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刺有五節

關燈
(謂病無形見,有不必相見而取者,真有神明相得之妙也。

    ) 黃帝曰:刺節言去爪,夫子乃言刺關節肢絡,願卒聞之。

    岐伯曰:腰脊者,身之大關節也。

    肢胫者,人之管以趨翔者。

    莖垂者,身中之機,陰精之候,津液之道也。

    (腰脊所以立身,故為身之大關節。

    肢胫所以趨翔,故為人之管。

    管,鍵也。

    莖垂者,前陰宗筋也。

    命門元氣盛衰,具見于此,故為身中之機。

    精由此洩,故可以候陰精而為津液之道。

    )
故飲食不節,喜怒不時,津液内溢,乃下留于睾,血道不通,日大不休,俯仰不便,趨翔不能,此病荥然有水,不上不下,铍石所取,形不可匿,常不得蔽,故命曰去爪。

    帝曰:善。

    (飲食不節,病在太陰、陽明。

    喜怒不時,病在少陰、厥陰。

    故其津液内溢則下留于睾,為日大不休、不可蔽匿等證,蓋即疝之類,治之者當察在何經,以取其關節肢絡,故命曰去爪者,猶去其贅疣也。

    睾音高,陰丸也。

    铍音披,義見前。

    )
黃帝曰:刺節言徹衣,夫子乃言盡刺諸陽之奇輸夫有常處也,願卒聞之。

    岐伯曰:是陽氣有餘而陰氣不足,陰氣不足則内熱,陽氣有餘則外熱,内熱相搏,熱于懷炭,外畏綿帛近,不可近身,又不可近席,腠理閉塞則汗不出,舌焦唇槁,臘幹嗌燥,飲食不讓美惡。

    (陽氣有餘,陰氣不足,陽邪盛而真陰衰也。

    熱于懷炭,熱之甚也。

    外畏綿帛近,不欲衣也。

    不可近身,畏人氣也。

    不可近席,憎寒也。

    臘幹,肌肉幹燥也。

    飲食不讓美惡,滋味不能辨也。

    臘音昔。

    )
黃帝曰:善。

    取之奈何?岐伯曰:取之于其天府、大杼三,又刺中膂以去其熱,補足手太陰以出其汗,熱去汗稀,疾于徹衣。

     黃帝曰:善。

    (天府,手太陰經穴。

    大杼、中膂俞,俱足太陽經穴。

    刺此皆可以去熱。

    又補足太陰脾經、手太陰肺經以出其汗,熱去汗止而病除,其速有如徹衣,此蓋傷寒邪熱之類也。

    )
黃帝曰:刺節言解惑,夫子乃言盡知調陰陽、補瀉有餘不足、相傾移也,惑何以解之?岐伯曰:大風在身,血脈偏虛,虛者不足,實者有餘,輕重不得,傾側宛伏,不知東西,不知南北,乍上乍下,乍反乍複,颠倒無常,甚于迷惑。

    (風邪在身,血脈必虛,正不勝邪,故為輕重傾側等病。

    以其颠倒無常,故曰甚于迷惑,此即中風之類。

    )
黃帝曰:善。

    取之奈何?岐伯曰:瀉其有餘,補其不足,陰陽平複,用針若此,疾于解惑。

    黃帝曰:善。

    請藏之靈蘭之室,不敢妄出也。

    (盡知陰陽,平其虛實,用針若此,疾無不瘳矣,故曰疾于解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