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天地淫勝病治
關燈
小
中
大
息,洩注赤白,瘡瘍咳唾血,煩心胸中熱,甚則鼽衄,病本于肺,(相火用事,金氣受邪,客熱内燔,水不能制,故為此諸病,皆本于肺也。
)天府絕,死不治。
(天府,手太陰肺脈也,在臂内廉,腋下三寸動脈應手。
金不勝火,則肺氣竭而天府絕,故死不治。
) 陽明司天,燥淫所勝,則木乃晚榮,草乃晚生,筋骨内變,大涼革候,名木斂生菀于下,草焦上首,蟄蟲來見;(卯酉歲也。
燥金淫勝于上,則木受其克,故草木生榮俱晚。
其在于人,則肝血受傷,不能營養筋骨,故生内變。
且金氣大涼,能革發生之候,故草木之應如此。
然陽明金氣在上,則少陰火氣在下,故蟄蟲來見也。
大涼革候以下四句,舊在下文感而瘧之後,今改移于此。
)民病左脅痛,寒清于中,感而瘧,咳,腹中鳴,注洩溏,心脅暴痛,不可反側,嗌幹面塵腰痛,丈夫疝,婦人少腹痛,目瘍,瘡痤癰,病本于肝,(左脅痛等證,皆肝經病,肝木主左也。
按《經脈篇》以心脅痛不能轉側、面微有塵,為足少陽膽病;腰痛不可俯仰、丈夫疝、婦人少腹痛、嗌幹面塵飧洩,為足厥陰肝病。
此以肝與膽為表裡,木被金傷,故諸病皆本于肝也。
,木、務二音。
音頹。
痤,才何切。
)太沖絕,死不治。
(太沖,足厥陰肝脈也,在足大趾本節後二寸,動脈應手。
木不勝金,則肝氣竭而太沖絕,故死不治。
) 太陽司天,寒淫所勝,則寒氣反至,水且冰,運火炎烈,雨暴乃雹;(辰戌歲也,寒淫于上,故寒反至,水且冰。
若乘火運而火氣炎烈,則水火相激,故雨暴乃雹。
此下二節,舊文似有颠倒。
今稍為移正之。
)民病血變于中,發為癰瘍,厥心痛,嘔血血洩鼽衄,善悲時眩仆,胸腹滿,手熱肘攣掖腫,心澹澹大動,胸脅胃脘不安,面赤目黃,善噫嗌幹,甚則色,渴而欲飲,病本于心。
(寒水勝則邪乘心,故為血變于中、發為癰瘍等證。
按《經脈篇》以手心熱、臂肘攣急、腋腫、胸脅支滿、心中澹澹大動、面赤目黃,為手厥陰心包絡病。
蓋火受寒傷,故諸病皆本于心也,澹,淡同。
音台,焦黑色也。
)神門絕,死不治。
(神門,手少陰心脈也,在手掌後銳骨之端,動脈應手。
火不勝水,則心氣竭而神門絕,故死不治。
)所謂動氣,知其藏也。
(動氣者,氣至脈動也。
察動脈之有無,則髒氣之存亡可知矣。
此總結六氣之變病也。
) 帝曰:善。
治之奈何?(此下言司天淫勝之治。
)岐伯曰:司天之氣:風淫所勝,平以辛涼,佐以甘苦,以甘緩之,以酸瀉之;(風淫于上,平以辛涼,佐以苦甘,以甘緩之,俱與上文在泉治同。
以酸瀉之者,木之正味,其瀉以酸也。
義見後。
)熱淫所勝,平以鹹寒,佐以苦甘,以酸收之;(此與上文在泉治同,但缺以苦發之一句,而下文火淫所勝複言之,則義與此節同也。
)濕淫所勝,平以苦熱,佐以酸辛,以苦燥之,以淡洩之;(諸與上文在泉治同,惟佐以酸辛,與彼酸淡少異,蓋辛勝酸,所以防酸之過也,故當用以為佐。
)濕上甚而熱,治以苦溫,佐以甘辛,以汗為故而止;(濕上甚而熱者,濕郁于上而成熱也,治以苦溫,欲其燥也。
佐以甘辛,欲其散也。
以燥以散,則濕熱之在上者,以汗之故而止矣。
) 火淫所勝,平以鹹冷,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發之,以酸複之,熱淫同;(此與在泉熱淫治同。
蓋水能勝火,故平以鹹冷。
苦能瀉火之實,甘能緩火之急,故佐以苦甘,火盛而散越者,以酸收之。
火郁而伏留者,以苦發之。
然以發去火,未免傷氣,故又當以酸複之,而火熱二氣同治也。
)燥淫所勝,平以苦濕,佐以酸辛,以苦下之;(此與上文燥淫于内治同,但彼雲佐以甘辛,此雲酸辛為異,詳注見前燥淫條下,苦濕誤也,當作苦溫。
)寒淫所勝,平以辛熱,佐以苦甘,以鹹瀉之。
(辛熱足以散寒,苦甘可以勝水。
以鹹瀉之,水之正味,其瀉以鹹也。
此與在泉治同,而文有颠倒,詳見前寒淫于内條下。
)
)天府絕,死不治。
(天府,手太陰肺脈也,在臂内廉,腋下三寸動脈應手。
金不勝火,則肺氣竭而天府絕,故死不治。
) 陽明司天,燥淫所勝,則木乃晚榮,草乃晚生,筋骨内變,大涼革候,名木斂生菀于下,草焦上首,蟄蟲來見;(卯酉歲也。
燥金淫勝于上,則木受其克,故草木生榮俱晚。
其在于人,則肝血受傷,不能營養筋骨,故生内變。
且金氣大涼,能革發生之候,故草木之應如此。
然陽明金氣在上,則少陰火氣在下,故蟄蟲來見也。
大涼革候以下四句,舊在下文感而瘧之後,今改移于此。
)民病左脅痛,寒清于中,感而瘧,咳,腹中鳴,注洩溏,心脅暴痛,不可反側,嗌幹面塵腰痛,丈夫疝,婦人少腹痛,目瘍,瘡痤癰,病本于肝,(左脅痛等證,皆肝經病,肝木主左也。
按《經脈篇》以心脅痛不能轉側、面微有塵,為足少陽膽病;腰痛不可俯仰、丈夫疝、婦人少腹痛、嗌幹面塵飧洩,為足厥陰肝病。
此以肝與膽為表裡,木被金傷,故諸病皆本于肝也。
,木、務二音。
音頹。
痤,才何切。
)太沖絕,死不治。
(太沖,足厥陰肝脈也,在足大趾本節後二寸,動脈應手。
木不勝金,則肝氣竭而太沖絕,故死不治。
) 太陽司天,寒淫所勝,則寒氣反至,水且冰,運火炎烈,雨暴乃雹;(辰戌歲也,寒淫于上,故寒反至,水且冰。
若乘火運而火氣炎烈,則水火相激,故雨暴乃雹。
此下二節,舊文似有颠倒。
今稍為移正之。
)民病血變于中,發為癰瘍,厥心痛,嘔血血洩鼽衄,善悲時眩仆,胸腹滿,手熱肘攣掖腫,心澹澹大動,胸脅胃脘不安,面赤目黃,善噫嗌幹,甚則色,渴而欲飲,病本于心。
(寒水勝則邪乘心,故為血變于中、發為癰瘍等證。
按《經脈篇》以手心熱、臂肘攣急、腋腫、胸脅支滿、心中澹澹大動、面赤目黃,為手厥陰心包絡病。
蓋火受寒傷,故諸病皆本于心也,澹,淡同。
音台,焦黑色也。
)神門絕,死不治。
(神門,手少陰心脈也,在手掌後銳骨之端,動脈應手。
火不勝水,則心氣竭而神門絕,故死不治。
)所謂動氣,知其藏也。
(動氣者,氣至脈動也。
察動脈之有無,則髒氣之存亡可知矣。
此總結六氣之變病也。
) 帝曰:善。
治之奈何?(此下言司天淫勝之治。
)岐伯曰:司天之氣:風淫所勝,平以辛涼,佐以甘苦,以甘緩之,以酸瀉之;(風淫于上,平以辛涼,佐以苦甘,以甘緩之,俱與上文在泉治同。
以酸瀉之者,木之正味,其瀉以酸也。
義見後。
)熱淫所勝,平以鹹寒,佐以苦甘,以酸收之;(此與上文在泉治同,但缺以苦發之一句,而下文火淫所勝複言之,則義與此節同也。
)濕淫所勝,平以苦熱,佐以酸辛,以苦燥之,以淡洩之;(諸與上文在泉治同,惟佐以酸辛,與彼酸淡少異,蓋辛勝酸,所以防酸之過也,故當用以為佐。
)濕上甚而熱,治以苦溫,佐以甘辛,以汗為故而止;(濕上甚而熱者,濕郁于上而成熱也,治以苦溫,欲其燥也。
佐以甘辛,欲其散也。
以燥以散,則濕熱之在上者,以汗之故而止矣。
) 火淫所勝,平以鹹冷,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發之,以酸複之,熱淫同;(此與在泉熱淫治同。
蓋水能勝火,故平以鹹冷。
苦能瀉火之實,甘能緩火之急,故佐以苦甘,火盛而散越者,以酸收之。
火郁而伏留者,以苦發之。
然以發去火,未免傷氣,故又當以酸複之,而火熱二氣同治也。
)燥淫所勝,平以苦濕,佐以酸辛,以苦下之;(此與上文燥淫于内治同,但彼雲佐以甘辛,此雲酸辛為異,詳注見前燥淫條下,苦濕誤也,當作苦溫。
)寒淫所勝,平以辛熱,佐以苦甘,以鹹瀉之。
(辛熱足以散寒,苦甘可以勝水。
以鹹瀉之,水之正味,其瀉以鹹也。
此與在泉治同,而文有颠倒,詳見前寒淫于内條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