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耆建中湯證

關燈
黃耆建中湯證(附列門人治驗) 王女士初診經停九月,咳嗆四月,屢醫未效。

    按診脈象虛數,舌苔薄膩,每日上午盜汗淋漓,頭暈,心悸,胸悶,脅痛,腹痛喜按,食少喜嘔,夜寐不安,咳則并多涎沫。

    證延已久,自屬纏綿。

    拟先治其盜汗,得效再議。

     川桂枝一錢大白芍二錢生甘草八分生姜一片紅棗四枚粽子糖四枚全當歸二錢花龍骨四錢先煎煅牡蛎四錢先煎 【按】病者王女士為友人介紹來診者,年齡十六,經停始于今春,迄今約九月矣。

    诘其所以,答謂多進果品所緻。

    察其皮色無華,咳嗆不已,緩步上梯,竟亦喘息不止。

    他狀悉如脈案所列,蓋流俗所謂乾血痨也。

    曾曆訪中西名醫,遍求村野丹方,顧病勢與日俱增,未如之何焉。

    餘初按其脈,即覺細數特甚。

    按表計之,每分鐘得一百四十餘至,合常人之脈搏恰強二倍。

    依舊說,此為木火刑金,兇象也。

    依新說,肺病貧血甚者,脈管縮小故也,其預後多不良雲雲。

    據述在家終日踡卧被中。

    如是則惡寒稍瘥。

    餘相對之頃,實難下藥。

    乃默思本證之癥結有三:經停不行,其一也;肺病而咳,其二也;腹痛惡寒而盜汗,其三也。

    将用攻劑以通其經乎,則腹無癥瘕,如虛不受劫何?将用肺藥以止其咳乎,則痨菌方滋,如頑不易摧何?無已,姑治其腹痛惡寒而盜汗,用當歸建中湯合桂枝龍骨牡蛎法,疏極輕之量以與之。

    棕子糖者,即饴糖所制,糖果店所售,較用饴糖為便捷,此吾師法也。

    病家持此方箋以購藥,藥鋪中人又笑曰糖可以為藥,此醫可謂幽默矣。

     越三日,病者來覆診,喜出望外,欣然告謝。

     二診三進輕劑當歸建中湯加龍骨牡蛎,盜汗已除十之三四,腹痛大減,惡風已罷,胸中舒适,脈數由百四十次減為百二十次,由起伏不定轉為調勻有序,大便較暢,咳嗽亦較稀,頭暈心悸略瘥。

    前方尚合,惟量究嫌輕。

    今加重與之,俟盜汗悉除,續謀通經。

     炙黃耆三錢川桂枝錢半肉桂心二分炙甘草錢半大白芍三錢全當歸四錢生姜二片紅棗八枚粽子糖六枚龍骨六錢先煎牡蛎八錢先煎 【按】病者曰:吾初每夜稍稍動作,即覺喘息不勝,自服前方三小時後,喘息即定,雖略略行動,無損矣。

    三服之後,恙乃大減。

    向吾進飯半盅,今已加至一全盅矣。

    餘初以為腹痛稍定,即為有功,不意咳嗽亦差,脈搏反減而調。

     又越三日,病者來三診,神色更爽于前,扶梯而上,已無甚喘急之狀。

    詢之,答謂盜汗悉除。

    惡風已罷,日間喜起坐,不嗜卧矣。

    飯量由一盅加至一盅有半。

    而其最佳之象,則尤為脈數由百二十至,減為百十有四至,咳嗽亦大稀,舌苔漸如常人。

    餘乃改用潤肺養陰甯咳化痰之劑,如象貝、杏仁、款冬、紫苑、麥冬、沙參之屬。

    五劑竟無進退。

    後有老醫诏餘曰:子之棄建中而用貝杏者,誤也。

    若是之證,當換箋不換方,雖服之百日,不厭其久也。

    餘謹志而謝之。

     于此有一重要問題之發生,不容擱置而勿論焉,問題維何?即所謂陽虛虛勞,陰虛虛勞之辨是也。

    後賢多謂古時所患虛勞多屬陽虛虛勞,宜建中劑。

    今世所患虛勞,多屬陰虛虛勞,宜養陰劑。

    二者誤用,禍如反掌雲雲。

    而《蘭台軌範》之說,則較為近理。

    《軌範》曰:古人所雲虛勞,皆是純虛無陽之證,與近日之陰虛火旺,吐血咳嗽者,正相反,誤治必斃。

    今日吐血咳嗽之病,乃血證,雖有似虛勞,其實非虛勞也。

    又曰:小建中湯治陰寒陽衰之虛勞,正與陰虛火旺之病相反,庸醫誤用,害人甚多,此咽幹口燥,乃津液少,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