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核承氣湯證
關燈
小
中
大
陽篇》中,要不過辨其為蓄水否耳,此其所以當從小便有無為辨也。
桃核承氣湯證其二 住毛家弄鴻興裡門人沈石頑之妹,年未二十,體頗羸弱。
一日出外市物,驟受驚吓,歸即發狂,逢人亂毆,力大無窮。
石頑亦被擊傷腰部,因不能起。
數日後,乃邀餘診。
病已七八日矣,狂仍如故。
石頑扶傷出見。
問之,方知病者經事二月未行。
遂乘睡入室診察,脈沉緊,少腹似脹。
因出謂石頑曰,此蓄血證也,下之可愈。
遂疏桃核承氣湯與之。
桃仁一兩生軍五錢芒硝二錢炙甘草二錢桂技二錢枳實三錢翌日問之,知服後下黑血甚多,狂止,體亦不疲,且能暖粥,見人羞避不出。
乃書一善後之方與之,不複再診。
【按】狂上體不疲者,以病者體弱不甚,而藥複适中病也。
即使病者體氣過虛,或藥量過劑,緻下後疲憊者,不妨用補劑以調之。
病家至此,慎勿驚惶,反令醫者不克競其技也。
桃核承氣湯證其三(附列門人治驗) 曹右住林蔭路初診十月二十二日經事六七月不來,鼻衄時作,腹中有塊,卻不拒按,所以然者,鼻衄宣洩于上故也。
阙上痛,周身骨節烘熱而咳,此病欲作于血,以其體實,宜桃核承氣湯加味,上者下之也。
川桂枝二錢制川軍三錢枳實二錢桃仁泥四錢生甘草錢半牛膝二錢全當歸二錢大白芍二錢 【按】桃核承氣湯亦餘所慣用而得效之方也。
廣益中醫院中,每多藜藿之婦女,經停腹痛而乞診。
其甚者更見鼻衄或吐血,所謂倒經是也。
餘苟察其非孕,悉以本方加減投之,必下黑污之物而愈,本案特其一例耳。
曹右約三十餘歲,面目黧黑,一望而知為勞苦之婦人也。
婦訴其苦,備如案述:乾咳不得痰。
其塊在少腹之左,久據不移,腹中痛,卻喜按。
假令腹中有塊而拒按,此為本湯的證,絕無可疑者。
今卻喜按,一則本湯之中否,實須細考。
餘以其鼻衄之宣洩為亡血家,法當導之使下,乃徑與本方,蓋處方之前,未嘗不躊躇審顧也!二診十月二十三日骨節烘熱已減,咳嗽亦除,癥塊已能移動,不如向之占據一方矣。
服藥半日,見效如此,非經方孰能緻之?川桂枝三錢枳實三錢當歸三錢制川軍四錢牛膝三錢白芍三錢桃仁四錢甘草三錢 【按】服藥半日雲者,蓋婦于昨日下午五時服藥,迄今日下午五時,方為一日,而今日上午九時婦即來二診故也。
婦謂其塊自原處略向上中方向移動,大便暢而未察其色,咳與烘熱均減,而夜寐以安。
夫不治其咳而咳差,不治其骨蒸而骨蒸減者,何也?所謂治病必求其本,今主病去,而客病随除也。
三日,婦未來。
四日,續來,曰:服二診方後,飯量增,體随舒快。
其塊更向上中方向移動,漸在腹之中道矣。
餘曰:若是甚佳,中道猶通衢,其塊易下矣。
曰:昨以便故,丐他醫施診,顧服藥後,今日反覺不舒,塊亦不動。
閱其案,曰:經閉,腹中痞塊,日晡潮熱,宿瘀内阻,胞脈不利,宜祛瘀為治。
藥為桃仁泥六錢,花槟榔三錢,兩頭尖二錢,大白芍三錢,青陳皮各錢半,川桂枝一錢,醋炒三棱莪術各三錢,紫丹參二錢,澤蘭葉三錢。
餘曰:案甚佳,方亦合,量又不徑,安得無效?婦堅請疏方。
餘曰:服二診之方可矣,安用多事為?五日,婦竟不複來。
閱者将虞其殆乎?餘則敢必其向愈。
顧本湯之用,必以病者之體實為前提,假令其人體虛,粗率投之,将得不償失,而贻後悔。
閱者請檢前述黃耆建中湯一案,容續陳其經過。
其案病者王女士自服治肺之藥乏效,堅請設法根治。
餘曰:根在乾血,當下之。
姑試以最輕之量,計桃仁泥三錢,制川軍一錢半,元明粉錢半分二次沖,加其他和平扶正之品。
二劑後,果下黑如河泥之物。
依理,此為病根之拔,正為佳兆,然而病者因是不能起床,胃納轉呆,精神又頹。
雖雲可用補益之藥以善其後,然而病家恐懼,醫更難于措手。
所謂得不償失者是也,閱者鑒之。
曹穎甫曰:桃核承氣作用正在能攻下耳。
二診後他醫所立方治攻而不下,安能奏效?時醫畏大黃若蛇蠍,真是不治之痼疾。
若王女士既下如污泥之惡物,病根已拔,雖胃呆神倦,不妨再用小建中以調之。
即不服藥,亦斷不至死,可以片言決也!
桃核承氣湯證其二 住毛家弄鴻興裡門人沈石頑之妹,年未二十,體頗羸弱。
一日出外市物,驟受驚吓,歸即發狂,逢人亂毆,力大無窮。
石頑亦被擊傷腰部,因不能起。
數日後,乃邀餘診。
病已七八日矣,狂仍如故。
石頑扶傷出見。
問之,方知病者經事二月未行。
遂乘睡入室診察,脈沉緊,少腹似脹。
因出謂石頑曰,此蓄血證也,下之可愈。
遂疏桃核承氣湯與之。
桃仁一兩生軍五錢芒硝二錢炙甘草二錢桂技二錢枳實三錢翌日問之,知服後下黑血甚多,狂止,體亦不疲,且能暖粥,見人羞避不出。
乃書一善後之方與之,不複再診。
【按】狂上體不疲者,以病者體弱不甚,而藥複适中病也。
即使病者體氣過虛,或藥量過劑,緻下後疲憊者,不妨用補劑以調之。
病家至此,慎勿驚惶,反令醫者不克競其技也。
桃核承氣湯證其三(附列門人治驗) 曹右住林蔭路初診十月二十二日經事六七月不來,鼻衄時作,腹中有塊,卻不拒按,所以然者,鼻衄宣洩于上故也。
阙上痛,周身骨節烘熱而咳,此病欲作于血,以其體實,宜桃核承氣湯加味,上者下之也。
川桂枝二錢制川軍三錢枳實二錢桃仁泥四錢生甘草錢半牛膝二錢全當歸二錢大白芍二錢 【按】桃核承氣湯亦餘所慣用而得效之方也。
廣益中醫院中,每多藜藿之婦女,經停腹痛而乞診。
其甚者更見鼻衄或吐血,所謂倒經是也。
餘苟察其非孕,悉以本方加減投之,必下黑污之物而愈,本案特其一例耳。
曹右約三十餘歲,面目黧黑,一望而知為勞苦之婦人也。
婦訴其苦,備如案述:乾咳不得痰。
其塊在少腹之左,久據不移,腹中痛,卻喜按。
假令腹中有塊而拒按,此為本湯的證,絕無可疑者。
今卻喜按,一則本湯之中否,實須細考。
餘以其鼻衄之宣洩為亡血家,法當導之使下,乃徑與本方,蓋處方之前,未嘗不躊躇審顧也!二診十月二十三日骨節烘熱已減,咳嗽亦除,癥塊已能移動,不如向之占據一方矣。
服藥半日,見效如此,非經方孰能緻之?川桂枝三錢枳實三錢當歸三錢制川軍四錢牛膝三錢白芍三錢桃仁四錢甘草三錢 【按】服藥半日雲者,蓋婦于昨日下午五時服藥,迄今日下午五時,方為一日,而今日上午九時婦即來二診故也。
婦謂其塊自原處略向上中方向移動,大便暢而未察其色,咳與烘熱均減,而夜寐以安。
夫不治其咳而咳差,不治其骨蒸而骨蒸減者,何也?所謂治病必求其本,今主病去,而客病随除也。
三日,婦未來。
四日,續來,曰:服二診方後,飯量增,體随舒快。
其塊更向上中方向移動,漸在腹之中道矣。
餘曰:若是甚佳,中道猶通衢,其塊易下矣。
曰:昨以便故,丐他醫施診,顧服藥後,今日反覺不舒,塊亦不動。
閱其案,曰:經閉,腹中痞塊,日晡潮熱,宿瘀内阻,胞脈不利,宜祛瘀為治。
藥為桃仁泥六錢,花槟榔三錢,兩頭尖二錢,大白芍三錢,青陳皮各錢半,川桂枝一錢,醋炒三棱莪術各三錢,紫丹參二錢,澤蘭葉三錢。
餘曰:案甚佳,方亦合,量又不徑,安得無效?婦堅請疏方。
餘曰:服二診之方可矣,安用多事為?五日,婦竟不複來。
閱者将虞其殆乎?餘則敢必其向愈。
顧本湯之用,必以病者之體實為前提,假令其人體虛,粗率投之,将得不償失,而贻後悔。
閱者請檢前述黃耆建中湯一案,容續陳其經過。
其案病者王女士自服治肺之藥乏效,堅請設法根治。
餘曰:根在乾血,當下之。
姑試以最輕之量,計桃仁泥三錢,制川軍一錢半,元明粉錢半分二次沖,加其他和平扶正之品。
二劑後,果下黑如河泥之物。
依理,此為病根之拔,正為佳兆,然而病者因是不能起床,胃納轉呆,精神又頹。
雖雲可用補益之藥以善其後,然而病家恐懼,醫更難于措手。
所謂得不償失者是也,閱者鑒之。
曹穎甫曰:桃核承氣作用正在能攻下耳。
二診後他醫所立方治攻而不下,安能奏效?時醫畏大黃若蛇蠍,真是不治之痼疾。
若王女士既下如污泥之惡物,病根已拔,雖胃呆神倦,不妨再用小建中以調之。
即不服藥,亦斷不至死,可以片言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