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十二

關燈
方家殆無複用乎。

     禹錫雲:按《爾雅》雲:附螔?蝓。

    注雲:蝸牛也。

    而《玉篇》蝓字下注亦雲:螔蝓,蝸牛也。

    此則一物明矣。

    形似小螺,白色,生池澤草樹間,頭有四角,行則出,驚之則縮,首尾俱能藏入殼中。

    而蘇注雲無殼蝸牛,非也。

     《衍義》曰:蛞蝓、蝸牛,二物矣。

    蛞蝓,其身肉止一段。

    蝸牛,背上别有肉,以負殼行,顯然異矣。

    其為一物,《經》中焉得分為二條也。

    其治療亦大同小異,故知别類。

    又謂蛞蝓是蝸牛之老者,甚無謂。

    蛞蝓有二角,蝸牛四角,兼背有皮殼肉,豈得為一物也。

     蝸牛 味鹹,寒。

    主賊風喎僻,踠跌,大腸下脫肛,筋急及驚痫。

     陶隐居雲:蝸牛,字是力戈切,而俗呼為瓜牛。

    生山中及人家,頭形如蛞蝓,但背負殼爾。

    前以注說之。

    海邊又一種,正相似,火炙殼便走出,食之益顔色,名為寄居。

    方家既不複用,人無取者。

     禹錫雲:按《藥性論》雲:蝸牛角#34亦可單用,又名蠡牛,有小毒,能治大腸脫肛,生研取服,止消渴。

     《日華子》雲:冷,有毒。

    治驚痫等,入藥炒用。

    此即負殼蜓蚰也。

     《聖惠方》:治齒?并有蟲。

    用蝸牛殼三#35十枚,燒灰細研,每用揩齒,良。

    又方:治蜈蚣咬方。

    用蝸牛挎取汁,滴入咬處。

    又方:治大腸久積則虛冷,因大便脫肛收不得。

    蝸牛一兩燒灰,豬脂和傅之。

     《集驗方》:治發背。

    以蝸牛一百枚,活者,以一升淨瓶入蝸牛,用新汲水一盞,浸瓶中封系,自晚至明,取蝸牛放之,其水如涎,将真蛤粉不以多少,調,以雞翎刷瘡上。

    日可十餘度,其熱痛止,瘡便愈。

     《衍義》曰:文具蛞蝓條下。

     石龍子 味鹹,寒,有小毒。

    主五瘧邪結氣,破石淋下血,利小便水道。

    一名蜥蜴上音錫,下音亦,一名山龍子,一名守宮,一名石蜴。

    生平陽川谷及荊山山石間。

    五月取,着石上令幹。

    惡硫黃、斑貓、蕪荑。

     陶隐居雲:其類有四種:一大形,純黃色,為蛇醫母,亦名蛇舅母,不入藥;次似蛇醫,小形長尾,見人不動,名龍子;次有小形而五色,尾青碧可愛,名蜥蜴,并不螫人;一種喜緣籬壁,名蝘蜓,形小而黑,乃言螫人必死,而未嘗聞中人。

    按東方朔雲:是非守宮,則蜥蜴,如此蝘蜓名守宮矣。

    以朱飼之,滿三斤,殺,幹末。

    以塗女子身,有交接事便脫,不爾如赤志,故謂守宮。

    今此一名守宮,猶如野葛、鬼臼之義也,殊難分别。

     禹錫雲:按《蜀本圖經》雲:長者一尺,今出山南襄州、安州、申州。

    以、四、八、九月采,去腹中物,火幹。

     《衍義》曰:石龍子,蜥蜴也,今人但呼為蜴蜥,大者長七八寸,身有金碧色。

    孝仁廟朝,有一蜥蜴在右掖門西浚溝廟中,此真是蜥賜也。

    鄭狀元有詩。

    有樵者于澗下行,見一蜥蜴自石罅中出,飲水訖而入。

    良久,凡百十次,尚不已。

    樵者疑,不免翻石視之,有冰雹一二升。

    樵人訝而去,行方三五裡,大雨至,良久風雹暴作。

    今之州縣依法,用此祈雨。

    《經》雲:治五癃,破石淋,利水道,亦此義乎。

     樗雞樗醜如切 味苦平,有小毒。

    主心腹邪氣,陰痿,益精強志,生子好色,補中輕身。

    又療腰痛,下氣,強陰多精,不可近目。

    生河内川谷樗樹上。

    七月采,暴幹。

     陶隐居雲:形似寒螀而小,今出梁州,方用至稀,惟合大麝香丸用之。

    樗樹似漆而臭,今以此樹上為好,亦如芫菁、亭長,必以芫、葛上為良矣。

     《唐本》注雲:此物有二種,以五色具者為雄,良;青黑質白斑者是雌,不入藥用。

    今出歧州,河内無此物。

     《衍義》曰:樗雞,東、西京界尤多。

    形類蠶蛾,但頭、足微黑,翅兩重,外一重灰色,下一重深紅,五色皆具。

    腹大,此即樗雞也。

    今人又用之,行瘀血、月閉。

     木蝱音萌 味苦,平,有毒。

    主目赤痛,眦傷淚出,瘀血,血閉,寒熱酸?音西,無子。

    一名魂常。

    生漢中川澤,五月取。

     《圖經》曰:木蝱,生漢中川澤。

    蜚生江夏川谷,今并處處有之,而襄、漢近地尤多。

    蝱有數種,皆能啖牛馬血,木#36蝱最大而綠色,幾若蜩蟬。

    蜚蟲狀如蜜蜂,黃色。

    醫方所用蝱蟲,即此也。

    又有一種小蝱,名鹿蝱,大如蠅,咂牛馬亦猛。

    三種大抵同體,俱能治血,而方家相承,隻用蜚蝱,他不複用,并五月采,腹有血者良。

    人伺其啖噴牛馬時腹紅者,掩取幹之用,入藥須去翅足也。

     陶隐居雲:此蝱不啖血,狀似蝱而小,近道中不見,市人亦常#37有賣者,方家所用,惟蜚蝱也。

     《淮南子》:散積血,斫木愈齲丘主切,此以類推之者也。

    然今本草不着斫木之治病,亦漏脫耳。

     《肘後方》:葛氏雲:蛇螫人九竅皆血出方。

    取蝱蟲初食牛馬血腹滿者二#38七枚,燒服之。

     《衍義》曰:木蝱,大小有三種。

    蜚蝱,今人多用之,大如蜜蜂,腹凹偏#39,微黃綠色,雄、霸州、順安軍、沿塘泺界河甚多。

    以其惟食牛馬等血,故治瘀血,血閉。

     蟲?音柘 味鹹,寒,有毒。

    主心腹寒熱洗洗,血積症瘕,破堅,下血閉,生子大良。

    一名地鼈,一名土鼈。

    生河東川澤及沙中、人家牆壁下土中濕處。

    十月暴幹。

    畏皂角、菖蒲。

     陶隐居雲:形扁扁如鼈,故名土鼈,而有甲,不能飛,小有臭氣,今人家亦有之。

     《唐本》注雲:此物好生鼠壤土中及屋壁下,狀似鼠婦,而大者寸餘,形似鼈,無甲,但有鱗也。

     禹錫雲:按《藥性論》雲:?蟲,使,畏屋遊,味苦、鹹。

    治月水不通,破留血積聚。

     《張仲景治雜病方》:主久瘕積結,有大黃?蟲丸。

    又大鼈甲丸中,并治婦人藥,并用。

     《衍義》曰:?蟲,今人謂之簸箕蟲,為其像形也。

    乳脈不行,研一枚,水半合,濾清,服,勿使服藥人知也。

     鲛魚皮 主蠱氣,蠱疰方用之。

    即裝刀靶音霸?音鵲魚皮也。

     《圖經》曰:鲛魚皮,舊不着所出州土。

    蘇恭雲出南海。

    形似鼈無腳而有尾。

    《山海經》雲:絞,沙魚,其皮可以飾劍是也。

    今南人但謂之沙魚。

    然有二種:其最大而長喙如鋸者,謂之胡沙,性善而肉美;小而皮粗者曰白沙,肉強而有小毒。

    二種彼人皆鹽為修脯,其皮刮治去沙,剪為脍,皆食品之美者,食之益人。

    然皆不類鼈,蓋其種類之别耳。

     《唐本》注雲:出南海,形似鼈,無腳而有尾。

     陳藏器雲:一名沙魚,一名鳆#40魚。

    皮主食魚中毒,燒末服之。

    唐本先附。

     禹錫雲:按《蜀本圖經》雲:圓廣尺餘,尾長尺許,惟無足,背皮粗錯。

     《日華子》雲:鲛魚,平,微毒。

     胡洽雲:治五屍鬼疰,百毒惡氣等,鲛魚皮散主之。

    鲛魚皮炙、朱砂、雄黃、金牙、椒、天雄、細辛、鬼臼、麝香、幹姜、雞舌香、桂心、莽草各一兩,貝母半兩,蜈蚣炙、蜴蜥炙,各二枚,凡十六物,治下篩,溫清酒服半錢匕,日三,漸增至五分匕,亦作#41帶之。

    中用蜈蚣、蜴蜥,皆此品類中,故并載方。

     《食療》雲:平。

    補五髒。

    作?#42食之,亞于鲫魚。

    作鲊鯆食之并同。

    又,有大患喉閉,取膽汁和白礬灰,丸之如豆顆,綿裹内喉中,良久吐惡涎沫,即喉嚨開。

    臘月取之。

     《海藥》雲:謹按《名醫别錄》雲:生廣州南海。

    味甘、鹹,無毒。

    主心氣鬼疰,蠱毒,吐血,皮上有真珠斑。

     《衍義》曰:鲛魚、沙魚皮一等,形稍異,令人取皮飾鞍、劍。

    餘如《經》。

     青魚 味甘,平,無毒。

    肉,主腳氣濕痹。

    作鲊與服石人相反。

    眼睛,主能夜視。

    頭中枕,蒸取幹,代琥珀,用之摩服,主心腹痛。

    膽,主目暗,滴汁目中,并塗惡瘡。

    生江湖間。

     禹錫雲:按蕭炳雲:療卒氣。

    研服,止腹痛。

    可白煮吃,治腳氣腳弱。

     《日華子》雲:作鲭字,平,微毒。

    治腳軟,煩滿,益氣力。

    枕用醋摩,治水氣,血氣心痛。

    不可同葵、蒜食之。

    服朮人亦勿啖也。

     紫貝 明目,去熱毒。

     《圖經》曰:紫貝,《本經》不載所出州土。

    蘇恭注雲:出東海及南海上,今南海多有之,即砑磥#43也。

    形似貝而圓,大二三寸,儋振夷黎采以為貨市,北人惟畫家用砑物。

    又車螯之紫者,海人亦謂之紫貝。

    車螯,近世治癰疽方中多用,其殼燒煅為灰,傅瘡。

    南海、北海皆有之,采無時。

    人亦食其肉,雲味鹹,平,無毒。

    似蛤蜊,而肉堅硬不及。

    亦可解酒毒。

    不中者殼粗,不堪用。

     《唐本》注雲:形似貝,圓,大二三寸。

    生東海及南海上,紫斑而骨白。

    唐本先附。

     《衍義》曰:紫貝,大二三寸,背上深紫有點,俱#44黑。

    《本經》以此燒存性,入瞭#45眼藥。

     緣桑螺 主人患脫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