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懼

關燈
顧升庵參軍之仲郎,久患多疑善恐,(痰之見證。

    )不出房者數年矣。

    食則不肯與人共案,卧則須人防護,寡言善笑,(熱之見證。

    )時或遺精,多醫廣藥,略無寸效。

    孟英切脈甚滑數,(脈與證合。

    )與元參、丹參、竹黃、竹茹、丹皮、黃連、花粉、栀子、海?、荸荠為劑,(從痰火治。

    )送服當歸龍荟丸。

    四帖即能出署觀劇,遊淨慈而登吳山。

    參軍大喜,以為神治。

    次年為之配室。

     己酉春,胡孟紳山長患疑,坐卧不安,如畏人捕,自知為痰,餌白金丸吐之,汗出頭面,神躁妄聞。

    (撩動其猖狂之勢。

    )孟英切其脈,弦滑洪數,不為指撓。

    投石膏、竹茹、枳實、黃連、旋覆、花粉、膽星、石菖蒲,加雪羹、竹瀝、童溲,吞礞石滾痰丸,下其痰火。

    連得大解,夜分較安,惟不能斷酒,為加綠豆、銀花、枳椇子,吞當歸龍荟丸。

    旬餘脈證漸平,神氣亦靜,尚多疑懼。

    改授犀角、元參、丹皮、竹葉、竹茹、貝母、百合、丹參、蓮心、豬膽汁炒棗仁、鹽水炒黃連,吞枕中丹,以清包絡肝膽之有餘而調神志。

    又旬日,各恙皆蠲,即能拈韻,繼與十味溫膽法善其後。

     洪張伯孝廉令弟蘇仲,鄉試後自以場作不惬于懷,怏怏數日,漸以發熱,醫作伏暑治,日形困頓,懶語音低,神情恍忽,稍合眼辄以文有疵累如何中式雲雲。

    屢服牛黃、犀角等藥,竟無寸效。

    延孟英視之。

    時時出汗,不饑溺少,舌绛口幹,切脈虛軟以數,曰:此心火外浮也。

    昔賢惟王損庵論之獨詳,今人罕讀其書,每與溫暑逆傳證混淆施治。

    夫心,猶鏡也,彼熱邪内陷,襲入心包,則霧障塵蒙之象也,故可磨之使明,是為實證。

    今心陽過擾,火動神浮,乃銅質将熔之候也,法宜堅之使凝,是為虛證。

    良由陰分素虧,心營易耗,功名念切,慮落孫山,病屬内傷,似乎外感,大忌發表,更禁寒涼,又非東垣補中益氣之例,無怪醫者為之技窘也。

    而有藥治病,無藥移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