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營衛三焦
關燈
小
中
大
(靈樞營衛生會篇)
黃帝問于岐伯曰:人焉受氣?陰陽焉會?何氣為營?何氣為衛?營安從生?衛于焉會?老壯不同氣,陰陽異位,願聞其會。
(焉,何也。
會,合也。
五十以上為老。
二十以上為壯。
此帝問人身之氣,受必有由,會必有處,陰陽何所分,營衛何所辨,而欲得其詳也。
)岐伯答曰:人受氣于谷,谷入于胃,以傳于肺,五髒六腑,皆以受氣,(人之生由乎氣,氣者所受于天,與谷氣并而充身者也。
故谷食入胃,化而為氣,是為谷氣,亦曰胃氣。
此氣出自中焦,傳化于脾,上歸于肺,積于胸中氣海之間,乃為宗氣。
宗氣之行,以息往來,通達三焦,而五髒六腑皆以受氣。
是以胃為水谷血氣之海,而人所受氣者,亦唯谷而已。
故谷不入,半日則氣衰,一日則氣少矣。
)其清者為營,濁者為衛,(谷氣出于胃而氣有清濁之分,清者水谷之精氣也,濁者水谷之悍氣也,諸家以上下焦言清濁者皆非。
清者屬陰,其性精專,故化生血脈而周行于經隧之中,是為營氣。
濁者屬陽,其性疾滑利,故不循經絡而直達肌表,充實于皮毛分肉之間,是為衛氣。
然營氣衛氣,無非資借于宗氣,故宗氣盛則營衛和,宗氣衰則營衛弱矣。
)營在脈中,衛在脈外,(營,營運于中也。
衛,護衛于外也。
脈者非氣非血,其猶氣血之橐也。
營屬陰而主裡,衛屬陽而主表,故營在脈中,衛在脈外。
衛氣篇曰:其浮氣之不循經者為衛氣,其精氣之行于經者為營氣。
正此之謂。
)營周不休,五十而複大會,陰陽相貫,如環無端。
(營氣之行,周流不休,凡一晝一夜五十周于身而複為大會。
其十二經脈之次,則一陰一陽,一表一裡,疊行相貫,終而複始,故曰如環無端也。
五十周義,見下章及二十六。
)衛氣行于陰二十五度,行于陽二十五度,分為晝夜,故氣至陽而起,至陰而止。
(衛氣之行,夜則行陰分二十五度,晝則行陽分二十五度,凡一晝一夜亦五十周于身。
義詳後二十五。
氣至陽而起,至陰而止,謂晝與夜息,即下文萬民皆卧之義。
)故曰日中而陽隴為重陽,夜半而陰隴為重陰。
(此分晝夜之陰陽,以明營衛之行也。
隴,盛也,生氣通天論作隆。
晝為陽,日中為陽中之陽,故曰重陽。
夜為陰,夜半為陰中之陰,故曰重陰。
隴音籠。
)故太陰主内,太陽主外,各行二十五度,分為晝夜。
(太陰,手太陰也。
太陽,足太陽也。
内言營氣。
外言衛氣。
營氣始于手太陰,而複會于太陰,故太陰主内。
衛氣始于足太陽,而複會于太陽,故太陽主外。
營氣周流十二經,晝夜各二十五度。
衛氣晝則行陽,夜則行陰,亦各二十五度。
營衛各為五十度以分晝夜也。
)夜半為陰隴,夜半後而為陰衰,平旦陰盡而陽受氣矣。
日中為陽隴,日西而陽衰,日入陽盡而陰受氣矣。
(夜半後為陰衰,陽生于子也。
日西而陽衰,陰生于午也。
如金匮真言論曰:平旦至日中,天之陽,陽中之陽也;日中至黃昏,天之陽,陽中之陰也;合夜至雞鳴,天之陰,陰中之陰也;雞鳴至平旦,天之陰,陰中之陽也,故人亦應之。
即此節之義。
)夜半而大會,萬民皆卧,命曰合陰,平旦陰盡而陽受氣,如是無已,與天地同紀。
(大會,言營衛陰陽之會也。
營衛之行,表裡異度,故嘗不相值;惟于夜半子時,陰氣已極,陽氣将生,營氣在陰,衛氣亦在陰,故萬民皆瞑而卧,
(焉,何也。
會,合也。
五十以上為老。
二十以上為壯。
此帝問人身之氣,受必有由,會必有處,陰陽何所分,營衛何所辨,而欲得其詳也。
)岐伯答曰:人受氣于谷,谷入于胃,以傳于肺,五髒六腑,皆以受氣,(人之生由乎氣,氣者所受于天,與谷氣并而充身者也。
故谷食入胃,化而為氣,是為谷氣,亦曰胃氣。
此氣出自中焦,傳化于脾,上歸于肺,積于胸中氣海之間,乃為宗氣。
宗氣之行,以息往來,通達三焦,而五髒六腑皆以受氣。
是以胃為水谷血氣之海,而人所受氣者,亦唯谷而已。
故谷不入,半日則氣衰,一日則氣少矣。
)其清者為營,濁者為衛,(谷氣出于胃而氣有清濁之分,清者水谷之精氣也,濁者水谷之悍氣也,諸家以上下焦言清濁者皆非。
清者屬陰,其性精專,故化生血脈而周行于經隧之中,是為營氣。
濁者屬陽,其性疾滑利,故不循經絡而直達肌表,充實于皮毛分肉之間,是為衛氣。
然營氣衛氣,無非資借于宗氣,故宗氣盛則營衛和,宗氣衰則營衛弱矣。
)營在脈中,衛在脈外,(營,營運于中也。
衛,護衛于外也。
脈者非氣非血,其猶氣血之橐也。
營屬陰而主裡,衛屬陽而主表,故營在脈中,衛在脈外。
衛氣篇曰:其浮氣之不循經者為衛氣,其精氣之行于經者為營氣。
正此之謂。
)營周不休,五十而複大會,陰陽相貫,如環無端。
(營氣之行,周流不休,凡一晝一夜五十周于身而複為大會。
其十二經脈之次,則一陰一陽,一表一裡,疊行相貫,終而複始,故曰如環無端也。
五十周義,見下章及二十六。
)衛氣行于陰二十五度,行于陽二十五度,分為晝夜,故氣至陽而起,至陰而止。
(衛氣之行,夜則行陰分二十五度,晝則行陽分二十五度,凡一晝一夜亦五十周于身。
義詳後二十五。
氣至陽而起,至陰而止,謂晝與夜息,即下文萬民皆卧之義。
)故曰日中而陽隴為重陽,夜半而陰隴為重陰。
(此分晝夜之陰陽,以明營衛之行也。
隴,盛也,生氣通天論作隆。
晝為陽,日中為陽中之陽,故曰重陽。
夜為陰,夜半為陰中之陰,故曰重陰。
隴音籠。
)故太陰主内,太陽主外,各行二十五度,分為晝夜。
(太陰,手太陰也。
太陽,足太陽也。
内言營氣。
外言衛氣。
營氣始于手太陰,而複會于太陰,故太陰主内。
衛氣始于足太陽,而複會于太陽,故太陽主外。
營氣周流十二經,晝夜各二十五度。
衛氣晝則行陽,夜則行陰,亦各二十五度。
營衛各為五十度以分晝夜也。
)夜半為陰隴,夜半後而為陰衰,平旦陰盡而陽受氣矣。
日中為陽隴,日西而陽衰,日入陽盡而陰受氣矣。
(夜半後為陰衰,陽生于子也。
日西而陽衰,陰生于午也。
如金匮真言論曰:平旦至日中,天之陽,陽中之陽也;日中至黃昏,天之陽,陽中之陰也;合夜至雞鳴,天之陰,陰中之陰也;雞鳴至平旦,天之陰,陰中之陽也,故人亦應之。
即此節之義。
)夜半而大會,萬民皆卧,命曰合陰,平旦陰盡而陽受氣,如是無已,與天地同紀。
(大會,言營衛陰陽之會也。
營衛之行,表裡異度,故嘗不相值;惟于夜半子時,陰氣已極,陽氣将生,營氣在陰,衛氣亦在陰,故萬民皆瞑而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