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四、五髒熱病刺法
關燈
小
中
大
(《素問·刺熱篇》全)
肝熱病者,小便先黃,腹痛多卧身熱。
(肝脈環陰器,故小便黃。
抵少腹,故腹痛。
肝主筋,筋熱則軟,故多卧。
邪在厥陰經,則行于股陰腹脅,故身熱。
按:前篇《熱論》所載者,悉言傷寒;此篇名刺熱者,蓋即所以治傷寒也。
但前篇分傷寒之六經,此篇詳傷寒之五髒,正彼此相為發明耳。
觀後節之複言兩感,概可知矣。
凡欲察傷寒之理者,其毋忽此篇之義及《靈樞·熱病篇》治法。
詳針刺類四十。
)熱争則狂言及驚,脅滿痛,手足躁,不得安卧。
(熱入于髒,則邪正相勝故曰争。
下同。
氣争于肝,則肝氣亂,故狂言而驚,肝病主驚駭也。
肝脈布脅肋,故脅為滿痛。
熱極則生風,風淫四末,故手足躁擾。
木邪乘土,必及于胃,胃不和則卧不安。
)庚辛甚,甲乙大汗,氣逆則庚辛死。
(庚辛屬金,肝所畏也,故甚而死。
甲乙屬木,肝所王也,故汗而愈。
)刺足厥陰、少陽。
(少陽為厥陰之表,皆可瀉其熱邪。
)其逆則頭痛員員,脈引沖頭也。
(肝脈與督脈會于巅,故氣逆于上,則頭痛員員,脈引沖于頭也。
員員,靡定貌。
) 心熱病者,先不樂、數日乃熱。
(心者神明之所出,邪不易犯,犯必先覺之,故熱邪将入于髒,則先有不樂之兆。
) 熱争則卒心痛,煩悶善嘔,頭痛面赤,無汗。
(熱與心氣分争,故卒然心痛而煩悶。
心火上炎,故善嘔。
頭者精明之府,手少陰之脈上出于面,故頭痛面赤。
汗為心液,心熱則液亡,故無汗。
卒,猝同。
)壬癸甚,丙丁大汗,氣逆則壬癸死。
(壬癸屬水,心所畏也。
丙丁屬火,心之王也。
)刺手少陰、太陽。
(手太陽為少陰之表,故皆當刺之。
) 脾熱病者,先頭重頰痛,煩心顔青,欲嘔身熱。
(脾胃相為表裡,脾病必及于胃也。
陽明胃脈循頰車上耳前,至額顱,故頭重頰痛。
脾脈注心中,故煩心。
脾病則肝木乘之,故顔上色青。
脾胃受邪,則飲食不納,故欲嘔。
太陰陽明主肌肉,故邪盛則身熱。
)熱争則腰痛不可用仰,腹滿洩,兩颔痛。
(腰者腎之府,熱争于脾則土邪乘腎,必注于腰,故為腰痛不可仰。
太陰之脈入腹屬脾絡胃,故腹滿而洩。
陽明脈循頤後下廉出大迎,故兩颔痛。
,俯同。
颔,何敢切。
)甲乙甚,戊己大汗,氣逆則甲乙死。
(甲乙木,脾所畏也。
戊己土,脾之王也。
)刺足太陰、陽明。
(表裡俱當取之,以去其熱。
) 肺熱病者,先淅然厥,起毫毛,惡風寒,舌上黃,身熱。
(肺主皮毛,熱則畏寒,故先淅然惡風寒,起毫毛也。
肺脈起于中焦,循胃口,肺熱入胃,則胃熱上升,故舌上黃而身熱。
)熱争則喘咳,痛走胸膺背,不得太息,頭痛不堪,汗出而寒。
(熱争于肺,其變動則為喘為咳。
肺者胸中之藏,背者胸中之府,故痛走胸膺及背,且不得太息也。
喘逆在肺,氣不下行,則三陽俱壅于上,故頭痛不堪。
熱邪在肺,則皮毛不斂,故汗出而寒。
)丙丁甚,庚辛大汗,氣逆則丙丁死。
(丙丁屬火,克肺者也。
庚辛屬金,肺所王也。
)刺手太陰陽明,出血如大豆,立已。
(太陰陽明二經表裡俱當刺之。
出血者,取其絡脈之盛者也。
) 腎熱病者,先腰痛,苦渴數飲,身熱。
(
(肝脈環陰器,故小便黃。
抵少腹,故腹痛。
肝主筋,筋熱則軟,故多卧。
邪在厥陰經,則行于股陰腹脅,故身熱。
按:前篇《熱論》所載者,悉言傷寒;此篇名刺熱者,蓋即所以治傷寒也。
但前篇分傷寒之六經,此篇詳傷寒之五髒,正彼此相為發明耳。
觀後節之複言兩感,概可知矣。
凡欲察傷寒之理者,其毋忽此篇之義及《靈樞·熱病篇》治法。
詳針刺類四十。
)熱争則狂言及驚,脅滿痛,手足躁,不得安卧。
(熱入于髒,則邪正相勝故曰争。
下同。
氣争于肝,則肝氣亂,故狂言而驚,肝病主驚駭也。
肝脈布脅肋,故脅為滿痛。
熱極則生風,風淫四末,故手足躁擾。
木邪乘土,必及于胃,胃不和則卧不安。
)庚辛甚,甲乙大汗,氣逆則庚辛死。
(庚辛屬金,肝所畏也,故甚而死。
甲乙屬木,肝所王也,故汗而愈。
)刺足厥陰、少陽。
(少陽為厥陰之表,皆可瀉其熱邪。
)其逆則頭痛員員,脈引沖頭也。
(肝脈與督脈會于巅,故氣逆于上,則頭痛員員,脈引沖于頭也。
員員,靡定貌。
) 心熱病者,先不樂、數日乃熱。
(心者神明之所出,邪不易犯,犯必先覺之,故熱邪将入于髒,則先有不樂之兆。
) 熱争則卒心痛,煩悶善嘔,頭痛面赤,無汗。
(熱與心氣分争,故卒然心痛而煩悶。
心火上炎,故善嘔。
頭者精明之府,手少陰之脈上出于面,故頭痛面赤。
汗為心液,心熱則液亡,故無汗。
卒,猝同。
)壬癸甚,丙丁大汗,氣逆則壬癸死。
(壬癸屬水,心所畏也。
丙丁屬火,心之王也。
)刺手少陰、太陽。
(手太陽為少陰之表,故皆當刺之。
) 脾熱病者,先頭重頰痛,煩心顔青,欲嘔身熱。
(脾胃相為表裡,脾病必及于胃也。
陽明胃脈循頰車上耳前,至額顱,故頭重頰痛。
脾脈注心中,故煩心。
脾病則肝木乘之,故顔上色青。
脾胃受邪,則飲食不納,故欲嘔。
太陰陽明主肌肉,故邪盛則身熱。
)熱争則腰痛不可用仰,腹滿洩,兩颔痛。
(腰者腎之府,熱争于脾則土邪乘腎,必注于腰,故為腰痛不可仰。
太陰之脈入腹屬脾絡胃,故腹滿而洩。
陽明脈循頤後下廉出大迎,故兩颔痛。
,俯同。
颔,何敢切。
)甲乙甚,戊己大汗,氣逆則甲乙死。
(甲乙木,脾所畏也。
戊己土,脾之王也。
)刺足太陰、陽明。
(表裡俱當取之,以去其熱。
) 肺熱病者,先淅然厥,起毫毛,惡風寒,舌上黃,身熱。
(肺主皮毛,熱則畏寒,故先淅然惡風寒,起毫毛也。
肺脈起于中焦,循胃口,肺熱入胃,則胃熱上升,故舌上黃而身熱。
)熱争則喘咳,痛走胸膺背,不得太息,頭痛不堪,汗出而寒。
(熱争于肺,其變動則為喘為咳。
肺者胸中之藏,背者胸中之府,故痛走胸膺及背,且不得太息也。
喘逆在肺,氣不下行,則三陽俱壅于上,故頭痛不堪。
熱邪在肺,則皮毛不斂,故汗出而寒。
)丙丁甚,庚辛大汗,氣逆則丙丁死。
(丙丁屬火,克肺者也。
庚辛屬金,肺所王也。
)刺手太陰陽明,出血如大豆,立已。
(太陰陽明二經表裡俱當刺之。
出血者,取其絡脈之盛者也。
) 腎熱病者,先腰痛,苦渴數飲,身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