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部位
關燈
小
中
大
(素問脈要精微論)
尺内兩旁,則季脅也,(尺内者,關前曰寸,關後曰尺,故曰尺内。
季脅,小肋也,在脅下兩旁,為腎所近。
故自季脅之下,皆尺内主之。
愚按:尺者,對寸而言。
人身動脈雖多,惟此氣口三部,獨長一寸九分,故總曰寸口;分言之,則外為寸部,内為尺部。
外為陽,故寸内得九分,陽之數也;内為陰,故尺内得一寸,陰之數也。
二難曰:從關至尺是尺内,陰之所治也;從關至魚際是寸口内,陽之所治也。
然則關之前曰寸,關之後曰尺,而所謂關者,乃間于尺寸之間,而為陰陽之界限,正當掌後高骨處是也。
滑伯仁曰:手太陰之脈,由中焦出行,一路直至兩手大指之端,其魚際後一寸九分,通謂之寸口,于一寸九分之中,曰寸曰尺而關在其中矣。
其所以雲尺寸者,以内外本末對待為言,而分其名也。
如蔡氏雲:自肘中至魚際,得同身寸之一尺一寸,自肘前一尺為陰之位,魚際後一寸為陽之位。
太陰動脈,前不及魚際橫紋一分,後不及肘中橫紋九寸。
故古人于寸内取九分為寸,尺内取一寸為尺,以契陽九陰十之數。
其說似通,但考之骨度篇,則自肘至腕長一尺二寸五分,而與此數不合,蓋亦言其意耳。
)尺外以候腎,尺裡以候腹。
(尺外,尺脈前半部也。
尺裡,尺脈後半部也。
前以候陽,後以候陰。
人身以背為陽,腎附于背,故外以候腎。
腹為陰,故裡以候腹。
所謂腹者,凡大小腸膀胱命門皆在其中矣。
諸部皆言左右,而此獨不分者,以兩尺皆主乎腎也。
髒腑左右,義詳附翼三卷脈候部位論及三焦包絡命門辨中。
)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内以候膈;(中附上,言附尺之上,而居乎中者,即關脈也。
左外,言左關之前半部,内言左關之後半部,餘彼此。
肝為陰中之陽髒,而亦附近于背,故外以候肝,内以候膈。
舉膈而言,則中焦之膈膜膽腑皆在其中矣。
)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
(右關之前所以候胃,右關之後所以候脾。
脾胃皆中州之官,而以表裡言之,則胃為陽,脾為陰,故外以候胃,内以候脾。
愚按:寸口者,手太陰也。
太陰行氣于三陰,故曰三陰在手而主五髒。
所以本篇止言五髒而不及六腑,即始終、禁服等篇,亦皆以寸口候三陰,人迎候三陽也。
然胃亦腑也,而此獨言之何也?觀玉機真藏論曰:五髒者皆禀氣于胃,胃者五髒之本也,髒氣者不能自緻于手太陰,必因于胃氣乃至于手太陰也。
故胃氣當察于此。
又如五髒别論曰:五味入口,藏于胃以養五髒氣,氣口亦太陰也。
是以五髒六腑之氣味,皆出于胃,變見于氣口。
然則此篇雖止言胃,而六腑之氣,亦無不見乎此矣。
)上附上,右
季脅,小肋也,在脅下兩旁,為腎所近。
故自季脅之下,皆尺内主之。
愚按:尺者,對寸而言。
人身動脈雖多,惟此氣口三部,獨長一寸九分,故總曰寸口;分言之,則外為寸部,内為尺部。
外為陽,故寸内得九分,陽之數也;内為陰,故尺内得一寸,陰之數也。
二難曰:從關至尺是尺内,陰之所治也;從關至魚際是寸口内,陽之所治也。
然則關之前曰寸,關之後曰尺,而所謂關者,乃間于尺寸之間,而為陰陽之界限,正當掌後高骨處是也。
滑伯仁曰:手太陰之脈,由中焦出行,一路直至兩手大指之端,其魚際後一寸九分,通謂之寸口,于一寸九分之中,曰寸曰尺而關在其中矣。
其所以雲尺寸者,以内外本末對待為言,而分其名也。
如蔡氏雲:自肘中至魚際,得同身寸之一尺一寸,自肘前一尺為陰之位,魚際後一寸為陽之位。
太陰動脈,前不及魚際橫紋一分,後不及肘中橫紋九寸。
故古人于寸内取九分為寸,尺内取一寸為尺,以契陽九陰十之數。
其說似通,但考之骨度篇,則自肘至腕長一尺二寸五分,而與此數不合,蓋亦言其意耳。
)尺外以候腎,尺裡以候腹。
(尺外,尺脈前半部也。
尺裡,尺脈後半部也。
前以候陽,後以候陰。
人身以背為陽,腎附于背,故外以候腎。
腹為陰,故裡以候腹。
所謂腹者,凡大小腸膀胱命門皆在其中矣。
諸部皆言左右,而此獨不分者,以兩尺皆主乎腎也。
髒腑左右,義詳附翼三卷脈候部位論及三焦包絡命門辨中。
)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内以候膈;(中附上,言附尺之上,而居乎中者,即關脈也。
左外,言左關之前半部,内言左關之後半部,餘彼此。
肝為陰中之陽髒,而亦附近于背,故外以候肝,内以候膈。
舉膈而言,則中焦之膈膜膽腑皆在其中矣。
)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
(右關之前所以候胃,右關之後所以候脾。
脾胃皆中州之官,而以表裡言之,則胃為陽,脾為陰,故外以候胃,内以候脾。
愚按:寸口者,手太陰也。
太陰行氣于三陰,故曰三陰在手而主五髒。
所以本篇止言五髒而不及六腑,即始終、禁服等篇,亦皆以寸口候三陰,人迎候三陽也。
然胃亦腑也,而此獨言之何也?觀玉機真藏論曰:五髒者皆禀氣于胃,胃者五髒之本也,髒氣者不能自緻于手太陰,必因于胃氣乃至于手太陰也。
故胃氣當察于此。
又如五髒别論曰:五味入口,藏于胃以養五髒氣,氣口亦太陰也。
是以五髒六腑之氣味,皆出于胃,變見于氣口。
然則此篇雖止言胃,而六腑之氣,亦無不見乎此矣。
)上附上,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