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氣穴三百六十五

關燈
兩旁者共三穴。

    其兩旁二穴,按王氏雲:甲乙經、經脈流注孔穴圖經并不載,未詳何俞也。

    新校正雲:大椎上旁無穴。

    今于大椎上旁按之甚,必當有穴,意者甲乙等經猶有未盡。

    )目瞳子浮白二穴,)瞳子、浮白各二穴,皆足少陽經也,共四穴。

    )兩髀厭分中二穴,(髀厭分中,謂髀樞骨分縫中,即足少陽環跳穴也。

    )
犢鼻二穴,(犢鼻,足陽明穴也。

    )
耳中多所聞二穴,(手太陽聽宮也。

    )
眉本二穴,(足太陽攢竹也。

    )
完骨二穴,(足少陽經也。

    )
項中央一穴,(督脈風府也。

    )
枕骨二穴,(足少陽上竅陰也。

    )
上關二穴,(足少陽客主人也。

    )
大迎二穴,(足陽明穴也。

    )
下關二穴,(足陽明穴也。

    )
天柱二穴,(足太陽經穴也。

    )
巨虛上下廉四穴,(巨虛上廉,巨虛下廉,皆足陽明經穴。

    )
曲牙二穴,(足陽明頰車也。

    )
天突一穴,(任脈穴也。

    )
天府二穴,(手太陰穴也。

    )
天牖二穴,(手少陽穴也。

    )
扶突二穴,(手陽明穴也。

    )
天窗二穴,(手太陽穴也。

    )
肩解二穴,(足少陽肩井也。

    )
關元一穴,(任脈穴也。

    )
委陽二穴,(足太陽穴也。

    )
肩貞二穴,(手太陽穴也。

    )
喑門一穴,(督脈門也。

    )
齊一穴,(任脈神阙也。

    )
胸俞十二穴,(謂俞腑、中、神藏、靈墟、神封、步廊,左右共十二穴,俱足少陰經穴。

    )
背俞二穴,(足太陽大杼也。

    )
膺俞十二穴,(胸之兩旁曰膺。

    膺俞者,手太陰之雲門、中府,足太陰之周榮、胸鄉、天溪、食窦,左右共十二穴也。

    )
分肉二穴,(足少陽陽輔也,重出。

    )
踝上橫二穴,(内踝上,交信也,足少陽經穴。

    外踝上,附陽也,足太陽經穴。

    左右共四穴。

    )
陰陽跷四穴,陰跷穴,足少陰照海也。

    陽跷穴,足太陽申脈也。

    左右共四穴。

    跷有五音,跷、皎、喬、腳,又極虐切。

    )水俞在諸分,(水屬陰,多在肉理諸分之間,故治水者當取諸陰分,如水俞五十七穴者是也。

    )
熱俞在氣穴,(熱為陽,多在氣聚之穴,故治熱者當取諸陽分,如熱俞五十九穴者是也。

    )
寒熱俞在兩骸厭中二穴,(兩骸厭中,謂膝下外側骨厭中,足少陽陽關穴也。

    骸音鞋,說文:胫骨。

    )
大禁二十五,在天府下五寸,(大禁者,禁刺之穴,謂手陽明五裡也,在手太陰天府穴下五寸,左右共二穴。

    玉版篇曰:迎之五裡,中道而止,五至而已,五往而髒之氣盡矣,故五五二十五而竭其輸矣。

    正此謂也。

    詳針刺類六十一。

    )
凡三百六十五穴,針之所由行也。

    (自髒俞五十穴至此,共三百六十五穴。

    若連前移附針刺類原文所列天突、十椎、胃脘、關元四穴,則總計三百六十九穴。

    内除天突、關元及頭上二十五穴俱系重複外,實止三百四十二穴。

    蓋去古既遠,相傳多失,必欲考其詳數不能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