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真太上上皇民籍定真玉箓

關燈
經名:洞真太上上皇民籍定真玉錄。

    撰人不詳,約出於南北朝。

    言修道治心之要。

    一卷。

    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正一部。

     洞真太上上皇民籍定真玉箓 青童君請問太上道君曰:治心入道,科術參羅,各雲要妙,由之有緣。

    未審令之最要,何方為勝? 太上答曰:勝理雖多,其有最者。

    治心之要,在乎慚愧。

    動心舉目,轉體安身,常懷慚愧,不忘須臾,心神乃定,定則入道,此為最要也。

     青童君曰:何所慚愧,而得入道? 太上曰:心有神識,識道可尊,尊由無為,而我有為,為有有累,志願無為,為無無累,不可便及,力進苦遲,負累稍至,為此慚愧,不離心中。

    又當思我禀生,生由父母,父母鞠養,辛苦劬勞,而我成長,學術不深,無奇方異法,令父母延命,長生不死,同得神仙,此期未克,供養又虧,公私愆過,父母垂憂,思慮不精,功行怠退,為此慚愧,不離心中。

    又父母愛念,令其隽秀,從師學問,智慧通神,求得仙聖,為道種人,師友勸勵,方便抑揚,善誘善接,既煉既陶,而任欲肆心,負違師訓,或将成而罷,叛正入邪,攻伐師友,反道破經,罪延尊上,禍滅己身,災殃将至,不知改俊。

    或不自覺悟,以僞為真,苦及方悔,悔無所追,為此慚愧,不離中心。

    又君王賞德,搜賢訪美,舉其宗鄉,拔其萃類,爵祿光厚,宴集綢缪,不能竭方盡忠,贊宣聖化,貪榮慕勢,阿谀面從,佞媚自進,抑絕高明,嫉害勝己,結對連仇,災兇賊害,毒至不知,知不能脫,誤及親友,為此慚愧,不離心中。

    又崇道不忘,事親能孝,奉君必忠,不負幽顯,而前身宿障,否病相纏,公私口舌,诽謗橫生,或鬥訟牢獄,非意而及,或執勤守慎,清直異群,君上所憎,衆邪所怨,或事師敬友,往還身心,而遭罹兇醜,惡鬼惡人交牙劫掠,懼協中傷,或為善成惡,舍财緻怨,盡禮為佞,竭誠為奸,或起立館舍,繕寫經圖,堂宇雖立,不得常安,篇部雖多,不得披覽,公私挂礙,風火去失,慘疾饑寒,不從本志,白日空去,素願未成,一失生道,方向冥冥,幽苦煩惱,未測還期,今欲救之,未得要訣,為此慚愧,不離心中。

    心中有神,不知慚愧,則馳競遑遑,無時得定。

    定由慚愧,慚愧既立,常在心中。

    心中有慚愧,俯仰思道,思道不忘須央,則神明定乎内。

    内定則罪去,罪去則福來,福來則成真,真成則入道。

    入道由慚愧,慚愧則入神也。

     青童曰:慚愧在心,謹聞命矣。

    請問慚愧在迩,其狀可聞乎? 太上曰:善哉善哉,要矣之問也。

    夫有形則有心,有心則有事,有事則有迹,有迹則有狀,有狀則有言,有言則有法,有法則有道,有道法可陳矣。

    學士治心,慚愧在内,慚愧之迹,其狀在外,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是其狀也。

    慎言語,懼恿總也;節飲食,慮貪饕也;衣粗而淨,在素潔也;居陋而隐,守靜笃也;恭敬一切,避陵辱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