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

關燈
執幾杖以從。

    再年冬,丹陽返真,徑造隴州龍門山谒丘長春,長春俾參長真於洛陽,得煉心法,丐食同華問。

    明昌初,長春歸海上,囑曰:汝綠在沃隴,無他往。

    夫人需友以成,不可不擇。

    複入秦,蔔昊嶽束南峰,鑿石以處,日止一餐。

    凡可以資於道者,造次不暫舍,絕迹人問七八年,迄今目其寵日于真人洞。

    友蒲察道淵待之如師,後創觀汾陽之石門。

    承安中,好事者請玉清額,禮體玄大師,尋佩受法錄以輔道救物,遠近益加崇敬。

    泰和三年,隴之州将保賜沖虛大師号。

    五年再谒長春,啟證心印,退隐相州天平山。

    六年,長春介畢知常緘示密語,督還沃隴,仍易名志道。

    師再三敬諾,參長生,久之道價隆重,輝照一時。

    雖黃發故老,自以為不逮也。

    常謂學仙者存乎積累,赴人之急,當如己之急。

    八年南征凱還,憫其俘景,必盡力購援而後已。

    元光二年,隴山亂,中太一宮李沖虛聞之,舉以自代,不起。

    正大改元,上悼西軍戰殁,遣禮部尚書趙公秉文祭於平凍,充濟度師。

    秉文高其節,圖像薦諸朝,召之,又不起。

    二年饑荒,或言路直秦岐之咽,過客無别,歲計奈何。

    師曰:吾門一見其難,而遽如許,不廣甚矣。

    言者悚愧。

    未幾,秋大熟,遷五姓洞真觀,環居弗出逼,中使絡繹不絕,起而應之,遂領中太一官事。

    七年,河南不雨,召近侍護師降香濟原上,初期望祀於宮中,而臨河阻風,鐵剖既沉,斥鼓棹前進,登岸,風如故,立緻甘澎,特旨褒異,兼提點五嶽佑神觀。

    天興二年春,京城送款于我朝,驿訪高道,以師為之冠。

    秋七月,約由中灤渡北邁。

    時苦於餓,依附者衆,船人疑其有金帛,迤通沿流而下,夜将半,遇一沙渚,委之而去。

    黎明驚濤四湧,莫不倉皇失措,會八柳樹堤潰乃定。

    徐謂弟子符道清曰:今日之事,非爾不能濟。

    道清秦人,不安於水,承命捷若神助,俄賂二舟馳近,舉脫其厄,其臨事如此。

    過魏.過魯過趙,諸侯郊迎以相蹑,擁警以相先。

    玄通子範圓曦方為人所尊信,主束平上清宮,聞風虛席引避,良有以也。

    乙未秋入燕,緻祠處順堂下,适清和嗣教門事,待之如伯仲。

    丙申,燕境大旱而蝗,俯徇輿情,投符泸溝,乃雨,蝗不為災。

    戊戌夏四月,诏天下選試道釋,進号通玄廣德洞真真人。

    秋七月,掌教李公真常奏請住持終南山重陽萬壽宮,适北京留守烏公築全真觀奉之。

    庚子,太傅移刺寶儉總管田雄交疏,邀師會葬祖庭,即日命駕入關總宮事。

    蓦白雲、李無欲實綱維之,而曹沖和志陽實潤色之。

    丙午夏五月,西遊鞏昌,以汪侯德臣敦請故也。

    冬,盤桓秦亭,賓僚劉澤淑、王道甯、焦澎,朝夕左右,動靜語默,具西州錄。

    丁未春二月還宮,張道士來雲中,躬拜庭下,師堅讓不受。

    執事者曰:真人壽垂九秩,簪冠滿前,以此而處淵源之地,過矣。

    師曰:禮無不答,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老氏有之。

    以丹陽接一童子,必答焉,忍自尊大耶。

    庚戌冬十月二日沐浴,正襟危坐,猶平日。

    翌日留頌,以寓生不必樂死不必憂之旨,曲肱斂息坦然順化,春秋八十五。

    後九日,葬于宮之西北隅,有洪锺集行於世。

    鎮陽馮侍郎璧傳其事甚悉。

    在汴則尚書左丞張公行信、平章政事侯公摯、司谏許公古、禮部尚書楊公雲翼、王府司馬李守節、修撰雷淵、應奉翰林文字宋九嘉,在燕則陳漕長時可、昊大卿、張侍讀本,在關中則參省王輔臣、郎中那邦用、講議來獻臣、同德寺丞楊天德、員外郎張徽、中書緣裴憲、經籍官孟攀鱗、署丞張珊。

    蓋當世景慕者也,容力取而言請之哉。

    師問氣天挺,謙慈夷粹,似簡而不失其倨,似和而不涉於流,信乎其難名也。

    四方學徒,不可勝數,雖久於其事者,未嘗見喜怒之色形於顔問。

    察其日用之常,則寒暑風雨無少變,六十八年臉不沾席衣不解帶,可謂慎終如始矣。

    與人言惟正心誠意而已,至於啬神頤真之秘,苟非其人,閉口不吐,恐失之強聒也。

    精潔儉素,不習而能,一履襪之細,至經歲不易,肯以絲毫利諸己耶。

    束徹海岱,南窮襄鄧,西極洮鞏,北際燕遼,瑰蹤璋迹,章章可考。

    葬之明年春,仆以南漕長告老燕台,無欲子促其徒往返六千裡,懇征文石。

    嗚呼!玄鶴不來,青山也塵,遐想岩扉,強勒之銘。

    銘曰: 維道與天初同原,方術分裂無乃繁。

    至人躍然起海門,丹陽嫡子重陽孫。

     空山大澤環四垣,隐幾坐觀萬馬奔。

    物生不願為犧樽,火烈始見玉性溫。

     西翺束翔動帝合,歲旱懷诏濟渎源。

    洪流怒濤鲸吐吞,靈符一擲懾老坤。

     輩廉馮夷掖雨轅,焦谷載沃如平反。

    朝那夜哭戰死魂,霓旌豹尾交缤翻。

     楊枝麾灑消沉冤,随機應物忘清渾。

    疾雷破績電燭昏,功成弗居德愈尊。

     上賓碧落何軒軒,道路掩面汶宿恩。

    洪锺叩擊皆玄言,包括鄭圃羅漆園。

     陸陶殊派契義敦,我舌入筆勢可扪,赤書翠瑛馨蘭荪。

     甘水仙源錄卷之三竟 #1『界」原為『卑J,據文義改。

     #2『遠遁」原作『連遁J,據藝風堂拓本改正。

     #3『按J疑應為『安』。

     #4『重』原為『裡』,據文義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