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書援神契
關燈
小
中
大
經名:道書援神契。
不着撰人。
一卷。
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正一部。
道書援神契序 世之議老子教者,皆曰異端,其初本於儒,而末之流自異也。
儒不可謂之教,天下常道也。
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相繼而作,何教之雲?周道衰,禮樂廢,而俗多詐,視孔子之道若與時異,因指為教,其本諸此。
老子與孔子同時,最号知禮,孔子常問以禮,老子以道莫行於亂世,潔己去國,務為清虛。
孔子憫道之不行,斯文将喪,曆聘諸國,其進退不同,衣服禮法未嘗異也。
後世孔子徒之服随國俗變,老子徒之服不與俗移。
故今之道士服,類古之儒服也。
至於修養性命,則本乎易;醮祭鬼神則本乎周禮,春官、宗伯符檄冠佩,又未嘗不本乎古之制也。
因末流之弊,列于巫祝,作是書而大之,本其源流凡三十四條,名之日《道書援神契》。
大德九年序。
道書援神契 宮觀 古者,王侯之居皆日宮,城門之兩旁高樓謂之觀,殿堂分東西階,連以門應。
宗廟亦然。
今天尊殿與大成殿同,古之制也。
詩曰:雍雍在宮。
傳曰:遂登觀台。
醮壇 古者,祭皆有壇。
後世州郡有社稷壇。
記曰:壇而不屋。
古醮壇在野,今於屋下,從簡也。
鐘磬 古者,祭樂有編鐘、編磬,每架十六,以應十二律及四宮清聲。
又有特懸鐘、特懸磬。
特懸者,獨懸也。
今洞案金鐘玉磬,又有大鐘等,皆本諸此。
其大銅磬本諸擊缶。
《周禮》:凫氏為鐘,磬氏為磬。
香燈 古者,祭祀有燔燎,至漢武帝祠太一始用香燈。
《禮記》曰:既奠,然後炳音熱蕭。
神隻 古有重黎氏能降天神地。
祇書曰:乃命重黎,絕地天通。
《周禮·春官》冬至奏樂於圓丘。
樂六變而天神皆降。
夏至奏樂方澤,樂六變地祇皆出。
餅果附酒 古者,祭用黍稷犧牲。
梁武帝以面為犧牲代之。
唐玄宗又以餅餌代之,《周禮》笾人掌棗栗菱美。
又有糗餅粉賽。
又酒正掌五齊三酒。
帳幕 古者,宮室皆有幕帟。
《周禮》:幕人掌之。
法服 古者,祭祀法服有中單蔽膝佩裳之屬,今法服乃其流也。
孟子曰:衣服不備,不敢以祭。
《禮記》曰:古之君子必佩玉。
冠裳 古者,士大夫皆有冠,但纓而不簪,唯弁冕簪纓。
全夫子戴章甫冠,曰:吾長於宋,故冠宋之冠。
莊子曰:原憲華冠華杖,即桦皮冠也。
《禮記》有侈袂,大袖衣也,道衣其類也。
唐李泌為道士,賜紫。
後人因以為常。
直領者,取其蕭散之意也。
圭簡 古之公侯皆執圭。
《周禮》有桓圭、信音身圭、躬圭。
《禮記》:士執魚須音班文,竹木簡之類也。
位牌 古者,祭宗廟有木主,祭社稷有石主,見《禮記》。
今位牌,即其類也。
符簡 古者,以竹二尺為簡,以皮連穿之。
又有以木片者,謂之牍。
今符簡象此也。
《春秋序》曰:小事簡牍而已。
孔子修《春秋》,筆則筆,削
不着撰人。
一卷。
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正一部。
道書援神契序 世之議老子教者,皆曰異端,其初本於儒,而末之流自異也。
儒不可謂之教,天下常道也。
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相繼而作,何教之雲?周道衰,禮樂廢,而俗多詐,視孔子之道若與時異,因指為教,其本諸此。
老子與孔子同時,最号知禮,孔子常問以禮,老子以道莫行於亂世,潔己去國,務為清虛。
孔子憫道之不行,斯文将喪,曆聘諸國,其進退不同,衣服禮法未嘗異也。
後世孔子徒之服随國俗變,老子徒之服不與俗移。
故今之道士服,類古之儒服也。
至於修養性命,則本乎易;醮祭鬼神則本乎周禮,春官、宗伯符檄冠佩,又未嘗不本乎古之制也。
因末流之弊,列于巫祝,作是書而大之,本其源流凡三十四條,名之日《道書援神契》。
大德九年序。
道書援神契 宮觀 古者,王侯之居皆日宮,城門之兩旁高樓謂之觀,殿堂分東西階,連以門應。
宗廟亦然。
今天尊殿與大成殿同,古之制也。
詩曰:雍雍在宮。
傳曰:遂登觀台。
醮壇 古者,祭皆有壇。
後世州郡有社稷壇。
記曰:壇而不屋。
古醮壇在野,今於屋下,從簡也。
鐘磬 古者,祭樂有編鐘、編磬,每架十六,以應十二律及四宮清聲。
又有特懸鐘、特懸磬。
特懸者,獨懸也。
今洞案金鐘玉磬,又有大鐘等,皆本諸此。
其大銅磬本諸擊缶。
《周禮》:凫氏為鐘,磬氏為磬。
香燈 古者,祭祀有燔燎,至漢武帝祠太一始用香燈。
《禮記》曰:既奠,然後炳音熱蕭。
神隻 古有重黎氏能降天神地。
祇書曰:乃命重黎,絕地天通。
《周禮·春官》冬至奏樂於圓丘。
樂六變而天神皆降。
夏至奏樂方澤,樂六變地祇皆出。
餅果附酒 古者,祭用黍稷犧牲。
梁武帝以面為犧牲代之。
唐玄宗又以餅餌代之,《周禮》笾人掌棗栗菱美。
又有糗餅粉賽。
又酒正掌五齊三酒。
帳幕 古者,宮室皆有幕帟。
《周禮》:幕人掌之。
法服 古者,祭祀法服有中單蔽膝佩裳之屬,今法服乃其流也。
孟子曰:衣服不備,不敢以祭。
《禮記》曰:古之君子必佩玉。
冠裳 古者,士大夫皆有冠,但纓而不簪,唯弁冕簪纓。
全夫子戴章甫冠,曰:吾長於宋,故冠宋之冠。
莊子曰:原憲華冠華杖,即桦皮冠也。
《禮記》有侈袂,大袖衣也,道衣其類也。
唐李泌為道士,賜紫。
後人因以為常。
直領者,取其蕭散之意也。
圭簡 古之公侯皆執圭。
《周禮》有桓圭、信音身圭、躬圭。
《禮記》:士執魚須音班文,竹木簡之類也。
位牌 古者,祭宗廟有木主,祭社稷有石主,見《禮記》。
今位牌,即其類也。
符簡 古者,以竹二尺為簡,以皮連穿之。
又有以木片者,謂之牍。
今符簡象此也。
《春秋序》曰:小事簡牍而已。
孔子修《春秋》,筆則筆,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