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食療》雲:補肺腎氣,和小腸,亦主消渴,治虛勞,益精氣,合用#35作羹食,補腎虛,亦主女子與男子中風。
蚰蜓入耳,以羊乳灌耳中即成水。
又主小兒口中爛瘡,取牯羊生乳,含五六日差。
《經驗方》:治蜘蛛咬,一身生絲。
羊乳一件飲之。
牛乳 微寒。
補虛羸,止渴。
《唐本》注雲:水牛乳,造石蜜須之,言作酪濃厚,味勝?牛。
?牛乳,性平。
生飲令人痢,熟飲令人口幹,似溫也。
陳藏器雲:黃牛乳,生服利人,下熱氣,冷補,潤膚,止渴。
和酥煎三五沸食之,去冷氣痃癖,羸瘦。
凡服乳,必煮一二沸,停冷啜之,熱食即壅。
不欲頓服,欲得漸消。
與酸物相反,令人腹中結症。
凡以乳及溺屎去病,黑牛勝黃牛。
《太平廣記》:貞觀中,太宗苦于氣痢,衆醫不效。
诏問殿廷左右,有能治其疾者,當重賞之。
有術士進以乳汁煎荜撥,服之立差。
酪 味甘、酸,寒,無毒。
主熱毒,止渴,解散發利,除胸中虛熱,身面上熱瘡,肌瘡。
《唐本》注雲:按牛、羊、馬、水牛乳并爾言。
驢乳尤冷,不堪作酪也。
《千金翼》:療丹瘾疹方。
酪和鹽熱煮以摩之,手下消。
《廣利方》:療蚰蜓入耳。
以牛酪灌耳中,須臾蟲出。
入腹中即飲酪二升,自消為黃水。
醍醐 味甘,平,無毒。
主風邪痹氣,通潤骨髓。
可為摩藥。
性冷利,功優于酥。
生酥中。
《唐本》注雲:此酥之精液也。
好酥一石,有三四升醍醐,熟拌煉貯器中待凝,穿中至底便津出得之。
陶雲黃白為餅,此乃未達之言。
唐本先附。
禹錫雲:按:《蜀本》雲:一說在酥中盛冬不凝,盛夏不融者是也。
《日華子》雲:醍醐,止驚悸,心熱頭疼,明目,傅腦頂心。
《聖惠方》:治中風煩熱,皮膚瘙癢。
用醍醐四兩,每服酒調下半匙。
《衍義》曰:醍醐,作酪時,上一重凝者為酪面;酪面上,其色如油者為醍醐。
熬之即出,不可多得,極甘美,雖如此取之,用處亦少。
惟潤養瘡痂最相宜。
馬乳 止渴。
《唐本》注雲:馬乳與驢乳性同冷利,止渴療熱。
馬乳作酪,彌應酷冷。
江南乏馬乳,今俱合是冷,委言之。
驢乳療微熱黃,小兒中熱,驚熱,服之亦利。
胡言馬酪性溫,飲之消肉。
當以物類,自相制#36伏,不拘冷熱也。
陳藏器雲:味甘,治熱,性冷利。
孫真人雲:合生魚食則作瘕。
乳腐 微寒。
潤五髒,利大小便,益十二經脈。
微動氣。
細切如豆,面拌,醋漿水煮二十餘沸,治赤白痢,小兒患,服之彌佳。
底野迦 味辛、苦,平,無毒。
主百病中惡,客忤邪氣,心腹積聚。
出西戎。
《唐本》注雲:彼人雲:用諸膽作之,狀似久壞丸藥,赤黑色。
胡人時将至此,甚珍貴。
試用有效。
烏氈 無毒。
主火燒生瘡,令不着風水,止血,除賊風。
燒為灰,酒下二錢匕,主産後血下不止,久卧吸人脂血,令人無顔色,上氣。
海獺 味鹹,無毒。
主人食魚中毒;魚骨傷人,痛不可忍,及鲠不下者,取皮煮汁服之。
海人亦食其肉,似獺,大如犬,腳下有皮,如人胼拇,毛着水不濡、海中魚獺、海牛、海馬、海驢等皮毛,在陸地皆候風潮,猶能毛起。
《博物志》有此說也。
土撥鼠 味甘,平,無毒。
主野雞瘘瘡。
肥美,煮食之宜人。
生西蕃山澤。
穴土為窠,形如獺,夷人掘取食之。
《魏略》曰:大秦國,出辟毒鼠。
近似此也。
圖經衍義本草卷之二十七竟 #1石:晦明軒本『石』上有『北夢瑣言雲』五字。
#2嘗:原作『常』,據晦明軒本改。
#3此:晦明軒本作『比』。
#4枕:原作『沉』,據晦明軒本改。
#5定:晦明軒本作『走』。
#6間:晦明軒本作『澗』。
#7撚:原作『稔』,據晦明軒本改。
#8絕:晦明軒本作『掩』。
#9垂:原作『睡』,據晦明軒本改。
#10小:晦明軒本作『心』。
#11牛:原作『正』,據晦明軒本改。
#12十:晦明軒本作『七』。
#13主:原作『至』,據晦明軒本改。
#14瘡:晦明軒本作『疥』。
#15治五腫風:晦明軒本作『無毒治風』。
#16中:晦明軒本『中』下有『收任用』三字。
#17痔:原作『時』,據晦明軒本改。
#18臘:原作『膽』,據晦明軒本改。
#19晴;晦明軒本作『膽』。
#20弗:原脫,據晦明軒本補。
#21針,晦明軒本作『金』。
#22爛:原作『亂』,據晦明軒本改。
#23血:晦明軒本作『精』。
#24膠:晦曉軒本作『酥』。
#25一名:原作『不得』,據晦明軒本改。
#26畏:原作『黃』,據晦明軒本改。
#27亦;晦明軒本作『極』。
#28烊:原作『炷』,據晦明軒本改。
#29也:原作『地』,據晦明軒本改。
#30脂:原作『臘』,據晦明軒本改。
#31炮子:晦明軒本作『泡了』。
#32掏:原作『脂』,據晦明軒本改。
#33豆:晦明軒本作『主』。
#34主:晦明軒本作『潤』。
#35用:晦明軒本作『脂』。
#36制:原作『利』,據晦明軒本改。
蚰蜓入耳,以羊乳灌耳中即成水。
又主小兒口中爛瘡,取牯羊生乳,含五六日差。
《經驗方》:治蜘蛛咬,一身生絲。
羊乳一件飲之。
牛乳 微寒。
補虛羸,止渴。
《唐本》注雲:水牛乳,造石蜜須之,言作酪濃厚,味勝?牛。
?牛乳,性平。
生飲令人痢,熟飲令人口幹,似溫也。
陳藏器雲:黃牛乳,生服利人,下熱氣,冷補,潤膚,止渴。
和酥煎三五沸食之,去冷氣痃癖,羸瘦。
凡服乳,必煮一二沸,停冷啜之,熱食即壅。
不欲頓服,欲得漸消。
與酸物相反,令人腹中結症。
凡以乳及溺屎去病,黑牛勝黃牛。
《太平廣記》:貞觀中,太宗苦于氣痢,衆醫不效。
诏問殿廷左右,有能治其疾者,當重賞之。
有術士進以乳汁煎荜撥,服之立差。
酪 味甘、酸,寒,無毒。
主熱毒,止渴,解散發利,除胸中虛熱,身面上熱瘡,肌瘡。
《唐本》注雲:按牛、羊、馬、水牛乳并爾言。
驢乳尤冷,不堪作酪也。
《千金翼》:療丹瘾疹方。
酪和鹽熱煮以摩之,手下消。
《廣利方》:療蚰蜓入耳。
以牛酪灌耳中,須臾蟲出。
入腹中即飲酪二升,自消為黃水。
醍醐 味甘,平,無毒。
主風邪痹氣,通潤骨髓。
可為摩藥。
性冷利,功優于酥。
生酥中。
《唐本》注雲:此酥之精液也。
好酥一石,有三四升醍醐,熟拌煉貯器中待凝,穿中至底便津出得之。
陶雲黃白為餅,此乃未達之言。
唐本先附。
禹錫雲:按:《蜀本》雲:一說在酥中盛冬不凝,盛夏不融者是也。
《日華子》雲:醍醐,止驚悸,心熱頭疼,明目,傅腦頂心。
《聖惠方》:治中風煩熱,皮膚瘙癢。
用醍醐四兩,每服酒調下半匙。
《衍義》曰:醍醐,作酪時,上一重凝者為酪面;酪面上,其色如油者為醍醐。
熬之即出,不可多得,極甘美,雖如此取之,用處亦少。
惟潤養瘡痂最相宜。
馬乳 止渴。
《唐本》注雲:馬乳與驢乳性同冷利,止渴療熱。
馬乳作酪,彌應酷冷。
江南乏馬乳,今俱合是冷,委言之。
驢乳療微熱黃,小兒中熱,驚熱,服之亦利。
胡言馬酪性溫,飲之消肉。
當以物類,自相制#36伏,不拘冷熱也。
陳藏器雲:味甘,治熱,性冷利。
孫真人雲:合生魚食則作瘕。
乳腐 微寒。
潤五髒,利大小便,益十二經脈。
微動氣。
細切如豆,面拌,醋漿水煮二十餘沸,治赤白痢,小兒患,服之彌佳。
底野迦 味辛、苦,平,無毒。
主百病中惡,客忤邪氣,心腹積聚。
出西戎。
《唐本》注雲:彼人雲:用諸膽作之,狀似久壞丸藥,赤黑色。
胡人時将至此,甚珍貴。
試用有效。
烏氈 無毒。
主火燒生瘡,令不着風水,止血,除賊風。
燒為灰,酒下二錢匕,主産後血下不止,久卧吸人脂血,令人無顔色,上氣。
海獺 味鹹,無毒。
主人食魚中毒;魚骨傷人,痛不可忍,及鲠不下者,取皮煮汁服之。
海人亦食其肉,似獺,大如犬,腳下有皮,如人胼拇,毛着水不濡、海中魚獺、海牛、海馬、海驢等皮毛,在陸地皆候風潮,猶能毛起。
《博物志》有此說也。
土撥鼠 味甘,平,無毒。
主野雞瘘瘡。
肥美,煮食之宜人。
生西蕃山澤。
穴土為窠,形如獺,夷人掘取食之。
《魏略》曰:大秦國,出辟毒鼠。
近似此也。
圖經衍義本草卷之二十七竟 #1石:晦明軒本『石』上有『北夢瑣言雲』五字。
#2嘗:原作『常』,據晦明軒本改。
#3此:晦明軒本作『比』。
#4枕:原作『沉』,據晦明軒本改。
#5定:晦明軒本作『走』。
#6間:晦明軒本作『澗』。
#7撚:原作『稔』,據晦明軒本改。
#8絕:晦明軒本作『掩』。
#9垂:原作『睡』,據晦明軒本改。
#10小:晦明軒本作『心』。
#11牛:原作『正』,據晦明軒本改。
#12十:晦明軒本作『七』。
#13主:原作『至』,據晦明軒本改。
#14瘡:晦明軒本作『疥』。
#15治五腫風:晦明軒本作『無毒治風』。
#16中:晦明軒本『中』下有『收任用』三字。
#17痔:原作『時』,據晦明軒本改。
#18臘:原作『膽』,據晦明軒本改。
#19晴;晦明軒本作『膽』。
#20弗:原脫,據晦明軒本補。
#21針,晦明軒本作『金』。
#22爛:原作『亂』,據晦明軒本改。
#23血:晦明軒本作『精』。
#24膠:晦曉軒本作『酥』。
#25一名:原作『不得』,據晦明軒本改。
#26畏:原作『黃』,據晦明軒本改。
#27亦;晦明軒本作『極』。
#28烊:原作『炷』,據晦明軒本改。
#29也:原作『地』,據晦明軒本改。
#30脂:原作『臘』,據晦明軒本改。
#31炮子:晦明軒本作『泡了』。
#32掏:原作『脂』,據晦明軒本改。
#33豆:晦明軒本作『主』。
#34主:晦明軒本作『潤』。
#35用:晦明軒本作『脂』。
#36制:原作『利』,據晦明軒本改。