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色藏部位脈病易難
關燈
小
中
大
圖,在圖翼四卷。
)各有部分。
有部分,用陰和陽,用陽和陰,當明部分,萬舉萬當。
(部分既定,陰陽乃明。
陽勝者陰必衰,當助其陰以和之。
陰勝者陽必衰,當助其陽以和之。
陰陽之用,無往不在,知其盛衰,萬舉萬當矣。
)能别左右,是謂大道,男女異位,故曰陰陽,審察澤夭,謂之良工。
(陽從左,陰從右。
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
故能别左右,是謂大道。
男女異位者,男子左為逆右為從,女子右為逆左為從,故曰陰陽。
陰陽既辨,又必能察其潤澤枯夭,以決善惡之幾,庶足謂之良工也。
)沉濁為内,浮澤為外,(内主在裡在髒,外主在表在腑,皆言色也。
)黃赤為風,青黑為痛,白為寒,黃而膏潤為膿,赤甚者為血,痛甚為攣,寒甚為皮不仁。
(凡五色之見于面部者,皆可因此而知其病矣。
不仁,麻痹無知也。
)五色各見其部,察其浮沉以知淺深,察其澤夭以觀成敗,察其散抟以知遠近,視色上下以知病處,(浮者病淺,沉者病深,澤者無傷,夭者必敗,散者病近,抟者病遠。
抟,聚也。
上者病在上,下者病在下。
抟音團。
)積神于心以知往今。
故相氣不微,不知是非,屬意勿去,乃知新故。
(神積于心則明,故能知已往來今之事。
相氣不微,氣不能隐也。
不知是非,無是非之感也。
屬意勿去,專而無貳也。
新故,即往今之義。
相,去聲。
)色明不粗,沉夭為甚;不明不澤,其病不甚。
(色明不粗,言色之明澤不顯,而但見沉夭者,其病必甚。
若其雖不明澤,而亦無沉夭之色者,病必不甚也。
)其色散,駒駒然未有聚,其病散而氣痛,聚未成也。
(稚馬曰駒。
駒駒然者,如駒無定,散而不聚之謂。
故其為病尚散。
若有痛處,因于氣耳,非積聚成形之病也。
)腎乘心,心先病,腎為應,色皆如是。
水邪克火,腎乘心也。
腎邪乘心,心先病于中,而腎色則應于外,如以下極而見黑色者是也。
不惟心腎,諸髒皆然。
凡肝部見肺色,肺部見心色,腎部見脾色,脾部見肝色,及六腑之相克者,其色皆如是也。
) 男子色在于面王,為小腹痛,下為卵痛,其圓直為莖痛,高為本,下為首,狐疝陰之屬也。
(面王上下,為小腸膀胱子處之部,故主小腹痛下及卵痛。
圓直者,色垂繞于面王之下也。
莖,陰莖也。
高為本,下為首,因色之上下而分莖之本末也。
凡此者,總皆狐疝陰之屬。
,同。
)女子在于面王,為膀胱子處之病,散為痛,抟為聚,方圓左右,各如其色形,其随而下至胝為淫,有潤如膏狀,為暴食不潔。
(面王之部與男子同,而病與男子異者,以其有血海也。
色散為痛,氣滞無形也。
色抟為聚,血凝有積也。
然其積聚之或方或圓,或左或右,各如其外色之形見。
若其色從下行,當應至尾,而為浸淫帶濁,有潤如膏之物。
或暴因飲食,即下見不潔。
蓋兼前後而言也。
胝,當作,音底,尻臀之間也。
)左為左,右為右,其色有邪,聚散而不端,面色所指者也。
(色見左者病在左。
色見右者病在右。
凡色有邪而聚散不端者,病之所在也。
故但察面色所指之處,而病可知矣。
)色者,青黑赤白黃,皆端滿有别鄉。
别鄉赤者,其色亦大如榆莢,在面王為不日。
(色者,言正色也。
正色凡五,皆宜端滿。
端謂無邪,滿謂充足。
有别鄉者,言方位時日各有所主之正向也。
别鄉赤者,又言正向之外,而有邪色之見也。
赤如榆莢見于面王,非其位也。
不當見而見者,非其時也。
是為不日。
不日者,失其常度之謂。
此單舉赤色為喻,而五色之謬見者,皆可類推矣。
鄉,向同。
)其色上銳,首空上向,下銳下向,在左右如法。
(凡邪随色見,各有所向,而尖銳之處,即其乘虛所進之方。
故上銳者,以首面正氣之空虛,而邪則乘之上向也。
下銳亦然。
其在左在右皆同此法。
)以五色命髒,青為肝,赤為心,白為肺,黃為脾,黑為腎。
肝合筋,心合脈,肺合皮,脾合肉,腎合骨也。
(此總結上文而言五色五髒之配合,如青屬肝肝合筋,凡色青筋病者,即為肝邪,而察其所見之部,以參酌其病情。
諸髒之吉兇,可彼此而類推矣。
)
)各有部分。
有部分,用陰和陽,用陽和陰,當明部分,萬舉萬當。
(部分既定,陰陽乃明。
陽勝者陰必衰,當助其陰以和之。
陰勝者陽必衰,當助其陽以和之。
陰陽之用,無往不在,知其盛衰,萬舉萬當矣。
)能别左右,是謂大道,男女異位,故曰陰陽,審察澤夭,謂之良工。
(陽從左,陰從右。
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
故能别左右,是謂大道。
男女異位者,男子左為逆右為從,女子右為逆左為從,故曰陰陽。
陰陽既辨,又必能察其潤澤枯夭,以決善惡之幾,庶足謂之良工也。
)沉濁為内,浮澤為外,(内主在裡在髒,外主在表在腑,皆言色也。
)黃赤為風,青黑為痛,白為寒,黃而膏潤為膿,赤甚者為血,痛甚為攣,寒甚為皮不仁。
(凡五色之見于面部者,皆可因此而知其病矣。
不仁,麻痹無知也。
)五色各見其部,察其浮沉以知淺深,察其澤夭以觀成敗,察其散抟以知遠近,視色上下以知病處,(浮者病淺,沉者病深,澤者無傷,夭者必敗,散者病近,抟者病遠。
抟,聚也。
上者病在上,下者病在下。
抟音團。
)積神于心以知往今。
故相氣不微,不知是非,屬意勿去,乃知新故。
(神積于心則明,故能知已往來今之事。
相氣不微,氣不能隐也。
不知是非,無是非之感也。
屬意勿去,專而無貳也。
新故,即往今之義。
相,去聲。
)色明不粗,沉夭為甚;不明不澤,其病不甚。
(色明不粗,言色之明澤不顯,而但見沉夭者,其病必甚。
若其雖不明澤,而亦無沉夭之色者,病必不甚也。
)其色散,駒駒然未有聚,其病散而氣痛,聚未成也。
(稚馬曰駒。
駒駒然者,如駒無定,散而不聚之謂。
故其為病尚散。
若有痛處,因于氣耳,非積聚成形之病也。
)腎乘心,心先病,腎為應,色皆如是。
水邪克火,腎乘心也。
腎邪乘心,心先病于中,而腎色則應于外,如以下極而見黑色者是也。
不惟心腎,諸髒皆然。
凡肝部見肺色,肺部見心色,腎部見脾色,脾部見肝色,及六腑之相克者,其色皆如是也。
) 男子色在于面王,為小腹痛,下為卵痛,其圓直為莖痛,高為本,下為首,狐疝陰之屬也。
(面王上下,為小腸膀胱子處之部,故主小腹痛下及卵痛。
圓直者,色垂繞于面王之下也。
莖,陰莖也。
高為本,下為首,因色之上下而分莖之本末也。
凡此者,總皆狐疝陰之屬。
,同。
)女子在于面王,為膀胱子處之病,散為痛,抟為聚,方圓左右,各如其色形,其随而下至胝為淫,有潤如膏狀,為暴食不潔。
(面王之部與男子同,而病與男子異者,以其有血海也。
色散為痛,氣滞無形也。
色抟為聚,血凝有積也。
然其積聚之或方或圓,或左或右,各如其外色之形見。
若其色從下行,當應至尾,而為浸淫帶濁,有潤如膏之物。
或暴因飲食,即下見不潔。
蓋兼前後而言也。
胝,當作,音底,尻臀之間也。
)左為左,右為右,其色有邪,聚散而不端,面色所指者也。
(色見左者病在左。
色見右者病在右。
凡色有邪而聚散不端者,病之所在也。
故但察面色所指之處,而病可知矣。
)色者,青黑赤白黃,皆端滿有别鄉。
别鄉赤者,其色亦大如榆莢,在面王為不日。
(色者,言正色也。
正色凡五,皆宜端滿。
端謂無邪,滿謂充足。
有别鄉者,言方位時日各有所主之正向也。
别鄉赤者,又言正向之外,而有邪色之見也。
赤如榆莢見于面王,非其位也。
不當見而見者,非其時也。
是為不日。
不日者,失其常度之謂。
此單舉赤色為喻,而五色之謬見者,皆可類推矣。
鄉,向同。
)其色上銳,首空上向,下銳下向,在左右如法。
(凡邪随色見,各有所向,而尖銳之處,即其乘虛所進之方。
故上銳者,以首面正氣之空虛,而邪則乘之上向也。
下銳亦然。
其在左在右皆同此法。
)以五色命髒,青為肝,赤為心,白為肺,黃為脾,黑為腎。
肝合筋,心合脈,肺合皮,脾合肉,腎合骨也。
(此總結上文而言五色五髒之配合,如青屬肝肝合筋,凡色青筋病者,即為肝邪,而察其所見之部,以參酌其病情。
諸髒之吉兇,可彼此而類推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