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經離合

關燈
(靈樞經别篇全) 黃帝問于岐伯曰:餘聞人之合于天道也,内有五髒以應五音、五色、五時、五味、五位也;外有六腑以應六律,六律建陰陽諸經而合之十二月、十二辰、十二節、十二經水、十二時、十二經脈者,此五髒六腑之所以應天道。

    (此言人身髒腑經脈,無非合于天道者。

    五音五色等義,見藏象類。

    六律義,見附翼律原。

    十二月等義,俱詳載圖翼中。

    )
夫十二經脈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學之所始,工之所止也,粗之所易,上之所難也。

    請問其離合出入奈何?(經脈者,髒腑之枝葉;髒腑者,經脈之根本。

    知十二經脈之道,則陰陽明,表裡悉,氣血分,虛實見,天道之逆從可察,邪正之安危可辨。

    凡人之生,病之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莫不由之。

    故初學人必始于此,工之良者亦止于此而已。

    第粗工忽之,謂其尋常易知耳;上工難之,謂其應變無窮也。

    十二經脈已具前經脈篇,但其上下離合、内外出入之道猶有未備,故此複明其詳。

    然經脈篇以首尾循環言,故上下起止有别;此以離合言,故但從四末始。

    雖此略彼詳,然義有不同,所當參閱。

    )
岐伯稽首再拜曰:明乎哉問也。

    此粗之所過,上之所息也,請卒言之。

    (過猶經過,謂忽略不察也。

    息如止息,謂必所留心也。

    )
足太陽之正,别入于中,其一道下尻五寸别入于肛,屬于膀胱,散之腎,循膂當心入散;直者,從膂上出于項,複屬于太陽,此為一經也。

    足少陰之正,至中别走太陽而合,上至腎,當十四出屬帶脈;直者,系舌本,複出于項,合于太陽,此為一合。

    成以諸陰之别,皆為正也。

    (此膀胱與腎為表裡,故其經脈相為一合也。

    足太陽之正,入中,與少陰合而上行;其别一道下尻五寸,當承扶之次,上入肛門,内行腹中,屬于膀胱,散于腎,循膂當心入散,上出于項,而複屬于本經太陽,此内外同為一經也。

    足少陰之正,自中合于太陽,内行上至腎,當十四椎旁腎俞之次,出屬帶脈,其直者上系舌本,複出于項,合于太陽,是為六合之一也。

    然有表必有裡,有陽必有陰,故諸陽之正,必成于諸陰之别,此皆正脈相為離合,非旁通交會之謂也。

    餘仿此。

    尻,開高切。

    肛音工,又好剛切。

    ,椎同,音槌。

    )
足少陽之正,繞髀入毛際,合于厥陰;别者,入季脅之間,循胸裡屬膽,散之上肝,貫心,以上挾咽,出頤颔中,散于面,系目系,合少陽于外也。

    足厥陰之正,别跗上,上至毛際,合于少陽,與别俱行,此為二合也。

    (此膽肝二經為表裡,經脈相為一合也。

    足少陽繞髀陽,入毛際,與足厥陰合。

    其内行而别者,乃自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