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風
關燈
小
中
大
鹽橘紅,十餘劑各恙皆安。
以高麗參易沙參,善後而康。
孟夏許芷卿偶自按脈,左寸如無,招他醫診之,佥雲心散。
舉家驚懼,己亦皇皇,屈孟英視之。
曰:勞心而兼痰火之郁,故脈伏耳。
其火升面赤,不寐脅鳴,乃驚駭激動肝膽之陽,勃然升越,非本病也。
予人參、黃連、菖蒲、紫石英、小麥、麥冬、蓮子心、紅棗、竹葉、甘草為方。
一劑知,二劑已。
石北涯之大令媳,忽患多言不寐,面赤火升,汗出心搖,倉皇欲死。
孟英察脈虛弦小數,乃賦質陰虧,将交春令,虛陽浮動,有鸢飛魚躍之虞。
亟以人參、龍齒、牡蛎、石英、甘草、百合、小麥、竹葉、紅棗、青鹽水炒黃連為劑,引以雞子黃,投匕即安。
續加熟地、阿膠滋填而愈。
乙卯冬初,餘挈眷回籍,蔔居渟溪。
秀水呂君慎庵邀餘遊新塍,視屠舜傳之女适張氏者。
據雲病起産後,延已五年,久卧于床,勢成癱瘓,廣服補劑,迄不見功。
及入室視之,病者尚着單衣,貼身僅鋪草席,而窗戶盡扃。
因詢畏熱而喜暗乎?曰:然。
按脈弦以滑,執燭照之,面有赤色,苔甚黃膩。
複詢其胸悶氣升乎?溲熱易汗乎?亦曰:然。
且汛事仍行,饑不能食,耳鳴頭暈,腿軟痰多。
病不在于血分,雖起自産後,而根株實不在是。
細诘之,始雲未嫁之前,宿有氣升眩暈之疾,于今已十載矣。
餘曰:是也,此固風陽内熾,搏液成痰之證,因娩而血大去,故發之較劇,醫者不揣其本而齊其末,遂以為産後之虛,溫補率投,升逆愈甚,下虛上實,緻不能行。
與清火降痰之劑而别,曰:氣得下趨,病可漸愈。
後聞其西席鐘君子安向慎庵雲:服王藥五帖,即能扶杖而出矣。
謝君再華之室,偶患齒痛,日以加甚,至第五日,知餘遊武林,拉往視之,已呻吟欲絕,渾身肉顫,按脈不能準,問病不能答,苔色不能察,惟欲以冷器貼痛處。
餘谛思良久,令以淡鹽湯下滋腎丸三錢,外以坎宮錠塗痛處,吳茱萸末醋調貼湧泉穴。
次日複診,已談笑自若,如常作針黹矣。
向餘緻謝曰:昨藥一飲即寐,而病如失,真仙丹也。
餘曰:昨日大窘,若非素知為肝陽内熾之體,幾無措手。
今火雖降,脈尚弦數,宜用滋潛善後。
以一貫煎方,囑其熬膏服之,遂不複發。
仁和胡次瑤孝廉,北上未歸,其令正于仲夏陡患肢麻昏暈,速餘往視。
面微紅,音低神憊,睛微赤,舌苔微黃,足微冷,身微汗,胸微悶,脈微弦。
乃本元素薄,謀慮萦思,心火上炎,内風随以上僭也。
不可誤以為痧閉,而妄投香燥辛散之品。
以人參、龍、蛎、菖、連、石英、麥冬、小麥、竹葉、蓮子心為方,兩啜而愈。
尋與平補善其後。
以高麗參易沙參,善後而康。
孟夏許芷卿偶自按脈,左寸如無,招他醫診之,佥雲心散。
舉家驚懼,己亦皇皇,屈孟英視之。
曰:勞心而兼痰火之郁,故脈伏耳。
其火升面赤,不寐脅鳴,乃驚駭激動肝膽之陽,勃然升越,非本病也。
予人參、黃連、菖蒲、紫石英、小麥、麥冬、蓮子心、紅棗、竹葉、甘草為方。
一劑知,二劑已。
石北涯之大令媳,忽患多言不寐,面赤火升,汗出心搖,倉皇欲死。
孟英察脈虛弦小數,乃賦質陰虧,将交春令,虛陽浮動,有鸢飛魚躍之虞。
亟以人參、龍齒、牡蛎、石英、甘草、百合、小麥、竹葉、紅棗、青鹽水炒黃連為劑,引以雞子黃,投匕即安。
續加熟地、阿膠滋填而愈。
乙卯冬初,餘挈眷回籍,蔔居渟溪。
秀水呂君慎庵邀餘遊新塍,視屠舜傳之女适張氏者。
據雲病起産後,延已五年,久卧于床,勢成癱瘓,廣服補劑,迄不見功。
及入室視之,病者尚着單衣,貼身僅鋪草席,而窗戶盡扃。
因詢畏熱而喜暗乎?曰:然。
按脈弦以滑,執燭照之,面有赤色,苔甚黃膩。
複詢其胸悶氣升乎?溲熱易汗乎?亦曰:然。
且汛事仍行,饑不能食,耳鳴頭暈,腿軟痰多。
病不在于血分,雖起自産後,而根株實不在是。
細诘之,始雲未嫁之前,宿有氣升眩暈之疾,于今已十載矣。
餘曰:是也,此固風陽内熾,搏液成痰之證,因娩而血大去,故發之較劇,醫者不揣其本而齊其末,遂以為産後之虛,溫補率投,升逆愈甚,下虛上實,緻不能行。
與清火降痰之劑而别,曰:氣得下趨,病可漸愈。
後聞其西席鐘君子安向慎庵雲:服王藥五帖,即能扶杖而出矣。
謝君再華之室,偶患齒痛,日以加甚,至第五日,知餘遊武林,拉往視之,已呻吟欲絕,渾身肉顫,按脈不能準,問病不能答,苔色不能察,惟欲以冷器貼痛處。
餘谛思良久,令以淡鹽湯下滋腎丸三錢,外以坎宮錠塗痛處,吳茱萸末醋調貼湧泉穴。
次日複診,已談笑自若,如常作針黹矣。
向餘緻謝曰:昨藥一飲即寐,而病如失,真仙丹也。
餘曰:昨日大窘,若非素知為肝陽内熾之體,幾無措手。
今火雖降,脈尚弦數,宜用滋潛善後。
以一貫煎方,囑其熬膏服之,遂不複發。
仁和胡次瑤孝廉,北上未歸,其令正于仲夏陡患肢麻昏暈,速餘往視。
面微紅,音低神憊,睛微赤,舌苔微黃,足微冷,身微汗,胸微悶,脈微弦。
乃本元素薄,謀慮萦思,心火上炎,内風随以上僭也。
不可誤以為痧閉,而妄投香燥辛散之品。
以人參、龍、蛎、菖、連、石英、麥冬、小麥、竹葉、蓮子心為方,兩啜而愈。
尋與平補善其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