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豚
關燈
小
中
大
解。
不知仲聖早經自作注釋,曰加溫針,必驚也,曰醫以火迫劫之,亡陽必驚狂,曰奔豚,……皆從驚發得之。
合而觀之,則燒針所以發奔豚之理甯非至明?故以經解經,反勝贅說多多。
惟其人腸中本有宿氣,待時而動,此乃可斷言者也。
雖然,餘之假說,尚不止于此。
設閱者能稍耐煩,容當續陳其義。
餘曰:此上所述之奔豚病為第一種奔豚,更有第二種奔豚與此稍異,即奔豚湯所主之奔豚病是也。
此二種奔豚乃同源而異流者。
同源者何?蓋同種因于腹中之瓦斯是也。
異流者何?蓋一則逆大動脈而犯心藏,一則溢入淋巴管,逆胸導管亦犯心藏,甚且犯胸與咽喉。
師曰:奔豚病,從少腹起上沖咽喉,發作欲死。
又曰:奔豚氣上沖胸,腹痛,往來寒熱,奔豚湯主之。
即是此一種犯淋巴系之奔豚。
試更詳為之證,胸導管之上端适當胸部,其位高于心髒,故曰上沖胸,而不僅曰上至心,此可證者一也。
咽中如有炙脔者,屬半夏厚樸湯證,其病在咽喉部分之頸淋巴系,屬少陽,與此處所謂上沖咽喉極相類,此可證者二也。
淋巴系病即中醫所謂少陽病,少陽病以寒熱往來為主證,故曰往來寒熱,奔豚湯主之,此可證者三也。
試察奔豚湯方内有半芩姜草,酷如少陽之主方小柴胡湯,此可證者四也。
吾師曾用奔豚湯原方治愈此種奔豚病,其案情詳《金匮發微》。
讀者欲知其詳,請自檢之,此可證者五也。
有此五證,此第二種奔豚病乃告成立。
是故姑以六經言,二種奔豚病同生于太陰,一則發于太陽,一則發于少陽。
以生理言,兩種奔豚病同生于腸中瓦斯,一則發于循環系,一則發于淋巴系。
考之實例,發于循環系者多,發于淋巴系者少,故桂枝加桂湯之用,常較奔豚湯為廣。
東哲有言曰:奔豚主劑雖多,特加桂湯為最可也。
即緣此故耳。
至奔豚病之劇者,其逆氣同犯循環淋巴二系,亦屬可能之事,故用方亦不妨并合。
筆述至此,奔豚病似可告一段落,徜有讀者更欲追問腸中瓦斯之所由來,太陰病之所由成,我又安得無言?曰:以生理言,腸中瓦斯之成,實由于胃乏消化力,即西醫所謂消化不良症是也。
故欲治腸,當先健胃。
猶欲求流之長,必先浚其源。
雖然,是乃粗淺之言,不值一笑,今當進一步從心理方面言,曰:腸胃機能之所以不良者,乃憂思傷感有以造成之耳。
試觀吾人偶逢憂傷,則食不下,即下亦不能化,可作明證。
故中醫謂憂能傷脾,又謂脾主運化,猶言憂令人消化不良也。
本此,用敢不揣胃昧。
續伸仲聖之說曰:奔豚病,皆從驚恐發之,而從憂傷積之。
蓋發于驟,而積于漸也。
讀者試将前案吾師治驗例及本案拙案例合而考之,可知吾所言者,皆實驗之論,非玄想之談。
又吾師之案與拙案較,在治法上言,有一不同之點在。
讀者明眼,諒早已燭之。
如其未也,不妨略予思考,得之,然後接閱下文,與吾所言者對勘,此乃治學之一法,添趣之一術也。
吾師前案先用吳茱萸合理中湯,繼用桂枝加桂湯納半夏,拙案則由桂枝加桂湯漸移作厚樸生姜甘草半夏人參湯加桂,一往一來,彼順此逆。
易言之,吾師先治其本,後圖其标,餘則先治其标,後圖其本,與 上卷葛根芩連湯證,師用退一步法,餘用進一步法者,遙遙對映,正可相得益彭。
學者當知一病之來,每非一方可奏全功,見其實則進,慮其虛則退;惟其急則顧标,因其緩則保本。
必也進退合度,标本無誤,病乃速已。
抑進退之外,尚有旁敲側擊之法,标本之間,更有中氣逆從之調。
一隅三反,又豈待焦唇之喋喋乎? 曹穎甫曰:治病不經實地考驗,往往失之懸斷。
孟子有言:為高必自邱陵,為下必因川澤。
今佐景乃因仲師所言之病情,進而求其所以然,則見證用藥,随在有得心應手之妙,要不惟奔豚為然也。
又按奔豚向稱腎積,而方治實為肝病。
陳修園謂奔豚湯暢肝氣而逐客邪,黃坤載發明桂枝解達肝郁,按中所述某同學所言肝氣亦自有理。
但以奔豚證屬肝病則可,泛稱肝病,并不知為奔豚證則不可耳。
不知仲聖早經自作注釋,曰加溫針,必驚也,曰醫以火迫劫之,亡陽必驚狂,曰奔豚,……皆從驚發得之。
合而觀之,則燒針所以發奔豚之理甯非至明?故以經解經,反勝贅說多多。
惟其人腸中本有宿氣,待時而動,此乃可斷言者也。
雖然,餘之假說,尚不止于此。
設閱者能稍耐煩,容當續陳其義。
餘曰:此上所述之奔豚病為第一種奔豚,更有第二種奔豚與此稍異,即奔豚湯所主之奔豚病是也。
此二種奔豚乃同源而異流者。
同源者何?蓋同種因于腹中之瓦斯是也。
異流者何?蓋一則逆大動脈而犯心藏,一則溢入淋巴管,逆胸導管亦犯心藏,甚且犯胸與咽喉。
師曰:奔豚病,從少腹起上沖咽喉,發作欲死。
又曰:奔豚氣上沖胸,腹痛,往來寒熱,奔豚湯主之。
即是此一種犯淋巴系之奔豚。
試更詳為之證,胸導管之上端适當胸部,其位高于心髒,故曰上沖胸,而不僅曰上至心,此可證者一也。
咽中如有炙脔者,屬半夏厚樸湯證,其病在咽喉部分之頸淋巴系,屬少陽,與此處所謂上沖咽喉極相類,此可證者二也。
淋巴系病即中醫所謂少陽病,少陽病以寒熱往來為主證,故曰往來寒熱,奔豚湯主之,此可證者三也。
試察奔豚湯方内有半芩姜草,酷如少陽之主方小柴胡湯,此可證者四也。
吾師曾用奔豚湯原方治愈此種奔豚病,其案情詳《金匮發微》。
讀者欲知其詳,請自檢之,此可證者五也。
有此五證,此第二種奔豚病乃告成立。
是故姑以六經言,二種奔豚病同生于太陰,一則發于太陽,一則發于少陽。
以生理言,兩種奔豚病同生于腸中瓦斯,一則發于循環系,一則發于淋巴系。
考之實例,發于循環系者多,發于淋巴系者少,故桂枝加桂湯之用,常較奔豚湯為廣。
東哲有言曰:奔豚主劑雖多,特加桂湯為最可也。
即緣此故耳。
至奔豚病之劇者,其逆氣同犯循環淋巴二系,亦屬可能之事,故用方亦不妨并合。
筆述至此,奔豚病似可告一段落,徜有讀者更欲追問腸中瓦斯之所由來,太陰病之所由成,我又安得無言?曰:以生理言,腸中瓦斯之成,實由于胃乏消化力,即西醫所謂消化不良症是也。
故欲治腸,當先健胃。
猶欲求流之長,必先浚其源。
雖然,是乃粗淺之言,不值一笑,今當進一步從心理方面言,曰:腸胃機能之所以不良者,乃憂思傷感有以造成之耳。
試觀吾人偶逢憂傷,則食不下,即下亦不能化,可作明證。
故中醫謂憂能傷脾,又謂脾主運化,猶言憂令人消化不良也。
本此,用敢不揣胃昧。
續伸仲聖之說曰:奔豚病,皆從驚恐發之,而從憂傷積之。
蓋發于驟,而積于漸也。
讀者試将前案吾師治驗例及本案拙案例合而考之,可知吾所言者,皆實驗之論,非玄想之談。
又吾師之案與拙案較,在治法上言,有一不同之點在。
讀者明眼,諒早已燭之。
如其未也,不妨略予思考,得之,然後接閱下文,與吾所言者對勘,此乃治學之一法,添趣之一術也。
吾師前案先用吳茱萸合理中湯,繼用桂枝加桂湯納半夏,拙案則由桂枝加桂湯漸移作厚樸生姜甘草半夏人參湯加桂,一往一來,彼順此逆。
易言之,吾師先治其本,後圖其标,餘則先治其标,後圖其本,與 上卷葛根芩連湯證,師用退一步法,餘用進一步法者,遙遙對映,正可相得益彭。
學者當知一病之來,每非一方可奏全功,見其實則進,慮其虛則退;惟其急則顧标,因其緩則保本。
必也進退合度,标本無誤,病乃速已。
抑進退之外,尚有旁敲側擊之法,标本之間,更有中氣逆從之調。
一隅三反,又豈待焦唇之喋喋乎? 曹穎甫曰:治病不經實地考驗,往往失之懸斷。
孟子有言:為高必自邱陵,為下必因川澤。
今佐景乃因仲師所言之病情,進而求其所以然,則見證用藥,随在有得心應手之妙,要不惟奔豚為然也。
又按奔豚向稱腎積,而方治實為肝病。
陳修園謂奔豚湯暢肝氣而逐客邪,黃坤載發明桂枝解達肝郁,按中所述某同學所言肝氣亦自有理。
但以奔豚證屬肝病則可,泛稱肝病,并不知為奔豚證則不可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