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九

關燈
七星在左,虔誠祈禱,願意想十戒仙官,及南陵使者三千人,北鬥七千神将,左右備衛,了然分明。

    次誦經蘊咒: 昔在東漢末,永壽改元初。

    天師乘白鶴,太上駕龍車。

    五雲自天下,仙仗來成都。

    地神湧玉局,其高可丈餘。

    太上升玉座,傳授九天書,削死延生法,七元總寰區。

    延壽度人經,六司皆有符。

    奉道修行人,讀之災厄除。

    臣今誦靈篇,将吏陰相扶。

    會當立玄功,妙道證虛無。

     《道德經》玄蘊咒 曆劫天人師,大聖玄元君,昔於太清宮,着書五千文。

    虞舜以至孝,傳於無上尊,事秘不示世,綿區無得聞。

    周末昭王時,飛天行紫雲,尹喜司幽關,瞻望迎飙輪。

    西度流沙來,太上果到關,乃於日中時,再傳《道德經》。

    義無大不包,亦無細不論。

    臣今關真編,敷繹天地根。

    願依至道宗,家國沾殊恩。

    帝王保萬壽,終期朝帝阍。

     《度人經》玄蘊咒 善哉元始尊,昔於始青天,懸珠如黍米,登引十方仙。

    說法以度人,寶章名洞玄。

    三十二天帝,内名隐諱全。

    三界大魔王,所歌空洞篇。

    大梵隐語音,皇人親以編。

    高真垂拯拔,傳世度宿緣。

    五劫開化久,所度無有邊。

    臣今東向誦,願與天齊年。

    帝王保安鎮,九祖俱升仙。

    功滿德就日,高舉升雲煙。

     《生神經》玄蘊咒 善哉元始尊,偃息黃房宮。

    希夷養太素,空碧練沖融。

    飛天來稽首,具陳劫運終。

    宜有大法行,廣度諸愚蒙。

    天尊拯悲智,玉笈開玲珑。

    出示生神章,敷繹九氣宗。

    研心稽首誦,所度無終窮。

    臣今披雲錦,九遍成人功。

    功滿德就日,乘景乘雲龍。

     出官,精思存神。

     叩齒二十四通,臨目謂微開兩目也先存三清在頂,道德衆尊,皆會于前。

    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在左右前後。

    己身長丈餘,遍體作金華之色。

    顧門朱戶,闊開於頂上。

    真官吏兵,皆從頂門出。

    虎贲将軍在鼻,天丁力士在肩,狼吏在頸,直使在兩頰,天驺在兩臂,甲卒在手指,察奸鈎騎在腹,三将軍在心,科車赤符在臍,三官仆射在胃,罡風騎置在膝,驿馬上章在胫,收氣諸吏在背二十四骨,社邑君青衣在前。

    直使功曹,擎持章桉,一一分明。

    然後開目啟事畢,叩齒三通,咽液三過。

     宣章,讀太清銜說。

     尹真人《問科經》及天師《問法經》雲:天師告太上曰,見有讀太清畢,讀以聞者;或先讀以聞,後太清者;或先讀太清字,次讀以聞,次臣姓;或斷後讀太清者。

    有此不同,何者為法。

    太上曰:以聞畢,次臣姓,次太清,次年号,各去三行,此寫章不易之法也。

    惟宣讀之時,讀以聞畢,長跪執極,先讀太清,細字略出聲。

    不可令高厲不得咽液咳嗽,一氣宣讀,次臣姓,次年号,此天帝具法也。

     趙明舉法師布氣熏銜歌 三氣由來合體成,元皇相好便分明。

     個中的有玄無理,但恐時流學不精。

     印章七元魁杓真形符 章中使印,諸經科儀,并不經見,如赤松子寶章曆,廣成先生章式,及金箓儀章式,亦不記載。

    須詢訪宿德謂言:吾為童時,尚見前輩臨時以朱筆 作此符於章文中,其高下作北鬥象。

    蓋所以護衛章文,使之必達爾。

    最後,看廣成紫庭北陰儀,以黃絹篆七元符,裹卷詞文,封入函中,方信宿德之言不誣也。

    謹刊行之,并又其所以雲:今易為印者,後來之私意也。

     太真都再拜以聞再拜 姓名太清上太清下太歲 三将軍印於章函之右 六甲陰陽符二道,自甲子乙醜,各有一符,下必以陰符陽符終之。

    甲子為陽,乙醜為陰,陽主陽界,陰主陰界。

    今騰章,系陽界事,當用陽符。

    而流傳多作陰符於函上用,并刻二符,并咒於其下。

     陽符 中天大聖,飛天捷疾,收捉陽玉玉界之中、下方無道之鬼,付天一北獄,依律定罪。

    唐葛周将軍、真武将軍,卓劍相待。

     陰符 中天大聖,飛天捷疾,收捉陰玉玉界之中、五方無道之鬼,付天一北獄,依律定罪。

    唐葛周将軍、天地水三官救。

     散形 中天大聖飛天捷疾收捉陽玉玉界雲雲真武将軍至唐葛周将軍卓劍相待 陰符準此。

     伏章步鬥圖 於此奏事乾旋人鬥中伏章 步鬥歌 坎雙艮隻步交乾,震上雙行兌亦然。

    坤隻離雙單步巽,三台歸去便朝 天。

     存章思神法,孫公教師籍中具載。

    此蓋太上隐秘,雖存諸編冊,至於心法,自得之妙,不可言傳。

    以孫公既以宣露,且言吾徒,宜秘斯文,勿輕以告人。

    茲不複锓闆,多洩天秘,後之留意者,宜求之孫本,索其隐於先達雲。

     道門通教必用集卷之九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