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證
關燈
小
中
大
】夫麻疹以透淨為吉,内伏為兇,盡人所知也。
而透之之法卻有辨别。
蓋痧毒内伏,須随汗液乃能外出。
而汗液寄汗腺之内,須随身熱乃能外泌。
故痧前之身熱乃應有之現象。
惟此種身熱亦有一定之标準,過低固不可,過高亦不佳。
事實上過高者少,過低者多。
故用藥宜偏于溫,萬不可濫用涼劑以遏之。
及痧毒正發之時,小兒身熱往往過度,與未發前成反比。
不知身熱過重又妨痧毒之外透。
此時熱迫肺部則喘急,熱蒸汗腺則汗出,熱灼心君則神昏,熱熏痰濁則幹咳,此為麻杏甘石之的證,重劑投之,百發百中,又豈平淡之藥所能及哉?疹病之兼喉病者,中醫謂之爛喉痧,西醫稱之曰猩紅熱。
丁甘仁先生擅治此病,其治法大意,略曰喉痧當以痧為本,以喉為标,但求痧透,則喉自愈,可謂要言不繁。
而本湯之治喉痧所以得特效者,即此故也。
本湯條文曰:發汗後(又曰下後)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雲雲。
而或者欲易之為無汗而喘,大熱者。
不知麻黃湯證,由或未發熱進為發熱,其證勢為由郁而發。
麻杏甘石湯證,由身大熱轉為身無大熱,其證勢為由表入裡。
惟其逐漸由表入裡,由寒化熱,故無汗漸轉為汗出。
獨其喘則必不除。
然後知熱喘二字實為本湯之主證。
得此一隅,庶幾三反。
而經文何必塗改之耶!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證其四(附列門人治驗) 王左乳蛾雙發,紅腫疼痛,妨于咽飲,身熱,微微惡風,二便尚自可,脈微數,舌微绛,宜辛涼甘潤法。
薄荷一錢後下杏仁三錢連翹二錢象貝三錢桑葉二錢生草錢半赤芍二錢蟬衣一錢僵蠶三錢炙桔梗一錢馬勃八分牛蒡二錢活蘆根一尺去節另用玉鑰匙吹喉中 【按】當九十月燥氣當令之時,喉病常多,其輕者但覺喉中梗梗然仿于咽飲,其略重者則咽喉兩關發為乳蛾,紅腫如桃。
西醫稱此為扁挑腺腫,但須照上列方随意加減,可以一劑知,二劑已。
蛾退之後,悉如常态。
至若乳蛾漸由紅種而化白腐,或生白點,可加玄參一味以治之,其效如神。
若更由白腐而化膿,乃可用刺法,使膿出亦愈。
然使早用辛涼甘潤,必不至如此地步,此辛涼甘潤法之所以可貴也。
有一派喉科醫生治喉,喜用苦寒之藥,如闆藍根、川連、地丁、人中黃之屬。
服後,雖可暫折邪氣,每緻郁而不宣,牽延時日,甚或轉變重症,至堪危慮。
凡患乳蛾因服苦寒藥不解,續進辛涼甘潤藥者,則見效必較緩,甚或初劑二劑竟毫不見效,餘試之屢矣。
又有一派醫生治喉,喜用重膩育陰之藥,如生地、麥冬、石斛、沙參之屬,竟重用至八錢一兩者。
以此治乳娥,亦不能速愈。
友人謝君維岐籍隸吳縣,患喉痛小恙,名醫與以育陰重劑,多費而少效。
餘卒用辛涼輕劑,一服見功,二服全愈,此辛涼甘潤法之所以可貴也。
辛涼甘潤乃仲聖大法,溫熱家不過伸言之耳。
葉氏《幼科醫案》曰:春月暴暖忽冷,先受溫邪,繼為冷束,咳嗽痰喘最多。
……夫輕為咳,重為喘,喘急則鼻掀胸挺。
此實麻杏甘石湯之的證,使及時投以麻杏甘石湯重劑,則藥到病除,何緻有逆傳心包之危?依佐景臨床所得,本湯證以小兒患者居多,且多發在冬春之間,與夫白虎加桂枝湯證之多發于夏日及大人者,悉相反,與葉氏所言頗合,是葉氏乃明知麻杏甘石湯者也。
吳氏鞠通亦知之,故雖在《條辨》上焦中焦二篇隐而不言,及在下焦篇第四十八條,即不複藏匿。
曰:喘,咳,息促,吐稀涎,脈洪數,右大于左,喉啞,是為熱飲,麻杏甘石湯主之。
然則溫熱諸家果能識宜施用辛涼甘潤法之麻杏甘石湯證,并即以為基礎,更從而變化之,擴充之,欲自成為廣義之溫病學說,實無疑義。
惜乎不肯道破根源耳。
故餘敢作公平之論,曰:溫熱家立說并非不可,時方輕方并非全不可用,但當明其與傷寒經方間之師承貫通處,然後師經方之法,不妨用時方之藥,且用之必更神驗,此為親曆之事實,所可忠告于同仁者也。
而透之之法卻有辨别。
蓋痧毒内伏,須随汗液乃能外出。
而汗液寄汗腺之内,須随身熱乃能外泌。
故痧前之身熱乃應有之現象。
惟此種身熱亦有一定之标準,過低固不可,過高亦不佳。
事實上過高者少,過低者多。
故用藥宜偏于溫,萬不可濫用涼劑以遏之。
及痧毒正發之時,小兒身熱往往過度,與未發前成反比。
不知身熱過重又妨痧毒之外透。
此時熱迫肺部則喘急,熱蒸汗腺則汗出,熱灼心君則神昏,熱熏痰濁則幹咳,此為麻杏甘石之的證,重劑投之,百發百中,又豈平淡之藥所能及哉?疹病之兼喉病者,中醫謂之爛喉痧,西醫稱之曰猩紅熱。
丁甘仁先生擅治此病,其治法大意,略曰喉痧當以痧為本,以喉為标,但求痧透,則喉自愈,可謂要言不繁。
而本湯之治喉痧所以得特效者,即此故也。
本湯條文曰:發汗後(又曰下後)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雲雲。
而或者欲易之為無汗而喘,大熱者。
不知麻黃湯證,由或未發熱進為發熱,其證勢為由郁而發。
麻杏甘石湯證,由身大熱轉為身無大熱,其證勢為由表入裡。
惟其逐漸由表入裡,由寒化熱,故無汗漸轉為汗出。
獨其喘則必不除。
然後知熱喘二字實為本湯之主證。
得此一隅,庶幾三反。
而經文何必塗改之耶!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證其四(附列門人治驗) 王左乳蛾雙發,紅腫疼痛,妨于咽飲,身熱,微微惡風,二便尚自可,脈微數,舌微绛,宜辛涼甘潤法。
薄荷一錢後下杏仁三錢連翹二錢象貝三錢桑葉二錢生草錢半赤芍二錢蟬衣一錢僵蠶三錢炙桔梗一錢馬勃八分牛蒡二錢活蘆根一尺去節另用玉鑰匙吹喉中 【按】當九十月燥氣當令之時,喉病常多,其輕者但覺喉中梗梗然仿于咽飲,其略重者則咽喉兩關發為乳蛾,紅腫如桃。
西醫稱此為扁挑腺腫,但須照上列方随意加減,可以一劑知,二劑已。
蛾退之後,悉如常态。
至若乳蛾漸由紅種而化白腐,或生白點,可加玄參一味以治之,其效如神。
若更由白腐而化膿,乃可用刺法,使膿出亦愈。
然使早用辛涼甘潤,必不至如此地步,此辛涼甘潤法之所以可貴也。
有一派喉科醫生治喉,喜用苦寒之藥,如闆藍根、川連、地丁、人中黃之屬。
服後,雖可暫折邪氣,每緻郁而不宣,牽延時日,甚或轉變重症,至堪危慮。
凡患乳蛾因服苦寒藥不解,續進辛涼甘潤藥者,則見效必較緩,甚或初劑二劑竟毫不見效,餘試之屢矣。
又有一派醫生治喉,喜用重膩育陰之藥,如生地、麥冬、石斛、沙參之屬,竟重用至八錢一兩者。
以此治乳娥,亦不能速愈。
友人謝君維岐籍隸吳縣,患喉痛小恙,名醫與以育陰重劑,多費而少效。
餘卒用辛涼輕劑,一服見功,二服全愈,此辛涼甘潤法之所以可貴也。
辛涼甘潤乃仲聖大法,溫熱家不過伸言之耳。
葉氏《幼科醫案》曰:春月暴暖忽冷,先受溫邪,繼為冷束,咳嗽痰喘最多。
……夫輕為咳,重為喘,喘急則鼻掀胸挺。
此實麻杏甘石湯之的證,使及時投以麻杏甘石湯重劑,則藥到病除,何緻有逆傳心包之危?依佐景臨床所得,本湯證以小兒患者居多,且多發在冬春之間,與夫白虎加桂枝湯證之多發于夏日及大人者,悉相反,與葉氏所言頗合,是葉氏乃明知麻杏甘石湯者也。
吳氏鞠通亦知之,故雖在《條辨》上焦中焦二篇隐而不言,及在下焦篇第四十八條,即不複藏匿。
曰:喘,咳,息促,吐稀涎,脈洪數,右大于左,喉啞,是為熱飲,麻杏甘石湯主之。
然則溫熱諸家果能識宜施用辛涼甘潤法之麻杏甘石湯證,并即以為基礎,更從而變化之,擴充之,欲自成為廣義之溫病學說,實無疑義。
惜乎不肯道破根源耳。
故餘敢作公平之論,曰:溫熱家立說并非不可,時方輕方并非全不可用,但當明其與傷寒經方間之師承貫通處,然後師經方之法,不妨用時方之藥,且用之必更神驗,此為親曆之事實,所可忠告于同仁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