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門通教必用集目錄
關燈
小
中
大
慕道之初,必求标準,發願持戒,經訓具存。自漢及今,扶宗立教,人天師表,皆可模範,故立矜式篇第一:
太上出家經訓
曆代宗師略傳
童蒙入道,應和居先,起自啟堂,訖于辭聖,皆可贊頌,着於經科。點授之初,可無善本,故立詞贊篇第二:
步虛詞及贊頌
祝諸品真文符簡
五方消災真文
十二願念
童子長成,教習音韻,單聲誦念,贊助行持,傳聞舛差,蹈襲蕪鄙,悉加厘正,俾就謹嚴,故立贊詠篇第三:
五方衛靈咒
五劫生屍章
外壇贊詠
法橋文
為亡者歸依三寶忏罪兩章
安慰亡者并奉送文
舊本步虛篇第四:
今删出步虛,添煉教啟奏篇。
關奏啟白
上禦案香
祝香後入意
啟壇文
黃箓齋祝香後文
宿啟白五師文
建壇發爐
啟齋五師前啟師
黃箓為國三時告師
本命經文
真武經文
安宅經文
冠簡之初,必由贊佐,内外法事,非止一條,文或未安,本或多誤,初步宜謹,擇善而從,故立職佐篇第五:
三日歎經文
黃箓啟散忏悔
消災明真忏悔
開五方文
三度召請文
咒食儀沐浴儀
舉揚之職,分司威儀,節奏詳明,音韻典雅,廣成着述,專立為科,必得其人,以動衆聽,故立贊導篇第六:
杜天師贊道儀序
開壇儀軌
宿啟儀軌
行道儀軌
諸忏舉方
轉經儀軌
齋堂儀軌
言功設醮儀軌
古稱威儀,今号都講,一壇節奏,同着前篇,敕水戒嚴,啟經贊述,皆為緊要,尚多訛誤,故立威儀篇第七:
敕壇儀
九時引經文
高功之任,道德威儀,檄召存思,百靈鹹聽,各有儀注,考諸前人,集為一篇,以備講究,故立精思篇第八:
發奏訣法
白事說
升壇關奏說
朝夜出戶入戶咒
禮師存念法
鳴法鼓說
步虛命魔存思法
誦經靜念訣
開經蘊咒四首
出官精思存神訣
宣章讀太清銜說并歌
印章七元符并說
通天門符聚散形并咒
伏章步鬥圖并歌
右八篇,皆從道教經科,及曆代宗師、近世知名之士二參詳考究,集為一編,不敢少有臆說,以誤後賢。秘為一家之私,則非通論,爰锓諸木,與同學共有,為傳道度人指教之須。吾侪勿以輕授白衣之徒,自取悔吝。蓋此集稍似詳備,彼必棄業背本,從事於斯,他日敗亡,不無謗怨。其如老莊玄虛之學,金丹養煉之方,奉道之家,人人有分,非此道之在世,系乎朝廷科制也。通識之士,必以斯言為然。嘉泰辛酉季夏中漸江原鶴林道士呂太古書。
太上出家經訓
曆代宗師略傳
童蒙入道,應和居先,起自啟堂,訖于辭聖,皆可贊頌,着於經科。點授之初,可無善本,故立詞贊篇第二:
步虛詞及贊頌
祝諸品真文符簡
五方消災真文
十二願念
童子長成,教習音韻,單聲誦念,贊助行持,傳聞舛差,蹈襲蕪鄙,悉加厘正,俾就謹嚴,故立贊詠篇第三:
五方衛靈咒
五劫生屍章
外壇贊詠
法橋文
為亡者歸依三寶忏罪兩章
安慰亡者并奉送文
舊本步虛篇第四:
今删出步虛,添煉教啟奏篇。
關奏啟白
上禦案香
祝香後入意
啟壇文
黃箓齋祝香後文
宿啟白五師文
建壇發爐
啟齋五師前啟師
黃箓為國三時告師
本命經文
真武經文
安宅經文
冠簡之初,必由贊佐,内外法事,非止一條,文或未安,本或多誤,初步宜謹,擇善而從,故立職佐篇第五:
三日歎經文
黃箓啟散忏悔
消災明真忏悔
開五方文
三度召請文
咒食儀沐浴儀
舉揚之職,分司威儀,節奏詳明,音韻典雅,廣成着述,專立為科,必得其人,以動衆聽,故立贊導篇第六:
杜天師贊道儀序
開壇儀軌
宿啟儀軌
行道儀軌
諸忏舉方
轉經儀軌
齋堂儀軌
言功設醮儀軌
古稱威儀,今号都講,一壇節奏,同着前篇,敕水戒嚴,啟經贊述,皆為緊要,尚多訛誤,故立威儀篇第七:
敕壇儀
九時引經文
高功之任,道德威儀,檄召存思,百靈鹹聽,各有儀注,考諸前人,集為一篇,以備講究,故立精思篇第八:
發奏訣法
白事說
升壇關奏說
朝夜出戶入戶咒
禮師存念法
鳴法鼓說
步虛命魔存思法
誦經靜念訣
開經蘊咒四首
出官精思存神訣
宣章讀太清銜說并歌
印章七元符并說
通天門符聚散形并咒
伏章步鬥圖并歌
右八篇,皆從道教經科,及曆代宗師、近世知名之士二參詳考究,集為一編,不敢少有臆說,以誤後賢。秘為一家之私,則非通論,爰锓諸木,與同學共有,為傳道度人指教之須。吾侪勿以輕授白衣之徒,自取悔吝。蓋此集稍似詳備,彼必棄業背本,從事於斯,他日敗亡,不無謗怨。其如老莊玄虛之學,金丹養煉之方,奉道之家,人人有分,非此道之在世,系乎朝廷科制也。通識之士,必以斯言為然。嘉泰辛酉季夏中漸江原鶴林道士呂太古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