟愆信,七世同淪,某受經者名長充下鬼,左右官之考,循履刀山,流曳鋒劍之樹,食火啖炭,抱鐵入湯,往反二十四獄,塗苦億萬劫年,甘分煩惱,不敢有怨。
如法積善,九玄俱升,某受經者名智慧通達,壽命延長,升仙成聖,為天人師,眷屬受慶,一切荷恩,謹以表啟聞,伏須告報,臣某誠惶誠恐,稽首再拜以聞奏,仍再拜竟,長跪讀後文: 臣姓某,屬某州郡縣,太上無形無名,虛無至真,大道無上元尊金阙七寶玉陛下。
太歲某年某月朔某日某時,於某州某縣某鄉某裡中上奏。
傳授經戒儀注訣竟 #1『惰則雖數而疏』,據下文,當作『惰則雖親而疏』。
三時則其朝應朝,六時則其朝行道。
初齋出官,後則未可言功,不出官者則未可複爐也。
師仍向北,更三撚香,撚香竟,還束伏,仍小坐,齋官五保,猶向西,同小坐,受經之身,就師之南,向北而伏,女伏亦同師嗚鼓三十六通,讀表如左:此是堂中之法,若出壇憚,師應向北,男弟子伏左向東,女弟子伏右向西,不得與師同例。
壇去堂遠百步以來。
出官齋者,皆於堂中言功複爐,至於登壇重複出官,師無治篷亦不出官,不出官者入祝發爐,直撚香,仍向北小坐,嗚鼓讀表。
壇在百步内者,朝及行道皆可登壇。
如在齋堂之儀,唯讀表向北。
若解壇之日,朝行道竟,即出。
更有他事,或缺少未解公私回換,可待日中朝竟,依如具法入堂或壇,悉依朝行事。
或朝遇風雨,先於堂中朝及行道如法,出後時晴或晚,須靜登壇入祝發爐,仍出官奏表。
自非正者,皆不須朝,隻發爐出官,操如章法。
付受都竟,然後複官,不出官者則無操複。
既對齋啟告,自不假出官,須事都竟,複爐而出。
若平旦登壇,未得朝禮,行道未竟而風雨驚災害,告退之後,守靜行事如此,則朝亦脯行道,朝畢,讀表文也。
表本法第十三 三洞法師某嶽先生,奉行《道德五千文》事,臣姓名。
三皇号洞神,靈寶号洞玄,玉清号洞真。
受此者稱三洞,未受者直雲太上道德法師。
受道之後為師,度弟子數滿,則師表奏申言功德,乃得為師,如此則稱法師,未如此者不得為人師。
若為齋主,則隻雲三寶弟子,不得雲法師。
三洞偏也有受,則雲弟子奉行五千文事,未受,不得辄稱。
若受老君及一洞二洞至於三洞之時,雲太上道德法師,奉行三洞某事,男稱臣,女稱妾。
女子在家,有計算之期,及其出嫁,有婦妾之異,至於自稱,皆同雲妾。
妾者何也?接也,捷也,勤事尊人,供奉使命,扶接捷速,不得淹留,優遊息惰,則乖正道。
若在家學法未經嫁聘,皆稱女生,不受錄者,皆雲弟子。
并稱本父姓,嫁為妻者,皆稱夫姓。
夫舍之者,還取本姓,妾不得禮君,是以不取主姓,夫亡之後婦方受道,不得自絕於夫猶稱夫姓,或有重嫁以後為正,若未參受,及已有所參後脫改姓,及君上賜族,皆啟奏大道,然後稱之,前諸文書不須追改,正後所受三官,自知已經啟奏,且谘事源,頒下三官,不患妄誤,後治文書,不須重陳年息夾注之煩,以申專一之志。
女子受法,堪為人師,所稱法師先生略與男同。
至於元君,夫人,諸号各異,但先生之号,以标高勝德在人先,長在不滅,故曰先生,不可自目,依如五嶽,參染積年,德潤於時,幽顯所貴,師友共奏加号先生,生年所屬治嶽相遠,若神通妙達,教化諸方,不必附嶽殊号,特隆遊玄、玄暢、遠遊、遊嶽、弘道、道德、通真、真隐、高上、無為、無上、正一。
此十二号,号中之高,諸邊功行,随時立名億萬稱号,不可具陳,自非師友所薦,不得妄自稱也。
稽首再拜上言拜畢起,又長跪,讀上啟太上,至讀辭可小坐,訖後起拜也。
上言太上無極至真,無上無為大道,高聖玄靈九天明王,玉皇上帝三十九真上靈,三十二天玄神,八十一君,三十六天帝,三十六土皇,萬仙道君,監靈使者,侍仙玉郎,領真監聖,侍經真官,大羅妙主,應感真精,十方已得道無量大聖衆,三界内外一切神明:臣以有幸生值是真,禀受經戒,夙夜遵行,贊揚妙化,濟度天人,才輕任重,暫懼但深,仰估大道,慈獎必周,竭心盡力,誓弘匪懈,因綠所見,敢不申謄,今有取辭,詞言懇款,志願翹勤,臣不勝見其元元之至。
謹以表啟聞,臣昔之從師某先生姓名,以某年月日時,於某處,禀受道德尊經戒律科儀,某遇賢則付,某今回向,庶允玄期,奉受之後,約如盟文,誓身九天,必能遵修。
檢慎閉口,存神念真,少私寡欲,以今神仙,按法年限,六四之問,五八大數,逢有賢人,依科上啟,通遠九天,誠信備法,然後而傳,不得輕洩,妄示俗人。
上告萬靈,下告五嶽,三河九源,啟使知聞,普為明證,成就功業,違盟愆信,七世同淪,某受經者名長充下鬼,左右官之考,循履刀山,流曳鋒劍之樹,食火啖炭,抱鐵入湯,往反二十四獄,塗苦億萬劫年,甘分煩惱,不敢有怨。
如法積善,九玄俱升,某受經者名智慧通達,壽命延長,升仙成聖,為天人師,眷屬受慶,一切荷恩,謹以表啟聞,伏須告報,臣某誠惶誠恐,稽首再拜以聞奏,仍再拜竟,長跪讀後文: 臣姓某,屬某州郡縣,太上無形無名,虛無至真,大道無上元尊金阙七寶玉陛下。
太歲某年某月朔某日某時,於某州某縣某鄉某裡中上奏。
傳授經戒儀注訣竟 #1『惰則雖數而疏』,據下文,當作『惰則雖親而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