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
燒末,和豬膏傅之,脫肛立縮。
此螺全似蝸牛黃,小雨後好綠桑葉。
《範汪方》:脫肛。
緣桑樹螺燒之,以堵脂和,傅之立縮,亦可末傅之。
蜚蝱 味苦,微寒,有毒。
主逐瘀血,破下血積,堅痞症瘕,寒熱,通利血脈及九竅,女子月水不通,積聚,除賊血在胸腹五髒者,及喉痹結塞。
生江夏川谷。
五月取,腹有血者良。
陶隐居雲:此即今啖牛馬血者,伺其腹滿掩取用之,方家皆呼為蝱蟲矣。
《唐本》注雲:三蟲俱食牛馬,非獨此也,但得即堪用,何假血充然始掩取。
如以義求,應如養鷹,饑則為用,若伺其飽,何能除疾爾。
禹錫雲:按《藥性論》雲:蝱蟲,使,一名蜚蟲,惡麻黃。
《日華子》雲:破症結,消積膿,堕胎。
入丸散,除去翅足,炒用之。
蜚蠊 味鹹,寒,有毒。
主血瘀症堅,寒熱,破積聚,喉咽痹内寒#46,無子,通利血脈。
生晉陽川澤及人家屋間,立秋采。
《圖經》曰:文具木蝱條下。
陶隐居雲:形亦似?蟲而輕小能飛,舉于草中。
八月、九月知寒,多入人家屋裡逃爾。
有兩三種,以作廉姜氣者為真,南人亦啖之。
《唐本》注雲:此蟲,味辛辣而臭,漢中人食之,言下氣,名曰石姜,一名蠦蜰,一名負盤。
《别錄》雲,形似蠶蛾,腹下赤,二月、八月采,此即南人謂之滑蟲也。
禹錫雲:按《蜀本圖經》雲:金州、房州等山人啖之,謂之石姜,多在林樹間百十為聚。
《爾雅》雲:蜚,蠦蜰。
注雲:蜰即負盤臭蟲。
白魚 味甘,平,無毒。
主胃氣,開胃下食,去水氣,令人肥健。
大者六七尺,色白頭昂,生江湖中。
禹錫雲:按孟诜雲:白魚,主脾#47家不足氣,不堪多食,泥人心。
雖不發病,終養?所食。
新者好,久食令人心腹諸病。
可煮炙,于蔥、醋中一兩沸食。
猶少調五髒氣,理經脈。
《日華子》雲:助血脈,補肝明目。
患瘡癰人不可食,甚發膿,炙瘡不發,作繪食之良。
鳜魚 味甘,平,無毒。
主腹内惡血,益氣力,令人肥健,去腹内小蟲。
背有黑點,味尤重。
昔仙人劉憑,常食桂魚。
今此魚猶有桂名,恐是此也。
生江溪間。
禹錫雲:按《日華子》雲:微毒。
益氣,治腸風瀉血。
又名鳜豚、水豚。
河豚 味甘,溫,無毒。
主補虛,去濕氣,理腰腳,去痔疾,殺蟲。
江、河、淮皆有。
陳藏器雲:如鲶魚,口尖,一名鮑魚也。
禹錫雲:按《日華子》雲:河豚,有毒。
又雲:胡夷魚,涼,有毒。
煮和秃菜食,良。
毒以蘆根及橄榄等解之。
肝有大毒。
又名?魚、規魚、吹肚魚。
《衍義》曰:河豚,《經》言無毒,此魚實有大毒。
味雖珍,然修治不如法,食之殺人,不可不謹#48也。
厚生者不食亦好。
蘇子美雲:河豚于此時,貴不數魚蝦。
此即詩家鄙諷之言,未足全信也。
然此物多怒,觸之則怒氣滿腹,翻浮水上,漁人就以物撩之,遂為人獲。
橄榄并蘆根汁解其毒。
石首魚 味甘,無毒。
頭中有石如棋子。
主下石淋,磨石服之,亦燒為灰末服,和莼菜作羹,開胃益氣。
候幹食之,名為鮝音想炙食之,主消瓜成水,亦主卒腹脹,食不消,暴下痢。
初出水能鳴,夜視有光。
又野鴨頭中有石,雲是此魚所化。
生東海。
禹錫雲:按陳士良雲:石首魚,平。
《日華子》雲:取腦中枕,燒為末,飲下,治淋也。
嘉魚 味甘,溫,無毒。
食之令人肥健悅澤。
此乳穴中小魚,常食乳水,所以益人,能久食之,力強于乳,有似英雞,功用同乳。
陳藏器雲:《吳都賦》雲:嘉魚出于丙穴。
李善注雲:丙日出穴,今人#49不然。
丙者,向陽穴也。
陽穴多生此魚,魚複何能擇丙日耶?此注誤矣。
新注雲:治腎虛消渴及勞損羸瘦,皆煮食之。
又《抱樸子》雲:鸠知夜半,燕知戊己。
豈魚不知丙日也。
《食療》雲:微溫。
常于崖石下孔中吃乳石沫,甚補益。
微有毒。
其味甚珍美也。
鲻魚 味甘,平,無毒。
主開胃,通利五髒。
久食令人肥健。
此魚食泥,與百藥無忌。
似鯉身圓,頭扁骨軟。
生江海淺水中。
鲈魚 平。
補五髒,益筋骨,和腸胃,治水氣。
多食宜人,作鲊猶良。
又暴幹,甚香美。
雖有小毒,不至發病。
一雲:多食發痃癖及瘡腫,不可與奶酪同食。
《食療》雲:平。
主安胎,補中。
作鲙尤佳。
《衍義》日:鲈魚,益肝腎,補五髒,和腸胃,食之宜人。
不甚發病,宜然張翰思之也。
鲎 平,微毒。
治痔,殺蟲,多食發嗽并瘡癬。
殼入香,發衆香氣。
尾,燒焦,治腸風瀉血并崩中帶下及産後痢。
脂,燒,集鼠。
陳藏器雲:味辛,無毒。
主治野雞病,殺蟲,發嗽,殼發衆香,尾灰斷産後痢,膏燒集鼠未試。
生南海,大者如扇,牡、牝相随,牝無目,得牡始行,牡去牝死。
以骨及尾,尾長二尺,燒為黑灰末,酒下,大主産後痢。
先服生地黃、蜜等煎訖,然後服尾,無不斷也。
鼋鼈魚 陶雲:鼋肉,補。
此老者,能變化為魅。
按鼋甲,功用同鼈甲。
炙浸酒,主瘰疬,殺蟲,逐風惡瘡瘘,風頑疥瘙。
肉,主濕氣,諸邪氣蠱,消百藥毒。
張鼎雲:膏塗鐵#50摩之便明未試。
膏摩風及惡瘡。
子如雞卵,正圓,煮之白不凝。
今世人謂藏卵為鼋子,似此非為木石杌也。
至難死,剔其肉盡,頭猶咬物,可以張鸢烏。
《食療》雲:微溫。
主五髒邪氣,殺百蟲蠱毒,消百藥毒,績人筋。
又,膏塗鐵,摩之便明。
淮南術方中有用處。
海馬 謹按《異志》雲:生西海,大小如守宮蟲,形若馬形,其色黃褐。
性溫,平,無毒。
主婦人難産,帶之于身,神驗。
此外别無諸要用,今無。
齊蛤 遠志注陶雲:遠志畏齊蛤。
蘇雲:《藥錄》下卷有蛤,而不言功狀。
注又雲:蠟畏齊蛤。
按齊蛤如蛤,兩頭尖小,生海水中。
無别功用,海人食之。
蚱蜢 石蟹注陶雲:石蟹如蚱蜢,形長小,兩股如石蟹,在草頭能飛,蟲螽之類,無别功。
與蚯蚓交,在土中得之,堪為媚藥。
入《拾遺記》。
圖經衍義本草卷之三十二竟 #1主:晦明軒本作『煮』。
#2謹:晦明軒本作『慎』。
#3二:晦明軒本作『十二』。
#4若:晦明軒本作『苦』。
#5七:晦明軒本作『三』。
#6一:晦明軒本作『下』。
#7妬:原作『垢』,據晦明軒本改。
#8盞:原脫,據晦明軒本補。
#9肉:晦明軒本作『厭』。
#10寸:晦明軒本作『鼈』。
#11外:降明軒本作『底』。
#12二:晦明軒本作『三』。
#13洎:晦明軒本作『河』。
#14緬:原作『蛔』,據晦明軒本改。
#15飾:原作『餘』,據晦明軒本改。
#16之:原作『乏』,據晦明軒本改。
#17柳:晦明軒本作『桑』。
#18妙:晦明軒本作『奶』。
#19往:晦明軒本作『住』。
#20門:晦明軒本作『崩』。
#21夫:晦明軒本作『大』。
#22取:原作『及』,據《外台》卷十五改。
#23赤:原作『亦』,據晦明軒本改。
#24水戶痛:晦明軒本作『小戶嫁痛』。
#25二:晦明軒本作『三』。
#26蜜:原作『米』,據晦明軒本改。
#27屍:晦明軒本作『戶』。
#28而:晦明軒本作『面』。
#29滅:原作『出』,據晦明軒本改。
#30屎:原脫,據晦明軒本補。
#31收:原作『去』,據晦明軒本改。
#32護:晦明軒本作『緩』。
#33營:晦明軒本作『熒』。
#34角:晦明軒本無『角』字。
#35三:晦明軒本作『二』。
#36木:原作『?』,據晦明軒本改。
#37常:晦明軒本作『少』。
#38二:晦明軒本作『三』。
#39偏:晦明軒本作『褊』。
#40鳆:原作『鲛』,據晦明軒本改。
#41作:晦明軒本作『可』。
#42?:晦明軒本作『鲙』。
#43磥:晦明軒本作『螺』。
#44俱:晦明軒本作『但』。
#45瞭:晦明軒本作『點』。
#46寒:疑當作『塞』。
#47脾:晦明軒本作『肝』。
#48謹:晦明軒本作『慎』。
#49人:晦明軒本作『則』。
#50鐵:原脫,據晦明軒本補。
燒末,和豬膏傅之,脫肛立縮。
此螺全似蝸牛黃,小雨後好綠桑葉。
《範汪方》:脫肛。
緣桑樹螺燒之,以堵脂和,傅之立縮,亦可末傅之。
蜚蝱 味苦,微寒,有毒。
主逐瘀血,破下血積,堅痞症瘕,寒熱,通利血脈及九竅,女子月水不通,積聚,除賊血在胸腹五髒者,及喉痹結塞。
生江夏川谷。
五月取,腹有血者良。
陶隐居雲:此即今啖牛馬血者,伺其腹滿掩取用之,方家皆呼為蝱蟲矣。
《唐本》注雲:三蟲俱食牛馬,非獨此也,但得即堪用,何假血充然始掩取。
如以義求,應如養鷹,饑則為用,若伺其飽,何能除疾爾。
禹錫雲:按《藥性論》雲:蝱蟲,使,一名蜚蟲,惡麻黃。
《日華子》雲:破症結,消積膿,堕胎。
入丸散,除去翅足,炒用之。
蜚蠊 味鹹,寒,有毒。
主血瘀症堅,寒熱,破積聚,喉咽痹内寒#46,無子,通利血脈。
生晉陽川澤及人家屋間,立秋采。
《圖經》曰:文具木蝱條下。
陶隐居雲:形亦似?蟲而輕小能飛,舉于草中。
八月、九月知寒,多入人家屋裡逃爾。
有兩三種,以作廉姜氣者為真,南人亦啖之。
《唐本》注雲:此蟲,味辛辣而臭,漢中人食之,言下氣,名曰石姜,一名蠦蜰,一名負盤。
《别錄》雲,形似蠶蛾,腹下赤,二月、八月采,此即南人謂之滑蟲也。
禹錫雲:按《蜀本圖經》雲:金州、房州等山人啖之,謂之石姜,多在林樹間百十為聚。
《爾雅》雲:蜚,蠦蜰。
注雲:蜰即負盤臭蟲。
白魚 味甘,平,無毒。
主胃氣,開胃下食,去水氣,令人肥健。
大者六七尺,色白頭昂,生江湖中。
禹錫雲:按孟诜雲:白魚,主脾#47家不足氣,不堪多食,泥人心。
雖不發病,終養?所食。
新者好,久食令人心腹諸病。
可煮炙,于蔥、醋中一兩沸食。
猶少調五髒氣,理經脈。
《日華子》雲:助血脈,補肝明目。
患瘡癰人不可食,甚發膿,炙瘡不發,作繪食之良。
鳜魚 味甘,平,無毒。
主腹内惡血,益氣力,令人肥健,去腹内小蟲。
背有黑點,味尤重。
昔仙人劉憑,常食桂魚。
今此魚猶有桂名,恐是此也。
生江溪間。
禹錫雲:按《日華子》雲:微毒。
益氣,治腸風瀉血。
又名鳜豚、水豚。
河豚 味甘,溫,無毒。
主補虛,去濕氣,理腰腳,去痔疾,殺蟲。
江、河、淮皆有。
陳藏器雲:如鲶魚,口尖,一名鮑魚也。
禹錫雲:按《日華子》雲:河豚,有毒。
又雲:胡夷魚,涼,有毒。
煮和秃菜食,良。
毒以蘆根及橄榄等解之。
肝有大毒。
又名?魚、規魚、吹肚魚。
《衍義》曰:河豚,《經》言無毒,此魚實有大毒。
味雖珍,然修治不如法,食之殺人,不可不謹#48也。
厚生者不食亦好。
蘇子美雲:河豚于此時,貴不數魚蝦。
此即詩家鄙諷之言,未足全信也。
然此物多怒,觸之則怒氣滿腹,翻浮水上,漁人就以物撩之,遂為人獲。
橄榄并蘆根汁解其毒。
石首魚 味甘,無毒。
頭中有石如棋子。
主下石淋,磨石服之,亦燒為灰末服,和莼菜作羹,開胃益氣。
候幹食之,名為鮝音想炙食之,主消瓜成水,亦主卒腹脹,食不消,暴下痢。
初出水能鳴,夜視有光。
又野鴨頭中有石,雲是此魚所化。
生東海。
禹錫雲:按陳士良雲:石首魚,平。
《日華子》雲:取腦中枕,燒為末,飲下,治淋也。
嘉魚 味甘,溫,無毒。
食之令人肥健悅澤。
此乳穴中小魚,常食乳水,所以益人,能久食之,力強于乳,有似英雞,功用同乳。
陳藏器雲:《吳都賦》雲:嘉魚出于丙穴。
李善注雲:丙日出穴,今人#49不然。
丙者,向陽穴也。
陽穴多生此魚,魚複何能擇丙日耶?此注誤矣。
新注雲:治腎虛消渴及勞損羸瘦,皆煮食之。
又《抱樸子》雲:鸠知夜半,燕知戊己。
豈魚不知丙日也。
《食療》雲:微溫。
常于崖石下孔中吃乳石沫,甚補益。
微有毒。
其味甚珍美也。
鲻魚 味甘,平,無毒。
主開胃,通利五髒。
久食令人肥健。
此魚食泥,與百藥無忌。
似鯉身圓,頭扁骨軟。
生江海淺水中。
鲈魚 平。
補五髒,益筋骨,和腸胃,治水氣。
多食宜人,作鲊猶良。
又暴幹,甚香美。
雖有小毒,不至發病。
一雲:多食發痃癖及瘡腫,不可與奶酪同食。
《食療》雲:平。
主安胎,補中。
作鲙尤佳。
《衍義》日:鲈魚,益肝腎,補五髒,和腸胃,食之宜人。
不甚發病,宜然張翰思之也。
鲎 平,微毒。
治痔,殺蟲,多食發嗽并瘡癬。
殼入香,發衆香氣。
尾,燒焦,治腸風瀉血并崩中帶下及産後痢。
脂,燒,集鼠。
陳藏器雲:味辛,無毒。
主治野雞病,殺蟲,發嗽,殼發衆香,尾灰斷産後痢,膏燒集鼠未試。
生南海,大者如扇,牡、牝相随,牝無目,得牡始行,牡去牝死。
以骨及尾,尾長二尺,燒為黑灰末,酒下,大主産後痢。
先服生地黃、蜜等煎訖,然後服尾,無不斷也。
鼋鼈魚 陶雲:鼋肉,補。
此老者,能變化為魅。
按鼋甲,功用同鼈甲。
炙浸酒,主瘰疬,殺蟲,逐風惡瘡瘘,風頑疥瘙。
肉,主濕氣,諸邪氣蠱,消百藥毒。
張鼎雲:膏塗鐵#50摩之便明未試。
膏摩風及惡瘡。
子如雞卵,正圓,煮之白不凝。
今世人謂藏卵為鼋子,似此非為木石杌也。
至難死,剔其肉盡,頭猶咬物,可以張鸢烏。
《食療》雲:微溫。
主五髒邪氣,殺百蟲蠱毒,消百藥毒,績人筋。
又,膏塗鐵,摩之便明。
淮南術方中有用處。
海馬 謹按《異志》雲:生西海,大小如守宮蟲,形若馬形,其色黃褐。
性溫,平,無毒。
主婦人難産,帶之于身,神驗。
此外别無諸要用,今無。
齊蛤 遠志注陶雲:遠志畏齊蛤。
蘇雲:《藥錄》下卷有蛤,而不言功狀。
注又雲:蠟畏齊蛤。
按齊蛤如蛤,兩頭尖小,生海水中。
無别功用,海人食之。
蚱蜢 石蟹注陶雲:石蟹如蚱蜢,形長小,兩股如石蟹,在草頭能飛,蟲螽之類,無别功。
與蚯蚓交,在土中得之,堪為媚藥。
入《拾遺記》。
圖經衍義本草卷之三十二竟 #1主:晦明軒本作『煮』。
#2謹:晦明軒本作『慎』。
#3二:晦明軒本作『十二』。
#4若:晦明軒本作『苦』。
#5七:晦明軒本作『三』。
#6一:晦明軒本作『下』。
#7妬:原作『垢』,據晦明軒本改。
#8盞:原脫,據晦明軒本補。
#9肉:晦明軒本作『厭』。
#10寸:晦明軒本作『鼈』。
#11外:降明軒本作『底』。
#12二:晦明軒本作『三』。
#13洎:晦明軒本作『河』。
#14緬:原作『蛔』,據晦明軒本改。
#15飾:原作『餘』,據晦明軒本改。
#16之:原作『乏』,據晦明軒本改。
#17柳:晦明軒本作『桑』。
#18妙:晦明軒本作『奶』。
#19往:晦明軒本作『住』。
#20門:晦明軒本作『崩』。
#21夫:晦明軒本作『大』。
#22取:原作『及』,據《外台》卷十五改。
#23赤:原作『亦』,據晦明軒本改。
#24水戶痛:晦明軒本作『小戶嫁痛』。
#25二:晦明軒本作『三』。
#26蜜:原作『米』,據晦明軒本改。
#27屍:晦明軒本作『戶』。
#28而:晦明軒本作『面』。
#29滅:原作『出』,據晦明軒本改。
#30屎:原脫,據晦明軒本補。
#31收:原作『去』,據晦明軒本改。
#32護:晦明軒本作『緩』。
#33營:晦明軒本作『熒』。
#34角:晦明軒本無『角』字。
#35三:晦明軒本作『二』。
#36木:原作『?』,據晦明軒本改。
#37常:晦明軒本作『少』。
#38二:晦明軒本作『三』。
#39偏:晦明軒本作『褊』。
#40鳆:原作『鲛』,據晦明軒本改。
#41作:晦明軒本作『可』。
#42?:晦明軒本作『鲙』。
#43磥:晦明軒本作『螺』。
#44俱:晦明軒本作『但』。
#45瞭:晦明軒本作『點』。
#46寒:疑當作『塞』。
#47脾:晦明軒本作『肝』。
#48謹:晦明軒本作『慎』。
#49人:晦明軒本作『則』。
#50鐵:原脫,據晦明軒本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