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人有陰陽治分五态
關燈
小
中
大
(靈樞通天篇全)
黃帝問于少師曰:餘嘗聞人有陰陽,何謂陰人?何謂陽人?少師曰:天地之間,六合之内,不離于五,人亦應之,非徒一陰一陽而已也,而略言耳,口弗能遍明也。
黃帝曰:願略聞其意,有賢人聖人,心能備而行之乎。
少師曰:蓋有太陰之人,少陰之人,太陽之人,少陽之人,陰陽和平之人。
凡五人者,其态不同,其筋骨氣血各不等。
黃帝曰:其不等者,可得聞乎?(六合之内,數不離五,義見下章。
心能備而行之乎,謂賢聖之心本異于人,其有能兼備陰陽者否也?太陰少陰太陽少陽者,非如經絡之三陰三陽也,蓋以天禀之純陰者曰太陰,多陰少陽者曰少陰,純陽者曰太陽,多陽少陰者曰少陽,并陰陽和平之人而分為五态也。
此雖以禀賦為言,至于血氣疾病之變,則亦有純陰純陽、寒熱微甚及陰陽和平之異也。
故陽髒者偏宜于寒,陰髒者偏宜于熱,或先陽而後變為陰者,或先陰而後變為陽者,皆醫家不可不察也。
) 少師曰:太陰之人,貪而不仁,下齊湛湛,(此下言五人之情性也。
下齊,謙下整齊也。
湛湛,水澄貌,亦卑下自明之意。
)好内而惡出,心和而不發,(心和者,陰性柔也。
不發者,陰多藏也。
内,納同。
)不務于時,(知有己也。
)動而後之,(不先發也。
)此太陰之人也。
(此其深情濃貌,奸狡不露者,是為太陰之人。
) 少陰之人,小貪而賊心,(貪小利而心殘賊也。
)見人有亡,常若有得,(見他人之有失,為自己之得志,即幸災樂禍之謂。
)好傷好害,(陰性殘忍也。
)見人有榮,乃反愠怒,(心多忌刻,憂人富貴也。
愠音。
)心疾而無恩,(心存嫉妒,故無恩也。
)此少陰之人也。
(陰險貪殘,小人之品,此少陰之人也。
) 太陽之人,居處于于,(于于,自足貌。
)好言大事,無能而虛說,(喜誇張而無實濟也。
)志發于四野,(心妄好強也。
) 舉措罔顧是非,(粗疏不精也。
)為事如常自用,事雖敗而常無悔,(為事庸常而喜自用,雖至于敗而自是不移,故無反悔之心。
)此太陽之人也。
(有始無終,虎皮羊質,此太陽之人也。
) 少陽之人,谛好自貴,(谛,審而又審也。
小有聰明,因而自貴。
音是。
谛音帝。
)有小小官,則高自宜,(局量褊淺,易盈滿也。
)好為外交而不内附,(務虛文也。
)此少陽之人也。
(妄自尊貴,不知大體,此少陽之人也。
) 陰陽和平之人,居處安靜,(安靜處順,無妄動也。
無為懼懼,心有所主,乃能不動,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無懼懼也。
)無為欣欣,(利欲不能入,富貴不能淫,是無欣欣也。
)婉然從物,(君子之接人也,言忠信,行笃敬,雖蠻貊之邦行矣,是婉然從物也。
婉音苑。
)或與不争,(聖人之道,為而不争。
老子曰: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與之争。
)與時變化,(時移則事變,世更則俗易,惟聖人随世以為法,因時而緻宜,故能陰能陽,能弱能強,随機動靜,而與化推移也。
夫冰炭鈎繩,何時能合?若以聖人為之中,則兼複而并之,未有可是非者也。
)尊則謙謙,(位尊而志謙也。
狐丘丈人曰:人有三怨: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惡之,祿濃者怨逮之。
孫叔敖曰: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祿益濃,吾施益博。
以是免于三怨可乎?易曰: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
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終也。
)譚而不治,是謂至治。
(譚而不治,無為而治也;無為而治,治之至也。
子思子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緻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黃帝曰:願略聞其意,有賢人聖人,心能備而行之乎。
少師曰:蓋有太陰之人,少陰之人,太陽之人,少陽之人,陰陽和平之人。
凡五人者,其态不同,其筋骨氣血各不等。
黃帝曰:其不等者,可得聞乎?(六合之内,數不離五,義見下章。
心能備而行之乎,謂賢聖之心本異于人,其有能兼備陰陽者否也?太陰少陰太陽少陽者,非如經絡之三陰三陽也,蓋以天禀之純陰者曰太陰,多陰少陽者曰少陰,純陽者曰太陽,多陽少陰者曰少陽,并陰陽和平之人而分為五态也。
此雖以禀賦為言,至于血氣疾病之變,則亦有純陰純陽、寒熱微甚及陰陽和平之異也。
故陽髒者偏宜于寒,陰髒者偏宜于熱,或先陽而後變為陰者,或先陰而後變為陽者,皆醫家不可不察也。
) 少師曰:太陰之人,貪而不仁,下齊湛湛,(此下言五人之情性也。
下齊,謙下整齊也。
湛湛,水澄貌,亦卑下自明之意。
)好内而惡出,心和而不發,(心和者,陰性柔也。
不發者,陰多藏也。
内,納同。
)不務于時,(知有己也。
)動而後之,(不先發也。
)此太陰之人也。
(此其深情濃貌,奸狡不露者,是為太陰之人。
) 少陰之人,小貪而賊心,(貪小利而心殘賊也。
)見人有亡,常若有得,(見他人之有失,為自己之得志,即幸災樂禍之謂。
)好傷好害,(陰性殘忍也。
)見人有榮,乃反愠怒,(心多忌刻,憂人富貴也。
愠音。
)心疾而無恩,(心存嫉妒,故無恩也。
)此少陰之人也。
(陰險貪殘,小人之品,此少陰之人也。
) 太陽之人,居處于于,(于于,自足貌。
)好言大事,無能而虛說,(喜誇張而無實濟也。
)志發于四野,(心妄好強也。
) 舉措罔顧是非,(粗疏不精也。
)為事如常自用,事雖敗而常無悔,(為事庸常而喜自用,雖至于敗而自是不移,故無反悔之心。
)此太陽之人也。
(有始無終,虎皮羊質,此太陽之人也。
) 少陽之人,谛好自貴,(谛,審而又審也。
小有聰明,因而自貴。
音是。
谛音帝。
)有小小官,則高自宜,(局量褊淺,易盈滿也。
)好為外交而不内附,(務虛文也。
)此少陽之人也。
(妄自尊貴,不知大體,此少陽之人也。
) 陰陽和平之人,居處安靜,(安靜處順,無妄動也。
無為懼懼,心有所主,乃能不動,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無懼懼也。
)無為欣欣,(利欲不能入,富貴不能淫,是無欣欣也。
)婉然從物,(君子之接人也,言忠信,行笃敬,雖蠻貊之邦行矣,是婉然從物也。
婉音苑。
)或與不争,(聖人之道,為而不争。
老子曰: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與之争。
)與時變化,(時移則事變,世更則俗易,惟聖人随世以為法,因時而緻宜,故能陰能陽,能弱能強,随機動靜,而與化推移也。
夫冰炭鈎繩,何時能合?若以聖人為之中,則兼複而并之,未有可是非者也。
)尊則謙謙,(位尊而志謙也。
狐丘丈人曰:人有三怨: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惡之,祿濃者怨逮之。
孫叔敖曰: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祿益濃,吾施益博。
以是免于三怨可乎?易曰: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
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終也。
)譚而不治,是謂至治。
(譚而不治,無為而治也;無為而治,治之至也。
子思子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緻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