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二官
關燈
小
中
大
(素問靈蘭秘典論全)
黃帝問曰:願聞十二髒之相使貴賤何如?(髒,藏也。
六髒六腑,總為十二。
分言之,則陽為腑,陰為髒;合言之,則皆可稱髒,猶言庫藏之藏,所以藏物者。
如宣明五氣篇曰,心藏神、肺藏魄之類是也。
相使者,輔相臣使之謂。
貴賤者,君臣上下之分。
藏,去聲。
)岐伯對曰:悉乎哉問也,請遂言之。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心為一身之君主,禀虛靈而含造化,具一理以應萬幾,髒腑百骸,惟所是命,聰明智能,莫不由之,故曰神明出焉。
)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
(肺與心皆居膈上,位高近君,猶之宰輔,故稱相傅之官。
肺主氣,氣調則營衛髒腑無所不治,故曰治節出焉。
節,制也。
相,去聲。
)肝者,将軍之官,謀慮出焉。
(肝屬風木,性動而急,故為将軍之官。
木主發生,故為謀慮所出。
) 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
(膽禀剛果之氣,故為中正之官,而決斷所出。
膽附于肝,相為表裡,肝氣雖強,非膽不斷。
肝膽相濟,勇敢乃成。
故奇病論曰:肝者中之将也,取決于膽。
)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
(膻中在上焦,亦名上氣海,為宗氣所積之處,主奉行君相之令而布施氣化,故為臣使之官。
行針篇曰:多陽者多喜,多陰者多怒。
膻中為二陽髒所居,故喜樂出焉。
按十二經表裡,有心包絡而無膻中。
心包之位正居膈上,為心之護衛。
脹論曰:膻中者,心主之宮城也。
正合心包臣使之義,意者其即指此欤?膻,唐坦切。
)脾胃者,倉廪之官,五味出焉。
(脾主運化,胃司受納,通主水谷,故皆為倉廪之官。
五味入胃,由脾布散,故曰五味出焉。
刺法論曰:脾為谏議之官,知周出焉。
見運氣類四十三。
)大腸者,傳道之官,變化出焉。
(大腸居小腸之下,主出糟粕,故為腸胃變化之傳道。
)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小腸居胃之下,受盛胃中水谷而厘清濁,水液由此而滲于前,糟粕由此而歸于後,脾氣化而上升,小腸化而下降,故曰化物出焉。
)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
(伎,技同。
腎屬水而藏精,精為有形之本,精盛形成則作用強,故為作強之官。
水能化生萬物,精妙莫測,故曰伎巧出焉。
)三焦者,決渎之官,水道出焉。
(決,通也。
渎,水道也。
上焦不治則水泛高原,中焦不治則水留中脘,下焦不治則水亂二便。
三焦氣治,則脈絡通而水道利,故曰決渎之官。
)
六髒六腑,總為十二。
分言之,則陽為腑,陰為髒;合言之,則皆可稱髒,猶言庫藏之藏,所以藏物者。
如宣明五氣篇曰,心藏神、肺藏魄之類是也。
相使者,輔相臣使之謂。
貴賤者,君臣上下之分。
藏,去聲。
)岐伯對曰:悉乎哉問也,請遂言之。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心為一身之君主,禀虛靈而含造化,具一理以應萬幾,髒腑百骸,惟所是命,聰明智能,莫不由之,故曰神明出焉。
)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
(肺與心皆居膈上,位高近君,猶之宰輔,故稱相傅之官。
肺主氣,氣調則營衛髒腑無所不治,故曰治節出焉。
節,制也。
相,去聲。
)肝者,将軍之官,謀慮出焉。
(肝屬風木,性動而急,故為将軍之官。
木主發生,故為謀慮所出。
) 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
(膽禀剛果之氣,故為中正之官,而決斷所出。
膽附于肝,相為表裡,肝氣雖強,非膽不斷。
肝膽相濟,勇敢乃成。
故奇病論曰:肝者中之将也,取決于膽。
)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
(膻中在上焦,亦名上氣海,為宗氣所積之處,主奉行君相之令而布施氣化,故為臣使之官。
行針篇曰:多陽者多喜,多陰者多怒。
膻中為二陽髒所居,故喜樂出焉。
按十二經表裡,有心包絡而無膻中。
心包之位正居膈上,為心之護衛。
脹論曰:膻中者,心主之宮城也。
正合心包臣使之義,意者其即指此欤?膻,唐坦切。
)脾胃者,倉廪之官,五味出焉。
(脾主運化,胃司受納,通主水谷,故皆為倉廪之官。
五味入胃,由脾布散,故曰五味出焉。
刺法論曰:脾為谏議之官,知周出焉。
見運氣類四十三。
)大腸者,傳道之官,變化出焉。
(大腸居小腸之下,主出糟粕,故為腸胃變化之傳道。
)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小腸居胃之下,受盛胃中水谷而厘清濁,水液由此而滲于前,糟粕由此而歸于後,脾氣化而上升,小腸化而下降,故曰化物出焉。
)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
(伎,技同。
腎屬水而藏精,精為有形之本,精盛形成則作用強,故為作強之官。
水能化生萬物,精妙莫測,故曰伎巧出焉。
)三焦者,決渎之官,水道出焉。
(決,通也。
渎,水道也。
上焦不治則水泛高原,中焦不治則水留中脘,下焦不治則水亂二便。
三焦氣治,則脈絡通而水道利,故曰決渎之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