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十一

關燈
,亦能害人。

     《唐本》注雲:骨,主陰蝕,哽不出。

    血,主小兒丹腫及瘡。

    皮,主瘾疹。

    腦,主諸痫。

    腸,主小兒肌瘡。

     《日華子》雲:鯉魚,涼,有毒。

    肉治咳嗽,療腳氣,破冷氣,痃瘕#24。

    懷妊人治胎不安,絹裹鱗和魚煮羹,熟後去鱗,食之驗。

    脂治小兒痫疾驚忤。

    膽治障翳等。

    腦髓治暴聾,煮粥服之良。

    諸溪澗中者,頭内有毒。

    不計大小,并三十六鱗也。

     禹錫雲:按大腹水腫通用藥雲:鯉魚,寒。

    《群#25藥對》雲:平。

    陳士良雲:無毒。

    《藥性論》雲:鯉魚膽亦可單用,味大苦。

    點眼治赤腫翳痛。

    小兒熱腫塗之。

    蜀漆為使。

    魚燒為末,治咳嗽,糯米煮粥。

     孟诜雲:鯉魚白煮食之,療水腫腳滿,下氣,腹有宿瘕不可食。

    又修理,可去脊上兩筋及黑血,毒故也。

    又天行病後不可食,再發即#26死。

    其在沙石中者,毒多在腦中,不得食頭。

     《食療》雲:膽,主除目中赤及熱毒痛,點之良。

    肉,白煮食之,療水腫腳滿,下氣。

    腹中有宿瘕不可食,害人。

    久服天門冬人,亦不可食。

    刺在肉中,中風水腫痛者,燒鯉魚眼睛作灰,納瘡中,汁出即可。

    謹按:魚血,主小兒丹毒,塗之即差。

    魚鱗,燒,煙絕,研,酒下方寸匕,破産婦滞血。

    脂,主諸痫,食之良。

     《聖惠方》:治水氣,利小便,除浮腫。

    用鯉魚一個,重一斤者,治如食法,修事食之。

     《外台秘要方》:《古今錄驗#27》:療魚鲠骨橫喉中,六七日不出。

    取鯉魚鱗、皮合燒作屑,以水服之,則出,未出再服。

    又方:療水病腫。

    鯉魚一頭極大者,去頭尾及骨,唯取肉,以水二鬥,赤小豆一大升,和魚肉煮,可取二升已上汁,生布紋去滓,頓服盡,如不盡,分為三服,後服溫令暖,服訖當下利,利盡即差。

    又方:凡腫已潰、未潰者。

    燒鯉魚作灰,酢和塗之一切腫上,以差為度。

     《千金方》:治暴痢。

    小鯉魚二枚,燒為末,米飲服之。

    大人、小兒俱服得。

     《食醫心鏡方》:主肺咳嗽,氣喘促。

    鯉魚一頭重四兩,去鱗,紙裹火炮,去刺研,煮粥,空腹吃。

     《衍義》曰:鯉魚,至陰之物也,其鱗故三十六。

    陰極則陽複,所以《素問》曰:魚熱中。

    王叔和曰:熱即生風,食之所以多發風熱,諸家所解并不言。

    《日華子》雲:鯉魚,涼,今不取,直取《素問》為正。

    萬一風家更使食魚,則是贻禍無窮矣。

     魁蛤 味甘,平,無毒。

    主痿痹,洩痢便膿血。

    一名魁陸,一名活東。

    生東海。

    正圓兩頭空,表有文,取無時。

     陶隐居雲:形似紡軖音狂,小狹長,外有縱橫文理,雲是老蝙蝠化為,用之至少。

    而《本經》海蛤,一名魁蛤,與此為異也。

     禹錫雲:按《蜀本圖經》雲:形圓長,似大腹槟榔,頭有孔,今出萊州。

     鮑魚 味辛、臭,溫,無毒。

    主墜堕,骽吐猥切蹶,踒折,瘀血、血痹在四肢不散者,女子崩中,血不止。

    勿令中鹹。

     陶隐居雲:所謂鮑魚之肆,言其臭也,俗人呼為?魚,字似鮑,又言鹽?之以成故也。

    作藥當用少鹽臭者,不知正何種魚爾?乃言穿貫者亦入藥,方家自少用之。

    今此鮑魚乃是鳙魚,長尺許,合完淡幹之,而都無臭氣,要自療漏血,不知何者是真? 禹錫雲:按《蜀本圖經》雲:十月後,取魚去腸,繩穿淡幹之,凡魚皆堪食,不的取一色也。

    據陶注,作藥當用少鹽,不知正何種魚爾?又據《本經》雲勿令中鹹,是知入藥,當少以鹽?成之,有鹽則中鹹而不臭,鹽少則味辛而臭矣!古人雲: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

    謂惡人之行,如鮑魚之臭也。

    考其實,則今荊楚淡魚,頗臭而微辛,方家亦少用。

    舊雲沔州、複州作之,餘皆不出。

    審《陶注》及《圖經》與《本經》,即所在皆可作之也。

    又據鮧魚有口小,背黃,腹白者為鮑魚,而療治與鮧魚同。

    補益,主百病。

    今《圖經》既不的取一色,可淡幹,此之為是也。

     時魚 平。

    補虛勞,稍發疳痼。

     黃魚 平,有毒。

    發諸氣病,不可多食。

    亦發瘡疥,動風。

    不宜和荞麥同食,令人失音也。

     鲂魚 調胃氣,利五髒。

    和芥子醬食之,助肺氣,去胃家風。

    消谷不化者,作鲙食,助脾氣,令人能食。

    患疳痢者,不得食。

    作羹臛食,宜人。

    其功與鲫魚同。

     鲟魚 味甘,平,無毒。

    主益氣補虛,令人肥健。

    生江中,背如龍,長一二丈,鼻上肉作脯名鹿頭。

    一名鹿肉。

    補虛下氣,子如小豆。

    食之肥美,殺腹内小蟲。

     《食療》雲:有毒。

    主血淋。

    可煮汁飲之。

    其味雖美,而發諸藥毒。

    鲊,世人雖重,尤不益人,服丹石人不可食,令人少氣。

    發一切瘡疥,動風氣。

    不與幹筍同食,發癰緩風。

    小兒不與食,結症瘕及嗽。

    大人久食,令人卒心痛,并使人卒患腰痛。

     海豚魚 味鹹,無毒。

    肉主飛屍、蠱毒、瘴瘧,作脯食之。

    一如水牛肉,味小腥耳。

    皮中肪,摩惡瘡,疥癬,痔瘘,犬馬瘑疥,殺蟲。

    生大海中。

    候風潮出沒。

    形如豚,鼻中聲,腦上有孔,噴水直上,百數為群,人先取得其子,系着水中,母自來就而取之。

    其子如蠡魚子,數萬為群,常随母而行。

    亦有江豚,狀如豚,鼻中為聲,出沒水上,海中舟人候之,知大風雨。

    又中有曲脂,堪摩病,及樗博即明,照讀書及作即暗,俗言懶婦化為此也。

     鳣魚肝 無毒。

    主惡瘡疥癬。

    勿以鹽炙食。

    郭注《爾雅》雲:鳣魚長二三丈。

    《顔氏家訓》曰:鳣魚純灰色,無文。

    古書雲:有多用鳣魚字為鳝,既長二三丈,則非鳝魚明矣。

    《本經》又以鳝為鼍,此誤深矣。

    今明鱑魚,體有三行甲,上龍門化為龍也。

     水龜 無毒。

    主難産。

    産婦戴之,亦可臨時燒末酒下。

    出南海,如龜,長二三尺,兩目在側傍。

     圖經衍義本草卷之三十一竟 #1饴:原作『胎』,據晦明軒本改。

     #2蜀:晦明軒本『蜀』上有『川』字。

     #3味:原作『朱』,據晦明軒本改。

     #4豐:晦明軒本作『濃』。

     #5發斑:原作『瘢發』,據晦明軒本改。

     #6牝:原作『牡』,據晦明軒本改。

     #7十:晦明軒本作『蔔』。

     #8三:晦明軒本作『方』。

     #9地:晦明軒本作『池』。

     #10注:晦明軒本作『駐』。

     #11止:原作『上』,據晦明軒本改。

     #12爪:晦明軒本作『瓜』。

     #13書:晦明軒本無『書』字。

     #14中:晦明軒本作『上』。

     #15以:原作『次』,據晦明軒本改。

     #16了:原作『子』,據晦明軒本改。

     #17背:晦明軒本作『胸』。

     #18平:晦明軒本作『鹹』。

     #19二:晦明軒本作『一』。

     #20綿:晦明軒本作『帛』。

     #21出:晦明軒本作『人猶』二字。

     #22與:原作『魚』,據晦明軒本改。

     #23氣:晦明軒本『氣』上有『惡』字。

     #24瘕:晦明軒本作『癖』。

     #25群:晦明軒本無『群』字。

     #26即:原作『卻』,據晦明軒本改。

     #27驗:原脫,據晦明軒本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