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壬瑣記

關燈
類神之生克有學,未必一一合拍也。

    玉藻金英一書雖然詳細亦須節取(後有脫漏) 元武,予亦常應六合。

    蓋六合為和合會合之象耳。

    往年有考驗行人一篇,皆四書集句,今已失之。

    占音信雖以朱雀為主,然勝光、信神、天雞皆可參看,得朱雀加于上,信到必速,加于幹上反遲。

    凡朱雀入傳而見丁馬,朱雀三合之期必至。

     占疾病亦須兼看類神,若類神不現,則可照常法斷也。

    予昔年為人占母病,見官鬼旺而無制,以為不宜,複一月而全愈。

    複取課式詳雲:蓋三傳官鬼生占人年命上之父母故也。

    因思《畢法賦》有“父母空亡,占父母病必死;占子息之病無畏。

    ”之言,是占病要看類神,《畢法賦》已言之矣。

     饒公亮彩以《心鏡》為秘書,吳公稼雲以《未悟》及《管子神書》為秘書。

    二公談論六壬常意見不合,然透《心鏡》者,占驗較多,予見吳公占驗,占驗惟甲子年八月十二日丙子占歙縣中舉幾人,得伏吟課,吳公曰:“當中五人!”予與饒公竟莫測其課理,叩問吳公,公大笑而不言,迨榜發竟應。

     是科江名九先生銘中式第二十名,先是六月甲子日未将辰時,江象坤兄為其占鄉試,斷其必中,予與饒公嫌青龍内戰,朱雀空亡,俱未敢許。

    迨榜發,報雲。

    饒公來問予,曰:“此粗心斷課之過也。

    夫青龍是官星相氣,朱雀” (以下脫漏十九字)加年命之下,末見太陽,不以幕貴為墓論,予以為深服饒公之好學,所謂因敗而成者其勢進。

     斬關課,諸書惟言利于隐遁、逃亡、出行、厭禱、合藥、書符等事,殊不知亦利于行師。

    《五代史?賀環傳》雲:事郓州朱宣為都指揮使,梁太祖攻朱瑾于兖州,先遣環與賀懷割、柳存等,以兵萬一人攻兖州,環趨待賓館,欲絕梁饷道。

    太祖略地至中州,得降卒,言環等兵趨待賓館矣。

    以六壬占之,得斬關,以為吉,乃選精兵疾馳百裡,期先至待賓館以逆環,而原黑夜失道,且至巨野東,過環兵,擊之,環兵大敗,梁兵急追之,環顧路窮,登冢大呼曰:“我賀環也,可弗殺我。

    ”太祖馳騎取之。

     獨足課最不吉,邵公為人占買賣得此為獨足,宜舟行不利陸行,舟行必加倍獲利,是說也,予未嘗試,未敢以為必然。

    往日理中有為衆事而執用己财者,因向予占向公家肯認還否,得獨足課,予曰:“重重脫氣,玩一獨字,是爾一人耗财,公家不肯認還也。

    ”又六安張序東翁辛未年占代辦六霍口岸,得獨足課,予曰:“獨足難行,重重脫敗,定不如意。

    支為店業,既乘敗神,已為廢岸。

    三傳再敗,無可挽回矣。

    ”二傳俱驗。

     獨足課主傷子息,庚申年三月一人占門樓倒塌主何吉兇,(此處脫漏十餘字) (此處脫漏十餘字)家病者五人,是日交立夏,疊疊死氣作六合,兇危極矣。

     二煩課諸書極言其兇,予為人占升遷,之未見有甚大兇處。

    因思日宿即太陽,人所易知。

    月宿乃太陰,太陰有遲疾,其躔度過宮,人所難曉。

    古法正月朔起室,二月朔起奎雲雲,而天上太陰躔度六合諸書,以訛承訛,所雲某月某日月宿在某宮者,又何嘗在宮也,乃紛紛言其大兇,知其并非欲驗,不過相沿舊說而矣,大抵二煩課,從三交課中來,凡得三交課,須查七政時曆書,此日此時太陰躔度果在子午卯酉宮而發用者,方不錯。

     其天寇卦,月宿加離辰死,其卦月宿在天罡,皆以七政時憲書中躔度為準,不可草率。

     占此現彼,壬課最多。

    憶戊午科七月,予在杭州,德安孝廉餘梅波先生蔔來年會試,得丙子日返吟,死神加幹,死氣入傳,皆為日鬼,常作德絕,予曰:“此課會試而應人口夭亡。

    ”先生驚問:“何人?”予不便直言,答以兄弟等輩。

    惟私謂予友鄭體功先生、吳友陶先生曰:“梅波先生不能過十日矣。

    ”十日果殃于場田竹溪寺。

     又乙庚申年十二月予客儀征,族兄宰傳占來年專官,得壬戌日返吟課,德喪祿絕,鬼臨三四,且死神死氣各在幹支,是大兇象。

    觀其捐官且緩,急宜照應人口,保重自家,蓋本命壬申加寅,為入反鬥,而辰鬼……恐婦人……(以下脫漏十餘字)惟憶其妻之母向來周到,次年夏月無故自經,及回煞……身……不可見,大驚失色,越六日即雲“異哉!”。

     大抵事關緊迫,則神明不報所問之事而報未問之事也。

    猶神告人曰:“大限已終,何必求名?” 不獨占此現彼,又有來人心懷數事,欲占類事,殊不知神将于第一課中俱報者,不可不察。

    此即王遠知所“人止問我一事,殊不知此課事事可問,事事可斷。

    蓋世人來,已将他通身逐件包括在課中。

    ”之意。

     戊午年八月浙江鄉闱之後,蘭溪柳書旂先生于十九日庚戌先報子時占乃尊己酉命在家安否,再報未時占自身丙子命今科中否。

    予見子時第一課幹為尊長上得青龍戲水,初傳醜上是父母,中傳申是其長生,末傳子是其帝旺,定主安康。

    命上醜墓遁丁神,不過瘿大為患耳。

    又因青龍戲水,主東事,子水為子孫是因子孫而有東事也。

    子是書旅先生本命乘龍,由是行年為日祿,年命與辰土旬首結一子孫水局,更主因子命子孫而有耋事,而緻東也。

    朱雀雖不現,卻乘月建加長生,緣子時第一課即應高中,不必推第二課而知矣。

    是科果中,其父病痰火而年安。

     吾徽賣蔔者占病不言吉兇,而壽言祭禱,此實向來陋習,然《周易》有“用史巫之辭”,則亦未可盡非。

     壬子年未月庚申未将辰時有占兄丙寅病者,予曰:“日幹加巳,而巳複加寅命,并丁馬克幹,于是往東南方得病,巳為婦,乘太常為孝服,八專主淫佚,醜墓發用,縱有淫佚之心,而無淫佚之實,得毋往東南方見孝服婦人而動心,故得病乎?”巳為生氣非鬼,而幹支乘死氣巳火,為巳火之夫,既來疊疊脫幹,是其乃夫之鬼不依也。

     然究竟夫鬼病無憂,太常須祭禱,脫多宜補劑自愈。

    此人因由郡中回家,行至洲沙橋,見一孝服之婦,而評價甚亵,到家即病,日漸昏沉。

    其家問予,問之不答,乃訪所同行者,始得其詳。

    次日病人忽作呓語,似嫠婦之夫憑身,責其出亵言者也。

    其家祭禱方安,兼服芪術而愈。

     又是年七月壬辰命人從武陵得疾與婦者,其侄來占之。

    午将辰時得丙申日,三傳子亥戌,予因蛇墓加支帶天目,天後為鬼,既從墓上發傳,主有女祟纏身,所以昏沉不醒。

    幹上小吉,可以制鬼,中傳功曹長生,末傳天罡雖空,卻是本命,可以沖去戌墓,又向三陽格,皆主無慮。

    然未為祭祀,須用史巫送之,此人因遊西湖花神廟,見塑容端麗,竟動癡情,由是得疾沉重。

    後乃祭送而安。

    可見天間實有鬼神,吾人一言一動,不可不慎也。

     怪為聖人所不語,然既現于課傳,不能不告之,使其趨避,辛酉年五月有鄭姓占宅中何年得子,予見天目煞臨幹帶丁神克子息,斷其家中有怪,難為子息。

    鄭雲去年往九華進香,誰知帶一怪而回,擾鬧不已,夫婦同床則鬧尤甚。

    予曰:“中末空亡,不久自去,去後方能得子。

    果應。

     又乙醜年九月,予客蘭溪,有三五秀才占宅,内一藍姓者,占得天目加支,又帶火怪、光影等煞,斷其家有狐怪放火光,衆人佩服,求禳解之法,予勸其行德以壓之,今不知若何矣。

    此二課惜失記日時。

     然天目臨支,亦有未見應者。

     丙辰年四月乙未日,族人有名希賢者,庚午年生,占宅得伏吟課,白虎乘天目墓庫加支發用,主有伏屍為患。

    課傳純财,克去行年上子水印绶,斷不可居。

    希賢于袖中出一課,系十年前羅日亭先生為其占宅,丁卯日卯将未時,亦斷其宅有伏屍不利。

    然其家并無響動怪異之事,惟人丁蕭索,孤寡零丁,希賢越丙午年亦殃,究竟有無伏屍與否,終不得而知也。

     羅日亭先生學問淵博,知醫,善六壬。

    每遇疑難之病,必以六壬決之。

    徽人稱之曰“半仙”。

    吾鄉去先生之居僅二十餘裡,惜未及門求教,是一憾事。

    予姐丈之父汪又瞻先生少年得一怪病,耳中如聞人雲“齊桓公、晉文公,皆霸諸侯也。

    ”目中便見一霸字,初小後大,極于彌天匝地,而人便暈絕,次日方醒,即瞬目亦見之,每月三五次如此,群醫俱莫名其病,乃延日亭先生診之,先生診後占曰:“此怪痰為患也!不必服藥,宜飲高梁酒百斤便愈。

    ”如其言飲之,未至百日已愈,乃不複飲。

    一日遇日亭先生于他處,告以未飲百斤已愈。

    先生曰:“爾病雖愈,但飲酒不如數,則根終未除,老年因喉痰亡。

    ”後至七十八歲,果如其言,其脈理數學之精如此。

     距呈坎縣五裡,曰楊幹,有王牧夫先生者,六壬尤精。

    先生名謙,号師孝,又号種道道人,久客維揚,求占等戶外之屢常滿所。

    有《六壬占驗存略》兩冊,斷法專重取象,與吳稼雲先生見解相同,其貴人起例,壬全在日晝用卯,夜用巳,餘日與諸本相同。

    其論行年,間有取行年上神之上神者,令人不解。

    如六十歲行年在醜,醜上見巳,不以巳論吉兇,而以巳上之酉斷吉兇也。

     都轉盧雅雨先生見曾亦知六壬,嘗請牧夫先生占升遷,辰時醜将得丁卯日,三交課,三傳酉子卯,盧公以為三傳遞生人舉薦,必升。

    先生曰:“生我者閉口,不能顯薦。

    況年命皆在未,乘戌空亡,不能着實,何能升遷?三傳乃大概之象,年命方切己耳。

    ”後果未升,丙子年九月占課,壬午冬告仕。

    而同按年命乘空虛而不實,斯開一種新法門,予嘗試之有驗,其閉口不能顯薦,亦屬《畢法》所未備。

     家惠蒼小阮好六壬,常借各種書遺予,及為山東固堤店巡檢,猶寄牧夫先生論六壬數則,今從笥中檢出,備錄于後,以免遺亡。

     牧夫先生曰:“生合有情,必搜其本。

    刑克無情,必究其根。

    則富貴窮通,可以據數而言之矣。

    天時者動也,吉兇悔吝生乎動。

    時,一念之動也;未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