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運三氣之紀物生之應

關燈
(《素問·五常政大論》) 黃帝問曰:太虛寥廓,五運回薄,衰盛不同,損益相從,願聞平氣何如而名?何如而紀也?(寥廓,玄遠也。

    回,循環也。

    薄,迫切也。

    此章詳明五運盛衰之有不同,而悉其平氣、不及、太過,三者之紀也。

    )
岐伯對曰:昭乎哉問也! 木曰敷和,(木得其平,則敷布和氣以生萬物。

    )
火曰升明,(陽之性升,其德明顯。

    )
土曰備化,(土含萬物,無所不備。

    土生萬物,無所不化。

    )
金曰審平,(金主殺伐,和則清甯,故曰審平,無妄刑也。

    )
水曰靜順。

    (水體清靜,性柔而順。

    )
帝曰:其不及奈何?岐伯曰:木曰委和,(陽和委屈,發生少也。

    )
火曰伏明,(陽德不彰,光明伏也。

    )
土曰卑監,(氣陷不達,政屈不化也。

    )
金曰從革,(金性本剛,其不及則從火化而變革也。

    )
水曰涸流。

    (水氣不及,則源流幹涸也。

    )
帝曰:太過何謂?岐伯曰:木曰發生,(木氣有餘,發生盛也。

    )
火曰赫曦,(陽光炎盛也。

    赫音黑。

    曦音希。

    )
土曰敦阜,(敦,濃也。

    阜,高也。

    土本高濃,此言其尤盛也。

    )
金曰堅成,(金性堅剛,用能成物,其氣有餘,則堅成尤甚也。

    )
水曰流衍。

    (衍,滿而溢也。

    )
帝曰:三氣之紀,願聞其候。

    岐伯曰:悉乎哉問也!敷和之紀,木德周行,陽舒陰布,五化宣平。

    (此下詳言平運之紀也。

    木之平運,是曰敷和。

    木德周行,則陽氣舒而陰氣布,故凡生長化收藏之五化,無不由此而宣行其和平之氣也。

    按:此論與《金匮真言論》《陰陽應象大論》《五營運大論》義通,所當參閱。

    俱見藏象類四、五、六等章。

    《新校正》雲:按王注太過不及,各紀年辰;惟平運不紀者,蓋平運之歲,不可以定紀也。

    或者欲補注雲丁巳、丁亥、丁卯、壬寅、壬申歲者,是未達也。

    下仿此。

    )
其氣端,(正而直也。

    )
其性随,(柔和随物也。

    )
其用曲直,(曲直成材也。

    )
其化生榮,(生氣榮茂也。

    )
其類草木,(凡長短堅脆,皆木類也。

    )
其政發散,(木主春,其氣上升,故政主發散。

    )
其候溫和,(春之候也。

    )
其令風,(木之化也。

    )
其髒肝,(肝屬木也。

    )
肝其畏清,(清者,金氣也。

    )
其主目,(肝之竅也。

    )
其谷麻,(麻之色蒼也。

    《金匮真言論》曰:其谷麥。

    無麻。

    )
其果李,(味酸也。

    )
其實核,(諸核皆屬木,其質強也。

    )
其應春,(木王之時也。

    )
其蟲毛,(毛直如木,氣類同也。

    )
其畜犬,(味酸也。

    《金匮真言論》曰:其畜雞。

    無犬。

    )
其色蒼,(青翠色也。

    )
其養筋,(肝主筋也。

    )
其病裡急支滿,(厥陰肝氣為病也。

    )
其味酸,(酸為木化也。

    )
其音角,(角音屬木,其聲在清濁之間。

    )
其物中堅,(象土中有木也。

    )
其數八。

    (木之生數三,成數八也。

    )
升明之紀,正陽而治,德施周普,五化均衡。

    (火之平運,是曰升明。

    火主南方,故曰正陽。

    陽氣無所不至,故曰周普。

    五化義見前。

    均,等也。

    衡,平也。

    )
其氣高,(陽主升也。

    )
其性速,(火性急也。

    )
其用燔灼,(燒灸也。

    )
其化蕃茂,(長氣盛也。

    )
其類火,(諸火皆其類也。

    )
其政明曜,(陽之光也。

    )
其候炎暑,(火之候也。

    )
其令熱,(火之化也。

    )
其髒心,(心屬火也。

    )
心其畏寒,(寒為水氣也。

    )
其主舌,(心之宮也。

    )
其谷麥,(色赤也。

    《金匮真言論》:火谷曰黍,木谷曰麥。

    又《藏氣法時論》亦言麥苦。

    )
其果杏,(味苦也。

    )
其實絡,(實中之系,脈絡之類也。

    )
其應夏,(火王之時也。

    )
其蟲羽,(羽翔而升,屬乎火也。

    )
其畜馬,(快健躁疾,得火性也。

    《金匮真言論》:金畜曰馬,火畜曰羊。

    )
其色赤,(赤色屬火也。

    )
其養血,(心主血也。

    )
其病螈,(火性動也。

    ,如雲切。

    )
其味苦,(苦為火化也。

    )
其音征,(征音屬火,其聲次清。

    )
其物脈,(脈之所至,即陽氣所及也。

    )
其數七。

    (火之生數二,成數七。

    )
備化之紀,氣協天休,德流四政,五化齊修。

    (土之平運,是曰備化。

    氣協天休,順承天化而濟其美也。

    德流四政,土德分助四方,以贊成金木水火之政也。

    故生長化收藏,鹹得其政而五者齊修矣。

    )
其氣平,(土之氣象,平而濃也。

    )
其性順,(順萬物之性,而各成其化也。

    )
其用高下,(或高或下,皆其用也。

    )
其化豐滿,(萬物成實,必賴乎土,故土曰充氣。

    )
其類土,(諸土皆其類也。

    )
其政安靜,(土濃而安靜,其政亦然。

    )
其候溽蒸,(溽,濕也。

    蒸,熱也。

    長夏之候也。

    )
其令濕,(土之化也。

    )
其髒脾,(脾屬土也。

    )
脾其畏風,(風者木氣也。

    )
其主口,(脾之竅也。

    )
其谷稷,(小米之粳者曰稷,谷也。

    )
其果棗,(味甘也。

    )
其實肉,(土主肌肉也。

    )
其應長夏,(長夏者,六月也。

    土生于火,長在夏中,既長而王,故雲長夏。

    )
其蟲,(,赤體也。

    《禮記月令》亦曰:其蟲。

    注曰:人為蟲之長。

    ,郎朵切。

    )
其畜牛,(其性和緩,其功稼穑,得土氣也。

    )
其色黃,(黃屬土也。

    )
其養肉,(脾土所主也。

    )
其病否,(脾之病也。

    )
其味甘,(甘為土化也。

    )
其音宮,(宮音屬土,其聲下而濁。

    )
其物膚,(即肌肉也。

    )
其數五。

    (土之生數五,成數十。

    )
審平之紀,收而不争,殺而無犯,五化宣明。

    (金之平運,是曰審平。

    金氣平則收而不争,殺而無犯。

    犯,謂殘害于物也。

    金氣清肅,故五化得之,皆以宣明。

    )
其氣潔,(潔白瑩明,金之氣也。

    )
其性剛,(剛勁鋒利,金之性也。

    )
其用散落,(散落萬物,金之用也。

    )
其化堅斂,(收斂堅強,金之化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