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壬瑣記
關燈
小
中
大
前,陰含陽也,既動之後,陰陽分也。
一念之動之先,陰陽未分,吉兇何由而見?既動之後,則為先鋒,得推而測之者矣。
一念之動,不可不慎也。
推測之法有五,一曰誠意,意不誠則精神荒亂;二曰靜心,心不靜則妙人難通;三曰觀理,理不觀則專一隅;四曰測向,向不測則論雷同;五曰推義,義不推則數同膠柱。
” “數之吉兇,雖系于占類之所向,而數之變化,則在乎蔔者之精粗。
神以五氣旺衰而告之蔔,以六義吉兇而明之幹支,猶未蔔占也。
神明之告之行之,求其權在于蔔師,神告吉而師測以兇,神告兇而師測以吉,此謂之心不靜,而誤占人不淺矣。
聖賢之理,非止一隅,而學者之心粗,隻宜兩片。
遂使神化軋粘,奇文隐合,此又非占者之過,乃學者膠柱鼓瑟也。
故先賢以未蔔之先,以觀其動,于其坐立之處,以察其方位。
然後洞察正時,詳格值事,合乎幹支三合年命,而四方八面,玲珑剔透,不使絲毫窒礙為遺恨也。
學子用如是斷,能事畢矣。
戊辰又七月牧夫王謙識。
” 牧夫先生又論行人曰:“行人知其何時為,馬臨鬼地識其端。
蓋鬼者,病也。
”又解《中黃經》十一月醜将甲午日午時占行人,年四十二歲,幹上酉乘勾陳,三傳酉辰亥,《中黃經》以貴人逆轉取卯為門,門上神戌中有辛舍,克日,克行年上寅,又寅是酉舍,克日克行年,主不歸。
牧夫先生則曰:“此主行人在遠即不能來,況身有官非口舌勾留,如何得動?況幹乘馬作鬼,行年入墓,上見德祿,戀他鄉,何能得動也?” 《心鏡》占行人不知何方法,專看行人之行年所臨處定吉兇,《指南》遵之。
若不知行年則以支上神詳之,此法出于《龍首經》。
《龍首經》雲:“若不知行者年,以日為行處,以辰為行之地,日之神陰與神之神陰,與吉神與兇神并,即兇。
”按《龍首經》看日幹日支甚是,以辰為行處,尤為的确。
愚意以為即知行者年,亦當以日辰參看,而辰上之神并第四課皆可測其所在也。
讀《龍首經》知古人即以六壬選擇,今惟張九儀用之,所著《儀度六壬》又較《龍首經》為詳矣。
《通書》中不将日宜嫁娶以及人道、天道日、遊神等起例見于《龍首經》,而選擇豈數典忘其祖也久矣! 問:疑《龍首經》不知出于何時,觀《吳越春秋》内伍員、範蠡、文種諸占,惟引《金匮》、《玉門》,而不及《龍首》。
及葛洪《抱樸子》始有《龍首經》之名,顔之推《家訓》亦言及之,則其書殆出于晉時欤?近見孫湄如先生刊本,《自序》雲“考其官銜,知為漢人遺書。
”于是前疑頓釋。
宋仁宗最嗜六壬,故其時習此學者甚多,而以元轸、苗公達為最。
至徽宗、高宗時,邵彥和一出,又架諸人之上。
理宗時,有淩福之等本邵公之法作《畢法賦》,于是諸法鹹備,至平至當,一掃疑神疑鬼之習氣。
至今朝,則以六壬、三命諸術考試司天台之學生。
時有徐次賓者,精于其術,著《一字訣》、《玉連環》,皆六壬一脈相傳也。
至于《鳳髓靈》之節外生枝,《六壬通元》師巫邪說。
更有一知半解之人,偶然湊合,便立為法,無怪書愈多而愈晦矣,北齊顔之推曰:“世傳之書,皆出于流俗,言辭鄙淺,驗少妄多,然哉,然哉!”。
邵彥和先生所著《口鑒》,今無完本。
《斷案》散見于各書者,不多不全;予三十年來自徽而至杭,而蘇,而揚,各處搜羅,僅得二百餘課,其人斷語為後人改竄者時亦有之。
此淩福之所謂“後人恣己見,作繁文以雜其真者”是也。
考其自占動靜一課,知先生為衢州人,然查《衢州府志》無其姓名,嘗記相知者在衢州者訪此公遺書,而久不得。
讀楊忠愍公年譜,知公通三式之學,可見此學亦為君子所不棄。
晉之戴洋,唐之李靖,元之劉秉忠、耶律楚材,明之劉青田,皆粗其學。
因非渺見寡聞之輩所能精通者也。
予所見各書之言善六壬者,《吳越春秋》則載子胥、少伯、文種、公孫聖,《晉書》則載戴洋,《龍城錄》則載馮存澄,《五代史》則載梁太祖,《夷堅志》則載蔣堅,《稗史》則允升、堯山堂,《外紀》亦載朱允升,《徽州府志》則載程九圭,《松江府志》則載陳雨化,《蘇州府志》則載徐大衍、皇甫焯,《元史》則載劉文成,然古今書籍之言善六壬者,當不止此數人,奈予未之見耳。
馬端臨《文獻通考》之《論六壬》雲:“近世甯黾消息,而此術甚行。
”又雲:“《五代史》、《金銮密記》皆極言其驗。
”夫所雲《五代史》者,尚指《賀環傳》而言,而《金蠻密記》予所見者皆摘本,未知全部中所載雲何。
《畢法》以丁神帶月厭、天目、飛廉、大煞、墓庫、螣蛇而為本命者,宜祈禱上天星辰,庶免其兇。
天網自裹宜祈禱本命星辰。
鬼臨三四宜去邪作福,墓虎臨支宜召法官行遣,蓋本邵彥和為伊知縣占課而觸類旁通者也。
其課系癸亥日未将亥時,幹上酉,三傳未卯亥、常貴勾,龍戌加寅命,陰巳加行年,邵公命其露天謝罪七日,壽可少延,而未言其故。
予以管窺度之,蓋巳為日德生氣,宜修德也,乘太陰為禱祝;太常乘未發用亦為禱祝,加亥上,亥為天德,宜露天謝罪也;中傳貴為乘神祗乘太沖而制鬼,故可少延也。
其餘見《斷案》中,邵公為應貢元占前程,知其陰德洪泰,貴壽兩全。
為應秀才占前程,知其孝義有虧,壽元不久,此實課中觀此象,非附會之言也。
予屏山大兄往年亦習六壬,己未歲在金華時,曾為家雲友先生占壽并終身,得幹上亥水作太陰生壬,斷其得冥冥中之默佑。
雲友因雲:“十六歲時,夢至一處,遍堆書籍,随手抽閱,恰見己名上下注程起隆,字雲友,國學生,妻祝氏,三子一女,壽六十一。
”寤後告人,疑信相半,迨後一一不爽。
然則壽止六十有一矣。
果至六十一歲患痢甚危,自以為必死,堅不服藥,一日請其堂弟寄巢先生至床前,曰:“适見一人,手執片紙,上書程起隆有施藥施棺施陰骘文之小善,準延年一季,然則今可不死矣?夫一季為三個月,今雲延年一季者,意豈其三年乎?”次日其痢漸止,服藥乃痊。
果延三年而壽終,可見果報之不爽,而太陰生幹得冥冥中之默助,信而有征也。
歙有叔侄二人,交相為惡,唆訟詐财,欺孤滅寡,不可勝數。
其侄尤多淫惡,裡人畏之如虎。
戊午年夏月有常遭其淩虐者,占此二人為何結局,得甲寅日返吟,幹叔支侄,此定位也。
各受申克,既為死神,又兼暗鬼,德喪祿絕,蛇虎紛紛,豈能久乎?後二年其侄患病,衆鬼憑之,而言内有一女鬼尤厲。
蓋此女遭其淫後,被乃夫知之,推滋于河中死也。
又其亡兄亦來索命,蓋乾隆五十七年汪裡太為人回家葬祖,其兄分辦酒席,兼有資财,乃唆其兄與人争訟,藉此卷入己囊,緻其兄抱恨而卒,後淩虐兄之子,是以其兄不甘也。
患病月餘,藉草卧地,木盤盛食,伏而啜之,哼哼作豕聲而卒。
其叔見乃侄如此,次年往九華山進香,殆将忏悔,至羊叉,忽顧謂同伴之萬官曰:“人人說我是黑心,不能進香,今我何為?”語畢仆地而僵,天大雷電,以風屍即潰腐,其家既得兇信,扛梓往迎,而路途相左,仍以屍舁于背現青紫痕一道,人以為靈官鞭此擊雲。
丙辰年五月丁巳日,予蔔丙寅命人怙惡不悛,收成若何。
得幹上申,三傳申酉戌,合朱蛇,從申酉金而入火庫,命上又見敗神,知其必敗,兼帶火鬼、火煞、死神、死氣,命上卯為血忌,以為不出七年,當患火痰血光而亡。
誰知是持刀将手足劃破,向一汪姓者訛作,至經官理論,大耗其财,而劃破之處,血流不止,精神逐日消乏,恹恹而亡。
予始悟申金發用,刀也;酉為小刀,亦為血也;酉戌相害,酉卯相沖,戌為足,卯為手,手足受傷也。
初傳從幹上發出,引出許多不美,自戕也。
六合而變蛇雀也。
申為官符殺,故具訟也。
更異者,未沒之前數月好蹲于地,仰首視人,如犬之狀。
每一外出,群犬嘗吠而齧之。
此非戌為末傳墓幹之故欤?因備記之,即作果報觀可也。
予友鄭體功先生長于考據之學,嘗取邵公斷案一一疏明其所以然,所疏應貢元一課尤為詳細,發人神智不淺,又雠《心鏡》全部遺予,揚州盧繼塘先生見之,欽佩不已。
張繼秀先生名維桢,戊申副貢,又塘其外号也。
作文敏捷,頃刻而成一篇。
專于天文,兼精三式之法,阮芸苔先生為諸生時,向先生問終身,先生曾許為兩廣總督,今已如其言矣。
而先生謙謙自下,以為當時未有此言。
先生與泰州團蕉墩先生交好,團先生亦善六壬,嘗言:“占鄉試會試,課象雖吉,倘有一端未善,即不可許。
”其繼塘先生曾舉以勖予,予按其說良,然當為人占得朱雀空亡而不得地者,年命上神沖克朱雀者,占鄉試得木局者,占會試得金局者,幹支并乘敗神者,縱然簾幕青龍諸吉入課傳,無益也。
六壬金口訣以方傳為主,觀其神将遁幹而占吉兇,亦頗有驗,惜其下卷歌括不甚醒,故習之者殊少。
昔者屏山大兄嘗以之射覆,似較大六壬為确。
又嘗考試,但得天官不受傷而克遁幹者,名曰官動,必取中,屢驗。
近于繼塘先生處,見《鴉池經》一冊,亦非金口訣之辭也。
金華府入詠門外有馬姓者,丙申年春向屏山大兄占流年,大兄曰:“此課極惡,夏日有跌撲之災。
”蓋驿馬克幹,又帶跌撲煞也。
馬姓司府中房科,府堂基甚立,階有數十級。
一日馬姓者失足跌下,二便出血,舁歸,即雲“奇哉!” 終 北海閑人按: 楊忠愍公,明臣楊繼盛,精于兵事、曆算、術數之學,因參劾權奸嚴嵩被殺,谥忠愍。
阮芸苔公,清臣阮元,字芸苔,曆事乾隆、嘉慶、道光三朝,先後任浙江巡撫、兩廣總督,仕途、學術均有盛名,雖主刻《十三經注疏》。
一念之動之先,陰陽未分,吉兇何由而見?既動之後,則為先鋒,得推而測之者矣。
一念之動,不可不慎也。
推測之法有五,一曰誠意,意不誠則精神荒亂;二曰靜心,心不靜則妙人難通;三曰觀理,理不觀則專一隅;四曰測向,向不測則論雷同;五曰推義,義不推則數同膠柱。
” “數之吉兇,雖系于占類之所向,而數之變化,則在乎蔔者之精粗。
神以五氣旺衰而告之蔔,以六義吉兇而明之幹支,猶未蔔占也。
神明之告之行之,求其權在于蔔師,神告吉而師測以兇,神告兇而師測以吉,此謂之心不靜,而誤占人不淺矣。
聖賢之理,非止一隅,而學者之心粗,隻宜兩片。
遂使神化軋粘,奇文隐合,此又非占者之過,乃學者膠柱鼓瑟也。
故先賢以未蔔之先,以觀其動,于其坐立之處,以察其方位。
然後洞察正時,詳格值事,合乎幹支三合年命,而四方八面,玲珑剔透,不使絲毫窒礙為遺恨也。
學子用如是斷,能事畢矣。
戊辰又七月牧夫王謙識。
” 牧夫先生又論行人曰:“行人知其何時為,馬臨鬼地識其端。
蓋鬼者,病也。
”又解《中黃經》十一月醜将甲午日午時占行人,年四十二歲,幹上酉乘勾陳,三傳酉辰亥,《中黃經》以貴人逆轉取卯為門,門上神戌中有辛舍,克日,克行年上寅,又寅是酉舍,克日克行年,主不歸。
牧夫先生則曰:“此主行人在遠即不能來,況身有官非口舌勾留,如何得動?況幹乘馬作鬼,行年入墓,上見德祿,戀他鄉,何能得動也?” 《心鏡》占行人不知何方法,專看行人之行年所臨處定吉兇,《指南》遵之。
若不知行年則以支上神詳之,此法出于《龍首經》。
《龍首經》雲:“若不知行者年,以日為行處,以辰為行之地,日之神陰與神之神陰,與吉神與兇神并,即兇。
”按《龍首經》看日幹日支甚是,以辰為行處,尤為的确。
愚意以為即知行者年,亦當以日辰參看,而辰上之神并第四課皆可測其所在也。
讀《龍首經》知古人即以六壬選擇,今惟張九儀用之,所著《儀度六壬》又較《龍首經》為詳矣。
《通書》中不将日宜嫁娶以及人道、天道日、遊神等起例見于《龍首經》,而選擇豈數典忘其祖也久矣! 問:疑《龍首經》不知出于何時,觀《吳越春秋》内伍員、範蠡、文種諸占,惟引《金匮》、《玉門》,而不及《龍首》。
及葛洪《抱樸子》始有《龍首經》之名,顔之推《家訓》亦言及之,則其書殆出于晉時欤?近見孫湄如先生刊本,《自序》雲“考其官銜,知為漢人遺書。
”于是前疑頓釋。
宋仁宗最嗜六壬,故其時習此學者甚多,而以元轸、苗公達為最。
至徽宗、高宗時,邵彥和一出,又架諸人之上。
理宗時,有淩福之等本邵公之法作《畢法賦》,于是諸法鹹備,至平至當,一掃疑神疑鬼之習氣。
至今朝,則以六壬、三命諸術考試司天台之學生。
時有徐次賓者,精于其術,著《一字訣》、《玉連環》,皆六壬一脈相傳也。
至于《鳳髓靈》之節外生枝,《六壬通元》師巫邪說。
更有一知半解之人,偶然湊合,便立為法,無怪書愈多而愈晦矣,北齊顔之推曰:“世傳之書,皆出于流俗,言辭鄙淺,驗少妄多,然哉,然哉!”。
邵彥和先生所著《口鑒》,今無完本。
《斷案》散見于各書者,不多不全;予三十年來自徽而至杭,而蘇,而揚,各處搜羅,僅得二百餘課,其人斷語為後人改竄者時亦有之。
此淩福之所謂“後人恣己見,作繁文以雜其真者”是也。
考其自占動靜一課,知先生為衢州人,然查《衢州府志》無其姓名,嘗記相知者在衢州者訪此公遺書,而久不得。
讀楊忠愍公年譜,知公通三式之學,可見此學亦為君子所不棄。
晉之戴洋,唐之李靖,元之劉秉忠、耶律楚材,明之劉青田,皆粗其學。
因非渺見寡聞之輩所能精通者也。
予所見各書之言善六壬者,《吳越春秋》則載子胥、少伯、文種、公孫聖,《晉書》則載戴洋,《龍城錄》則載馮存澄,《五代史》則載梁太祖,《夷堅志》則載蔣堅,《稗史》則允升、堯山堂,《外紀》亦載朱允升,《徽州府志》則載程九圭,《松江府志》則載陳雨化,《蘇州府志》則載徐大衍、皇甫焯,《元史》則載劉文成,然古今書籍之言善六壬者,當不止此數人,奈予未之見耳。
馬端臨《文獻通考》之《論六壬》雲:“近世甯黾消息,而此術甚行。
”又雲:“《五代史》、《金銮密記》皆極言其驗。
”夫所雲《五代史》者,尚指《賀環傳》而言,而《金蠻密記》予所見者皆摘本,未知全部中所載雲何。
《畢法》以丁神帶月厭、天目、飛廉、大煞、墓庫、螣蛇而為本命者,宜祈禱上天星辰,庶免其兇。
天網自裹宜祈禱本命星辰。
鬼臨三四宜去邪作福,墓虎臨支宜召法官行遣,蓋本邵彥和為伊知縣占課而觸類旁通者也。
其課系癸亥日未将亥時,幹上酉,三傳未卯亥、常貴勾,龍戌加寅命,陰巳加行年,邵公命其露天謝罪七日,壽可少延,而未言其故。
予以管窺度之,蓋巳為日德生氣,宜修德也,乘太陰為禱祝;太常乘未發用亦為禱祝,加亥上,亥為天德,宜露天謝罪也;中傳貴為乘神祗乘太沖而制鬼,故可少延也。
其餘見《斷案》中,邵公為應貢元占前程,知其陰德洪泰,貴壽兩全。
為應秀才占前程,知其孝義有虧,壽元不久,此實課中觀此象,非附會之言也。
予屏山大兄往年亦習六壬,己未歲在金華時,曾為家雲友先生占壽并終身,得幹上亥水作太陰生壬,斷其得冥冥中之默佑。
雲友因雲:“十六歲時,夢至一處,遍堆書籍,随手抽閱,恰見己名上下注程起隆,字雲友,國學生,妻祝氏,三子一女,壽六十一。
”寤後告人,疑信相半,迨後一一不爽。
然則壽止六十有一矣。
果至六十一歲患痢甚危,自以為必死,堅不服藥,一日請其堂弟寄巢先生至床前,曰:“适見一人,手執片紙,上書程起隆有施藥施棺施陰骘文之小善,準延年一季,然則今可不死矣?夫一季為三個月,今雲延年一季者,意豈其三年乎?”次日其痢漸止,服藥乃痊。
果延三年而壽終,可見果報之不爽,而太陰生幹得冥冥中之默助,信而有征也。
歙有叔侄二人,交相為惡,唆訟詐财,欺孤滅寡,不可勝數。
其侄尤多淫惡,裡人畏之如虎。
戊午年夏月有常遭其淩虐者,占此二人為何結局,得甲寅日返吟,幹叔支侄,此定位也。
各受申克,既為死神,又兼暗鬼,德喪祿絕,蛇虎紛紛,豈能久乎?後二年其侄患病,衆鬼憑之,而言内有一女鬼尤厲。
蓋此女遭其淫後,被乃夫知之,推滋于河中死也。
又其亡兄亦來索命,蓋乾隆五十七年汪裡太為人回家葬祖,其兄分辦酒席,兼有資财,乃唆其兄與人争訟,藉此卷入己囊,緻其兄抱恨而卒,後淩虐兄之子,是以其兄不甘也。
患病月餘,藉草卧地,木盤盛食,伏而啜之,哼哼作豕聲而卒。
其叔見乃侄如此,次年往九華山進香,殆将忏悔,至羊叉,忽顧謂同伴之萬官曰:“人人說我是黑心,不能進香,今我何為?”語畢仆地而僵,天大雷電,以風屍即潰腐,其家既得兇信,扛梓往迎,而路途相左,仍以屍舁于背現青紫痕一道,人以為靈官鞭此擊雲。
丙辰年五月丁巳日,予蔔丙寅命人怙惡不悛,收成若何。
得幹上申,三傳申酉戌,合朱蛇,從申酉金而入火庫,命上又見敗神,知其必敗,兼帶火鬼、火煞、死神、死氣,命上卯為血忌,以為不出七年,當患火痰血光而亡。
誰知是持刀将手足劃破,向一汪姓者訛作,至經官理論,大耗其财,而劃破之處,血流不止,精神逐日消乏,恹恹而亡。
予始悟申金發用,刀也;酉為小刀,亦為血也;酉戌相害,酉卯相沖,戌為足,卯為手,手足受傷也。
初傳從幹上發出,引出許多不美,自戕也。
六合而變蛇雀也。
申為官符殺,故具訟也。
更異者,未沒之前數月好蹲于地,仰首視人,如犬之狀。
每一外出,群犬嘗吠而齧之。
此非戌為末傳墓幹之故欤?因備記之,即作果報觀可也。
予友鄭體功先生長于考據之學,嘗取邵公斷案一一疏明其所以然,所疏應貢元一課尤為詳細,發人神智不淺,又雠《心鏡》全部遺予,揚州盧繼塘先生見之,欽佩不已。
張繼秀先生名維桢,戊申副貢,又塘其外号也。
作文敏捷,頃刻而成一篇。
專于天文,兼精三式之法,阮芸苔先生為諸生時,向先生問終身,先生曾許為兩廣總督,今已如其言矣。
而先生謙謙自下,以為當時未有此言。
先生與泰州團蕉墩先生交好,團先生亦善六壬,嘗言:“占鄉試會試,課象雖吉,倘有一端未善,即不可許。
”其繼塘先生曾舉以勖予,予按其說良,然當為人占得朱雀空亡而不得地者,年命上神沖克朱雀者,占鄉試得木局者,占會試得金局者,幹支并乘敗神者,縱然簾幕青龍諸吉入課傳,無益也。
六壬金口訣以方傳為主,觀其神将遁幹而占吉兇,亦頗有驗,惜其下卷歌括不甚醒,故習之者殊少。
昔者屏山大兄嘗以之射覆,似較大六壬為确。
又嘗考試,但得天官不受傷而克遁幹者,名曰官動,必取中,屢驗。
近于繼塘先生處,見《鴉池經》一冊,亦非金口訣之辭也。
金華府入詠門外有馬姓者,丙申年春向屏山大兄占流年,大兄曰:“此課極惡,夏日有跌撲之災。
”蓋驿馬克幹,又帶跌撲煞也。
馬姓司府中房科,府堂基甚立,階有數十級。
一日馬姓者失足跌下,二便出血,舁歸,即雲“奇哉!” 終 北海閑人按: 楊忠愍公,明臣楊繼盛,精于兵事、曆算、術數之學,因參劾權奸嚴嵩被殺,谥忠愍。
阮芸苔公,清臣阮元,字芸苔,曆事乾隆、嘉慶、道光三朝,先後任浙江巡撫、兩廣總督,仕途、學術均有盛名,雖主刻《十三經注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